新浪财经讯 4月17日消息,第二届中国机构投资者峰会暨财富管理国际论坛4月17日在深圳举行,本届峰会主题为“新常态下财富管理机构的新选择”。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王菁表示未来十年,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3.5亿,高净值财富将保持15%的增长。这些高净值财富有什么特征呢?有四大特征:首先,资产配置目前来说还是相对的集中在固定收益和房地产类,初步估算这类配置高达70%。第二,中国城市居民已经大部分具备较高理财意识,并且开始尝试各类理财产品,同时他们的投资也不仅仅拘泥于储蓄存款,开始涉及到保险、理财、股票、基金等不同品种。第三,一个特殊的状况,对于低风险、高回报的思维逻辑依然存在,虽然经过A股市场的剧烈波动,他们对投资风险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但是对于何种风险对应何种收益,这里面的理性认识还没有大面积形成认知。第四,理财目标与养老、子女教育是他们的目标,对于这个目标如何达成没有思路。我们认为对财富保障、财富传承的关注度是高于创造更多财富的。
以下为其发言实录:
王菁: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是新常态下的财富管理机构,毫无疑问,新常态是当今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逻辑。作为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内外环境在发生重大变化,利率市场化、各类金融创新、资本市场改革,甚至在跨境资本市场数在明显加速,这些预示着财富管理的专业化、机构化会成为必然的趋势。
所谓的专业不仅仅要体现在对市场、业务机会以及风险前瞻性的把握和反映,也体现在客户综合复杂的金融服务方案提供的解决能力。作为银行,要发挥什么作用,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和沟通。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大家知道我们的经济连续三四年保持高速增长,也创造了广阔的财富管理业务的空间。未来十年,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3.5亿,高净值财富将保持15%的增长。这些高净值财富有什么特征呢?有四大特征:首先,资产配置目前来说还是相对的集中在固定收益和房地产类,初步估算这类配置高达70%。第二,中国城市居民已经大部分具备较高理财意识,并且开始尝试各类理财产品,同时他们的投资也不仅仅拘泥于储蓄存款,开始涉及到保险、理财、股票、基金等不同品种。第三,一个特殊的状况,对于低风险、高回报的思维逻辑依然存在,虽然经过A股市场的剧烈波动,他们对投资风险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但是对于何种风险对应何种收益,这里面的理性认识还没有大面积形成认知。第四,理财目标与养老、子女教育是他们的目标,对于这个目标如何达成没有思路。我们认为对财富保障、财富传承的关注度是高于创造更多财富的。
这些特征的形成有什么原因呢?首先我们认为投资拉动经济的旧模式和人口红利共同创造了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其次,政府融资平台为主的高速增长融资需求和传统融资渠道贡献有限的模式,加速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而投资者对这些项目刚性兑付的预期,加上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为投资者带来持续可观的收益。最后,跟风险工具相对较少也有关系。
来自经济、政策、资本市场的变化,正在帮助我们更好的教育和培养投资者正确的理财观念,同时也会加快财富管理机构版图的重塑。我总结为五个突破:
第一个突破,新常态经济增强居民财富重分配需求。我们觉得新常态经济有三个重要特征,首先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驱动方面,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4月6号的ST湘鄂债出现违约,这预示着存量市场将发生一定比例的增长。
第二个突破,金融改革加快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转型。从银行经营的角度,存款银行的思维会改变。大家知道作为传统的商业银行,存款规模作为最重要的经营指标,在考核层面得到重视。未来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将提高银行存款资金的成本,目前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仍然面临比较大的约束。一般性存款的短缺也会倒逼银行业务的主站场,由负债业务转向资产业务。唯有由规模转向价值转变,同时实现客户为中心的轻资产模式,才能走向更长远、更理性的发展。第二,加快银行理财业务是本质。投资非标资产现在需要回表核算,鼓励银行发展净资型产品,通过对超资的部分给予回报。对于银行而言,这种规定出台将会加快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原来银行习惯以固定理财产品获客的模式也会面临压力。所以,对银行从事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专业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
第三个突破,市场化及金融创新催化资产管理新趋势。目前银行、券商、保险管理资产规模占比合计达65%,市场化改革会让这个版图发生变化,一方面监管逐步放宽资管的牌照,资产管理领域的交叉、渗透打破了机构之间的竞争壁垒,形成范资管的混业模式。同时,跨界扩张的模式遭遇了瓶颈,对金融创新的重视和力度上升到新的水平。国企混合所有制、注册制、场内期权制的推行等等都会带来新的机会。我认为不应该也不可能所有机构都擅长所有业务,所以在这些领域,专业机构的分工合作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这个过程也是财富管理机构重新整合分工合作的机会。
