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户一对多失宠 运作半年问题渐显

  业绩不好,发行难;投资受限,操作难运作半年问题渐显一对多失宠

  证券时报记者程俊琳

  不久前被热捧的一对多正逐渐降温,新成立的一对多产品日渐稀少。据记者了解,一对多业务起步后困难不少,一对一专户业务似乎更受基金公司青睐。

  投资限制较多 灵活性难以体现

  据上海某基金公司专户管理人透露,管理一对多经常会遇到投资超限等问题,使投资失去灵活性。他表示,“专户投资的复杂不仅来自于客户多元化带来的需求多样化,投资受到的限制也很多。”

  据悉,证监会在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单个资产管理计划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10%;第十七条补充说明,因证券市场波动、上市公司合并、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变动等资产管理人之外的因素,致使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不符合第十六条规定的比例或者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比例的,资产管理人应当在10个交易日内调整完毕。

  根据这些规定,专户投资经理在选股的过程中不断遭遇投资比例上的瓶颈。而一对多业务注重选股并经常重仓出击看好的个股,“一旦遇到涨停,重仓股很可能逾越10%的持股上限,这样就要被迫调整持仓,难免影响投资收益。”一位专户投资经理无奈表示。

  销售不尽如人意

  除了投资上受限外,经过近半年的市场考验,一对多业绩并未显示出优势。

  虽然一对多产品发起设立的时间不同,但多数产品的净值维持在1元左右,个别优秀者在1.2元附近。而前期对这类产品的宣传,基金公司大多打出了“灵活、风险可控、追求绝对收益”等口号,事实证明其业绩并没有想像中乐观,这是一对多发行难的关键所在。

  一对多的同质化问题也被市场诟病。目前一对多产品集中在固定收益型和灵活配置型产品上,缺乏多元化的风险与收益匹配风格产品,也是其发行难的一个原因。北京一家较大型基金公司的人士表示,“我们在重新思考一对多的定位问题。”

  一对多路难行,基金公司开始重新关注一对一业务。部分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相比之下,现有规定对一对一的单个投资组合无特殊限制,投资相对要灵活一些。”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有关人士承认,“我们公司一对一业务签约情况比一对多乐观,发展速度也更快。”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