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90后:不要银行网点 只要有ATM就够了

2014年03月28日 16:35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我投我分享”有奖征文优秀文章正在评选中 为该文章投票

金融专业90后大学生:不要银行网点 只要有ATM就够了金融专业90后大学生:不要银行网点 只要有ATM就够了

  编者注:新浪财经举办“#我投我分享#”互联网金融有奖征文活动正在进行,汇聚各位“小财主”们在互联网投资理财的体验故事,为大家搭建互联网金融资讯和经验分享的平台,聪明您的投资,便利您的理财。[活动详情][投稿邮箱:ifundv5@sina.com]

  作者:狼烟军魂[微博]

  2013年对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值得纪念的一年。2013年6月支付宝借助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截至2014年1月15日,余额宝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使用客户数已经超过4000万。在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里,余额宝掀起的互联网金融风暴震惊了整个传统金融业。我无意去说明余额宝有多么强大,只是作为一个金融专业的大学生,我想结合我们90后对于余额宝的态度做出一些分析和探究。

  对余额宝最为狂热的是不热衷于传统储蓄方式的年轻一代,80,90后是对互联网技术接触最多,也最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我们平常每个月都会有数百元的支出和支付宝有关,因此余额宝出现后,我们发现自己平常银行卡的闲钱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去处。一般而言,我们使用支付宝都会绑定一张银行卡,这张卡基本是用于自己网上购物,因此,我们会很乐于将半年左右的网购支出都存入余额宝。由于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当天余额宝的收益,或许只有几毛或者几块钱,但却带给我们新鲜和满足的感觉。这就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年轻的上班族很热衷余额宝的原因。在枯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感觉不到新鲜感,而每天能够见证自己账户余额的增加变得异常美妙,这也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沟通交流的一个话题。

  以我自己和同学为例,大家基本都会在余额宝里存一些钱,小到几百,多到上万。我们关心的并不是年化收益率有多高,而是每天都能够看到自己余额宝的收益。原来用于网购的钱有了一个可以增值的方式,这就是互联网给大家日常生活带来的最真实的方式。能赚多少钱不重要,这是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决定的;能赚钱却很重要,因为这能给我们很直观的感觉。

  银行为什么紧张?因为原本银行卡里的钱被转移到余额宝,也就是说银行业的活期存款的资金不到半年就少了2500多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银行是一个资本转移的场所,没有存款也就没有贷款,没有贷款银行业就没有了利润,因此银行业开始亲身感受到了危机,所以我们也就见证了不同规模的银行都开始推出自己的类余额宝产品。虽然是亡羊补牢之举,但是传统银行业缺少的是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平台,缺少的是年轻的客户资源,而这些看来其只有支付宝能够做到。

  从淘宝到天猫,阿里在不断地尝试,而支付宝的出现却预示了一场互联网金融的革命。支付宝培养了年轻一代的网购习惯,余额宝又培养了年轻一代网上存钱的习惯。我们讨厌存钱还要去传统的银行网点,只要附近有一个ATM就足够了,其他的都可以在网上解决。我们习惯运用网络去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就像我们不会去理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我们却会对余额宝很热衷。

  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毕竟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大家从小就开始学习上网,而这也将是伴随我们一生的生活方式。传统银行业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利用自己强大的客户资源去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传统银行业经历了十多年飞速的发展,现在似乎到了大家坐下来商讨未来发展的时候了。顺应潮流,传统银行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坐以待毙,传统银行业的黑暗之夜也终将来临。

  本届有奖征文活动海报,欢迎分享转发:

首届“我投我分享”互联网金融征文启动首届“我投我分享”互联网金融征文启动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美媒诬称中国妨碍马航搜救 中方强烈不满
  • 体育阿森纳3-1暂回前4 切尔西敲定5000万神锋
  • 娱乐琼瑶举报于正抄袭:气病 律师:未构成侵权
  • 财经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 外贸出口下滑
  • 科技带着镣铐跳舞:比特币监管“狼来了”
  • 博客新周刊:中国人身体被摧残的历史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父亲是总裁 奶茶妹跳操保送清华(图)
  • 易鹏:疏散北京或“绕过”保定廊坊
  • 谢作诗:沪港通会拉平两市股价吗?
  • 王海滨:经济周期模型预示战争的阴影
  • 陶冬:从量化宽松到质化宽松
  • 叶檀:资本市场无法消化的空前重视
  • 许一力:七万亿大投资是不是乌龙?
  • 童大焕:2014年房价是跌是涨?
  • 林采宜:中国经济当下不需要刺激
  • 股民老张:房地产行业最终会被谁玩死
  • 张庭宾:中国已步入债务高风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