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股权 买卖正火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 02:07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万 敏 12月26日,2007年的冬至之后的第四天,北京已是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然而气温再低也抵不过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内博时基金股权拍卖现场的火爆。经过近200次的举牌,招商证券以63.2亿元价格将博时基金48%股权纳入囊中,成交价格约每股130元。本次拍卖的结果,堪称“三最”——中国金融企业非上市股权交易价格之最;中国拍卖史上单笔成交金额之最;中国基金公司股权增值之最——与金信信托1998年4800万元的入股成本相比,博时基金股权在9年内增值逾130倍。 在博时基金大股东易主的第二天,也就是12月27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的议案已经获得了公司董事会的通过。短短两天内,三家国内排名顶尖的“巨鳄”型基金公司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历史的无数个偶然或许蕴涵着某种必然? 华夏股权或将部分转让外资? 兴业证券研究员傅建设预测,从市场情况看,目前基金股权转让价格都很高,博时基金的股权转让价格达到每股132元,华夏基金与博时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基本相当,股权转让价格不会低于博时基金,如果目前华夏基金的股权转让10%,中信证券至少可以获得18亿元的投资收益。 截止到2007年11月30日,华夏基金拥有14支开放式基金和两只封闭式基金,资产规模达到1847亿元;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后管理资产规模将超过博时基金,位居国内首位。此前,中信收购华夏基金股权的时候,就曾因触动证监会“一参一控”的规定而引起争议,此次整合的路径也引起了多方猜想。天相投顾认为,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基金公司主要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全部出资的49%,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中方股东则不受上述限制。因此,中信证券(30.150,0.06,0.20%)可能将会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第一,通过转让较少部分股权,就可达到法律规定的要求,继续维持对华夏基金的绝对控股地位;第二,可以提高华夏基金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买方实力;第三,符合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 站在中信证券的角度来看,傅建设认为,中信证券全资控股两家基金管理公司明显不符合监管规定,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合并是必然的选择,另外,两家公司合并之后,中信证券还需要转让部分股权,如果转让给中资企业,需要转让51%的股权,如果转让给外资企业,则转让的比例相对较低。 基金公司身价看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说招商证券此次阔绰的出手给中信证券抬了个大庄。此前,南方证券拍卖银华基金21%的股权,溢价高达55倍,时隔2个月,博时基金的股权拍卖价格再次刷新了记录。而恰逢从2007年跨入2008年的交接时刻,也是许多公司为了漂亮的年报表现清理资产的丰收时节。回想四年前,也就是2004年的10月份,中信证券以1.1250亿元的价格转让了长盛基金25%的股权,为其2004年的收入增加了8750万元的投资收益,这在当年的市场环境中颇为轰动一时。今时不同往昔,中信证券作为国内一流券商,近两年的主营业绩表现已经足以令人瞠目,但在商言商,任何可能的利润都是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出来的,何况当时中信收购华夏基金40.725%的股权,总价款不超过3.3亿元,折合为每股价格5.9元,如此低廉的成本价和基金公司股权如此高涨的市场价,简直是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低买高卖”,怎能不心动? 股权变动团队影响几何 记者就“基金公司股权的变动到底对管理团队有多大影响”的问题请教了多位资深业内人士,他们均表示“中性”,影响可好可坏,可有可无,关键在于如何操作。然而也有人认为,股权的集中、稳定是成就一个优秀管理团队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在公司处于“成长期”的时候,是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的。当年许多基金公司和券商就是在复杂的股权转让、整合中大伤元气,老业务难以持续,新业务的拓展也因监管部门对公司股权频繁变更的“信任危机”而受阻。 当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博时和华夏这两家久经沙场的老牌基金公司能够干净利落地处理好股权变动的问题,何况招商证券本就是博时的老股东,可谓是知根知底。而华夏整合中信就有更多的悬念,毕竟这是国内基金公司整合第一单,并无前例可循,而一向以强势风格著称业内的华夏基金将开创出怎样一条崭新的整合之路,值得期待。毕竟,中信基金是中信证券的“嫡系”,而基金公司的牌照又是多么稀缺的资源,引用某位业内人士语“华夏整合中信对华夏不会有多大影响”,言短意长,耐人寻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