第四个突破,对全球化、专业服务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界资本的可兑换程度。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等等都是政策讨论方向。
第五个突破,居民金融资产投资比例过低,提升潜力大。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存折是财富的象征,那时候大家有闲钱都会迫不及待存到银行。十几年以来,投资金融工具相对丰富了一点,但是和海外相比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从国际上来看,人均GDP3000美元-1万美元之间,居民有了更多财富累计的需求,也可以显示出未来蓬勃发展的希望。
银行作为金融财富管理业务的平台机构,优势在哪里?我想谈一谈我对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关系和区别的理解。
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总得来说都是属于大资管的范畴。在本质上包含着对资产的投资、合理运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内涵。但是核心区别在于,财富管理在链条上更趋于终端客户,可能更多从了解客户风险偏好、需求出发,再去挖掘客户需求,做好客户服务。资产管理端以金融产品为载体,在链条上趋于上端或者后端,更多趋于机构和机构之间的关系。我经常举一个例子,我们私人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关系。作为私人医生来讲,他跟随这个客户很多年,甚至跟随几代人。客户最初有不舒服症状需要治疗的时候,可能他并不一定知道他的病症需要找哪位专科医生解决。私人医生的服务,比如说有人背痛,原因有很多,真正了解到心脏问题需要专科手术的时候,专科医生的位置是私人医生不能取代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边界也是类似,作为私人银行来说就是对接资产管理和服务客户的桥梁和根基。今天在场的各位专家很多都是招商银行的资产管理的合作伙伴,大家在各自的分工领域上都有所专长,共同将财富管理的蛋糕做大,共享行业的增长。
提早的看到政策、环境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招商银行是比较早开始布局财富管理业务的。我们也会持续发挥银行在客户经营的优势,优化战略,共创财富管理新时代。我总结为两个替代、一个持续。
第一个替代,以投资组合替代单一产品销售,为客户提供相对稳健的配置建议。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我们的资产配置渐渐放慢。财富管理业务分成初级的产品推销到财富咨询、财富管理三个阶段,目前面向大众客户的很多商业银行还是停留在产品销售阶段,主要依赖简单产品的销售为客户提供服务。这种做法确实比较容易受到市场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容易实现客户最终的财富目标。我们认为真正的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的方案应该是组合概念,考虑到资产配置的风险和长期绩效,在稳定可控情况下为客户保值增值。
第二个替代,以精细化取代粗放的管理。为高端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是需要一个团队共同的执行。这个过程中,在高端客户层面更加讲究个性化、更加讲究方案量身定制。认识到这一点,招行的私人银行采用了“1+N”的模式,服务经理有效了解客户需求,N是服务团队,包括市场人员、资产配置策略师、产品专家等等,还有延伸的包括法律、税务等等延展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之下,客户经理开展业务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客户服务满意度也会更高。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框架完善以后,带来的效应是完善的。
一个持续,让专业持续创造价值。目前A股市场行情向好,权益类产品发展也会向好,发行速度我们认为很大依靠产品的销售。对于一个财富管理机构,我们怎么才能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怎么才能有自己专业的能力呢?我们觉得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了解和挖掘客户真正需求的能力;第二,把握资本市场、政策发展趋势脉络,更好更快的为客户提供专业建议;第三,对产品筛选的识别能力。为了达到这三个能力,我们也花了很大时间来研究,我们有自己财富管理的委员会,由专业人员进行市场趋势的判断,基本上在大类和策略上面还是比较理想的。另外,我们觉得需要有一个开放的产品平台来丰富我们的产品价值。我们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是不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投资品种,希望丰富投资品种和类型,这也决定了我们以一个开放的产品平台与其他机构能够建立互信的伙伴关系。当然我们不是单纯的产品搬运工,背后是我们做好产品管家的使命感。
经济新常态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市场环境将更加复杂多样,客户全资产配置时代已经到来,这要求我们团队更加专业化,也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我认为财富管理的新时代比拼的是对客户服务质量、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对复杂方案的组织能力,我们不是单纯的追求收益,落入收益和风险不匹配的问题中。
最后,希望与在座各位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更好的密切合作,实现合作双赢。我的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