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7日13:12 新浪财经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新浪财经讯 8月17日消息,据彭博报道,中国的实际外汇流出规模可能远比官方口径大。高盛最新研究

  报告指出,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二披露的银行结售汇等数据,若将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中的人民币收付款差额计算在内,7月份的整体外汇流出量达逾550亿美元,较上月的490亿美元增加。

  外管局周二公布数据显示,中国7月银行结售汇逆差较上月增长逾一倍,并连续13个月录得逆差,显示资本外流压力在上月有所反弹。当月银行结售汇录得逆差317亿美元,较上月逆差128亿美元显著反弹。代客结售汇逆差为198亿美元,为今年4月以来最大,较上个月逆差176亿美元扩大。

  高盛分析师邓敏强等人在研究报告中称,在7月份的银行代客结售汇基础上,剔除既往签约的远期结售汇履约产生的净购汇,并加上当月远期结售汇新签约差额,当月的外汇市场供求形成约247亿美元净购汇;当月人民币收付款差额为净付款306亿美元。高盛将二者合计以观察更为完整的外汇跨境流动状况。

  “如此大规模的人民币跨境外流已经无法以市场驱动的因素来加以解释,有必要纳入外汇净流出规模中加以考量,”邓敏强在报告中写道。

  高估风险

  高盛的指标将人民币收付款差额纳入考量,整体流出规模大大超出外管局公布的银行代客结售汇水平。不过,据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万钊解释,由于该口径未对人民币收付款的性质进行区分,存在被高估的可能。万钊称,中国政府近年来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以往企业在使用人民币进行涉外收付款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外汇风险。去年8.11汇改以来为应对资本流出压力,监管层采取多种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措施,限制了购汇,部分企业因此转而增加人民币对外支付而减少直接购汇。

  “高盛把人民币净付款完全计入资本外流,其实是包含了‘人民币收付款差额完全体现的是规避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需求’这一前提假设,可能有高估成份,”万钊说。

  高盛研究报告认为,其计算口径综合考虑了非银行业外汇净供求状况,也考虑了跨境人民币流动的状况,后者可能掩盖了外汇资金外流的压力。高盛还称,6、7两月中国外汇流出增加,部分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引起的。7月下旬人民币汇率开始趋稳。

  结汇意愿

  7月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0.12%,不过在7月上半月,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依然较为明显,一度跌破6.7的市场心理关口。过去一年人民币经历了至少三轮大跌,并一度引发资本大量外流和外汇储备快速下降。中国的外汇储备近两月企稳在3.2万亿美元,但与2014年6月时曾高达3.99万亿美元相比仍下降近8000亿美元。

  外管局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以来,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中的人民币收付款差额已经连续10个月维持净付款,且于今年初和年中两度加大并相继创出历史峰值。彭博根据外管局的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计算,人民币涉外付款与美元涉外付款的比率7月为52.2%,较前月的57.8%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外管局新闻发言人周二在答记者问中称,英国“脱欧”短期影响和季节性因素共同加大7月份外汇净需求,市场主体结汇意愿降低。但是跨境资金流动中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的格局没有改变,未来仍会朝着流出入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支全明 SF099

相关阅读

让银行地产拉动股市是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依然独树一帜,对于诸多企业主来说,是不会选择观望的,如何分享这扭曲的盛宴,只有拿着钱赶紧去买金融和地产股!在金融地产的带动下,大盘看上去要繁荣起来了,但这次的问题比上次可能要严重得多。

不惜代价保国有资产后果可怕

继续保护国有资产,未来几年则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由表及里”的经济恶化趋势:国有企业的持续低效率、房地产业的日渐低迷和民营企业大规模倒闭,直接导致两大危情:财政收入滑坡、就业压力加剧及资产泡沫破裂。

7月信贷数据为什么这么吓人

8月以后,M2同比增速会逐渐上升至11%甚至12%的水平,不能单从M2的变化来判断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情况。 对中国而言,社会融资规模(TSF)这一货币政策调控指标对经济运行更为重要。

想稳增长不靠房地产要靠什么呢

经济环境压力越大,房地产环境可能就会越好,对房地产的支持也会更多。虽然我们也知道,不能单纯依赖这种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但在短期需要稳住经济增长的之下,不靠房地产又能靠什么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