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三足鼎立”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徐金忠

  在“2017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无锡站)”现场,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谢亚轩表示,以史为鉴,不能把结构性供需矛盾当作总需求不足,以增发货币来扩大需求。因为缺乏回报,增加的货币资金很多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此外,对于近期市场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谢亚轩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为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增添了更多变数。

  谢亚轩指出,由信用扩张和杠杆率快速攀升推动的资产价格膨胀是金融危机的重要领先指标,1929年-1933年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皆与此有关。近年来同业业务的快速扩张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膨胀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此前同业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本市场,造成资金空转,由此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并没有坚实的基本面支撑。若此时再不加以抑制,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上升,不但资产价格泡沫将破灭,还将反噬基本面,极大地冲击国内经济。

  “不能把结构性供需矛盾当作总需求不足,以增发货币来扩大需求。因为缺乏回报,增加的货币资金很多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大量游资寻求一夜暴富,再加上监督人员同‘金融大鳄’内外勾结,去年发生的股市异常波动就与此有关。”谢亚轩表示。

  谢亚轩分析表示,当前金融监管是为了约束商业银行行为,推动金融去杠杆,其本质是让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与其资本金相匹配,不能通过信用创造过度扩张。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仍维持稳健中性的基调,流动性“中性适度”。央行通过“削峰填谷”熨平临时性、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的扰动,维持流动性的紧平衡状态。

  市场上对金融去杠杆的影响一直有着多种声音。对此,谢亚轩表示,金融去杠杆确实会导致实体经济融资环境的恶化,融资利率上行、资金到位速度放缓,据此推论出下半年经济形势大幅恶化看似正确,但其实有逻辑的跳跃。一则稳增长与去杠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去杠杆的稳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稳增长;二则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对冲;三则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已经从投资转向消费,而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利率和资金供给而在于收入。收入改善,消费才有望保持平稳,进而推动国内经济增速保持稳定。

  此外,近期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不论是人民币本身还是美元的走势,都让汇率问题成为当下市场的重要关注点。谢亚轩认为,近期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在上日收盘价和篮子货币基础上加入了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由“二龙治水”变为“三足鼎立”,这为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增添了更多变数。逆周期因子是否有效尚待观察。具体来讲,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摊薄了收盘汇率和一篮子货币两个因素对于中间价的决定作用,其政策意图是希望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能够更准确的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减少顺周期行为。但是,上述机制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和制度安排。谢亚轩预计国内外汇市场供求仍将维持弱平衡的局面,但不排除部分月份出现外汇供应略超需求的可能。下半年还应关注欧元区货币政策是否转趋保守,欧元区核心国家是否推出财政刺激方案,这可能带来一个更强的欧元和相对更弱的美元。

责任编辑:张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