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不能忽略老年用户

2014年03月20日 14:22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我投我分享”有奖征文优秀文章正在评选中 为该文章投票

  编者注:新浪财经举办“#我投我分享#”互联网金融征文活动于上周启动,汇聚各位“小财主”们在互联网投资理财的体验故事,为大家搭建互联网金融资讯和经验分享的平台,聪明您的投资,便利您的理财。[活动详情]

  作者:王玮中

  岳父是典型的保守理财者,和很多老年人一样,绝大部分投资仅限于购买最稳当的银行理财,但又常为了百分之零点几的收益差去做现钞搬运工,让我们做小辈的实在不放心也不忍心。

  安全起见,微信理财通这种类活期而收益却高很多的货币基金理财方式刚一面世,我就力主对老人进行智能手机和微信服务的扫盲、从而裹挟进移动互联网大潮,希望从此手机代替他一次次去银行网点的排队折腾。

  然而,这件对年轻人来说看似十分简单的事情,对岳父却真的让人欢喜让人忧。

  首先,老年人之前都很少使用智能手机,对触摸屏点击和菜单切换不敏感,手指经常点错位置或拖放掌握不好,结果常常迷失在其它功能画面又不懂如何正确回退;其次,微信本身就是一个功能强大而操作繁复的系统,基于微信的理财通应用又必须从微信入口一步步地进入,一不小心就会跳进其它不相干应用;再次,微信理财通的银行卡关联流程尽管已经十分简洁,但在财付通和银行卡后台匹配认证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一会儿是手机号与银行卡登记资料不符,一会儿是某些银行卡没有网上交易权限,几番更改选择才算开通成功;最后,要教会老人怎样在微信理财通里进行申购赎回和查询交易、资产、收益明细,又是好几轮反复的练习折腾。

  临到使用微信理财通进行真实购买了,老人又遭遇了单笔购买金额超限需要额外手机短信安全码认证的情况,难以想象的是他竟忽视了系统提示、反复输入原来预设的交易密码,导致当日支付失败并锁定而无法购买。更不要提其它的诸如手机电池耗尽需要充电、WIFI突发断网需要重联、安卓系统应用程序过多需要进程关闭等“千奇百怪”的智能手机使用问题了。

  不过总算好事多磨,经过屡败屡战,最终老人适应了这种互联网金融的理财过程也从中切实体验了它带来的便捷和实惠,开始积极地准备把各类即将到期的银行理财资金都归集到微信理财通这个渠道来。看着他终于赶上了时代潮流、顺便开始广泛使用微信的各种社交功能(尽管时时要来“麻烦”我们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做小辈的我们心里喜滋滋的,庆幸过程中没有放弃。

  这段经历让我突然想到,互联网金融创新与老年用户,这样一个既特殊又带有一点普遍性的问题。前不久火爆的打车软件之争已经让马云[微博]也不得不重新审视福利公平问题,即如何让马婆婆这样一些对新技术应用不太擅长的老年用户也能同样分享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电子商务提供者也许可以定位在证明“长尾理论”有效性、主要满足被传统大企业忽视的所谓“屌丝”青年群体,相对忽视老年用户群体的需要、仅报以福利公平等些许考虑。

  但互联网金融就绝不可能再忽视已经占有相当部分社会可支配财富的老年用户群体了,因为他们在金融理财领域实际上具有很强的购买力、特别是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如果说之前二十年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没有过多关注用户体验、更不用说老年用户群体的需要,那么,在当今这个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重塑未来金融服务业新格局的关键时刻,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者们是不是能做得更到位一些呢?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微信理财通的用户测试是不是应该让老年群体用户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系统的功能流畅度和流程适应度呢?

  想得再多一些,在我们这个征信系统还不完善、社会诚信相对缺失的金融土壤里,没有足够安全防护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的突飞猛进对老年群体来说是否也是一把双刃剑呢?老年人既有的顽固、轻信等性格弱点是众所周知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血淋淋的如中奖变成汇款、存款买成保险、高息理财陷入高风险非法集资的老年用户被欺诈事例发生,这和互联网金融本无关系。

  然而,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也常常从一个完全抵触的极端走向另一个完全不设防的极端,看到老人轻易接受陌生微信用户的添加请求我心里就直打鼓。

  有多少人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实际面临的各种无处不在的风险,诸如身份被盗、对手方信息判别、移动应用木马、支付信息泄露、乃至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大部分年轻人尚且不晓,更不要说对新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远低于年轻人的老年用户这个互联网金融的弱势消费群体了。

  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在原先的利率非市场化、行业垄断和监管割裂的特殊环境里从第三方支付这个缝隙开始破冰的,在风投资本和创新文化的支撑下,互联网企业秉承一贯的免费策略,不断冲击思想保守、行动迟缓的传统金融服务提供者和他们的业务模式。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互联网金融服务开始出现了真正的爆发式成长,余额宝[微博]和微信理财通这些成功的产品服务创新,终于引起了传统企业的“恐慌”和监管机构的重视。

  从老年用户角度,他们不会反对任何带来福利提升和“金融民主化”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但一定希望服务提供者和金融监管者在考虑行业利益和政府目标的同时,充分兼顾用户利益尤其是平衡维护弱势消费者群体的权益,从风险防范的制度设计、严格的执法保护、人性的受害救济等方面促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美媒诬称中国妨碍马航搜救 中方强烈不满
  • 体育阿森纳3-1暂回前4 切尔西敲定5000万神锋
  • 娱乐琼瑶举报于正抄袭:气病 律师:未构成侵权
  • 财经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 外贸出口下滑
  • 科技带着镣铐跳舞:比特币监管“狼来了”
  • 博客日本媒体为何说中国军队是纸老虎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父亲是总裁 奶茶妹跳操保送清华(图)
  • 易鹏:疏散北京或“绕过”保定廊坊
  • 谢作诗:沪港通会拉平两市股价吗?
  • 王海滨:经济周期模型预示战争的阴影
  • 陶冬:从量化宽松到质化宽松
  • 叶檀:资本市场无法消化的空前重视
  • 许一力:七万亿大投资是不是乌龙?
  • 童大焕:2014年房价是跌是涨?
  • 林采宜:中国经济当下不需要刺激
  • 股民老张:房地产行业最终会被谁玩死
  • 张庭宾:中国已步入债务高风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