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净值差约30% 一对多专户理财初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4日 04:15  21世纪经济报道

  旷野

  3月23日中午,北京一扫前几日的黄沙笼罩,张女士利用午休时间来到位于朝阳区工体东路上的一家中国银行网点。

  张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去年底就听说有基金公司新开发了一对多的理财产品,100万元起投资,我考虑尝试一下,恰好新的一对多开始发行,所以想详细问问。”

  当天,张女士通过客户经理了解到,正在发行的是由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大成基金)担任管理人的“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锁定期2年,锁定期内赎回需要缴纳额外费用。”

  “客户经理告诉我这是大成基金今年新发的第二个一对多,中行还和易方达、华夏等基金公司合作了一对多产品,不过目前能买入的只有这个,其他的要等成立一年时才能开放购买。”张女士称。

  2009年9月,基金公司“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面世。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成立的此类产品数量约90只,其中50余只分属于2009年底资产管理规模前十大基金公司(详见附表),占总数量近2/3。

  在保密的面纱下,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前十大基金公司“一对多”业绩究竟如何,投资者难以全面比较。不过,2010年以来,这十家基金公司对新产品的热情有增无减。

  记者通过各基金公司客服热线及主要商业银行的零售网点了解到,前十大基金公司今年已发行或正在发行中的“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有8只,张女士了解的上述产品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前十大基金公司计划在近期发行的“一对多” 专户理财产品在4只以上。

  净值高低差距达30%

  根据监管规定,“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的业绩不对外公开,除基金公司外,仅产品持有人及对其直接提供服务的银行客户经理才能每周收到基金公司发来的产品净值短信。

  张女士表示:“我不知道大成基金去年2只一对多产品的业绩,而且中行也不能透露其他几家公司一对多产品的净值水平,中行只是表示这种产品不保证一定赚钱,所以我无法判断哪个产品更有实力。”

  其实,许多“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投资人也和张女士有同样的困惑——无从比较判断所购买的产品。

  记者通过多方调查获悉20余只“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3月19日的净值情况。净值最高者超过1.2元,收益率超过20%,由广州一家前十大基金公司操盘,于2009年9月成立,而同期沪深300的涨幅为7.69%。

  净值最低者则不足0.94元,属于深圳某前十大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成立于2009年11月,同期沪深300下跌近一成。

  上述两只产品发行时间不同,目前净值相差约30%。

  记者已知的20余只“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净值中,有6只均成立于2009年9月,迄今大盘略涨,这6只产品均取得正收益,有4只净值未超过1.1元。

  已知3月19日净值低于1元的共计9只产品,成立时间集中在去年四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家基金公司的产品收益率有正有负。例如广州某前十大基金公司已成立的数只“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3月19日的净值相差最大达0.3元。

  遍地开花VS一枝独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户投资经理指出:“建仓时间及仓位决定业绩表现,例如净值较高的产品在去年四季度多保持3成的股票仓位。”

  记者发现,一位投资经理管理一只以上“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并不少见,例如大成基金2009年成立的2只产品均由同一位投资经理操作,2010年已发行及正在发行的2只产品投资经理也是同一人。

  不过,张女士致电大成基金客服热线询问2010年两只“一对多”专户理财新产品的区别时被告知:“投资风格差异小,每款产品的具体情况需保密”。

  推出仅半年的“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似乎被夹在热情之中,一边是与如张女士般有需求的投资人,一边是积极拓展业务的基金公司,但基于有关营销的监管规定,目前业务、产品的营销仅限于单一的某家合作银行及公司直销渠道。

  由于资源不同,前十大基金公司开展此类业务主要有两类模式,一是自身品牌影响力较大,与多家商业银行分别进行合作发行“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同时也依靠公司的直销渠道。

  例如华夏基金已成立的9只“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销售机构各不相同,包括了工行、中行、交行、光大、深发展等8家银行,还有一只产品是托管于中行由公司直销。

  销售渠道遍地开花的还有易方达、博时、嘉实、广发等基金公司。

  其中广发基金客服电话中介绍公司拟于4月份发行3只“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销售机构预计包括工行、中信及兴业证券。

  另一种销售模式则是由于股东背景等原因,目前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如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客服电话称,欲详细了解及购买该公司“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建议直接去交行网点。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