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挺直民族的脊梁:关于中国画现代化的思考(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16:52  人民网

  第五,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只有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民族特色,中华文化就不能立足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

  其次,关于“接轨”。有人说,现在趋势是“世界文化一体化”,“中国文化要与世界文化接轨”。自然,中国画也不能例外。什么叫做“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并以社会的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特征。民族语言、民族性格、民族传统以及生活方式等,都是民族文化的形式。由于世界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各民族反映在文化上必定是多元的。在任何时候,只要世界上还有众多民族存在,就不会有什么“世界文化一体化”。所谓文化,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社会愈发展,就愈会表现出自己的民族特性。在当前,纵观法国、瑞典、日本、俄国、韩国以及中东等许多国家,对待本国文化的态度,都是如此。所以作为世界上各种文化统一的“轨”,是没有的。

  强权大国为了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掠夺各种资源,推行自己的价值观,除对许多国家和地区实行政治、经济控制或军事征服外,同时进行文化渗透——如在美术方面通过展览、评选、收藏、资助等手段,大力宣传能够为本国垄断寡头带来全球利益的“当代艺术”。为此,还在这些国家培植里应外合的代理人。如我国有的美术理论家在国际会议演讲时和散发的论文中就公开表示:“在精神空间里,西方文化作为绝对的‘中心’统摄着中国本土的‘现代化’进程”,“中国艺术家”必须采取“策略”,以求“更快、更有效地进入西方的当代艺术制度中”,“中国艺术”必须“获得西方承认”。

  西方大国为什么作为一种战略措施在全球推行“当代艺术”?因为“当代艺术”的灵魂,总体上说,就是不要理想,不要秩序,不要和谐,鼓吹极端个人主义。正如我国当代艺术理论家长期传销并鼓吹的那样,所谓“当代艺术”其要旨则是“反审美”、“反崇高”、“生活即艺术”。而中国的民族美学,始终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孔子《论语·八佾》曾云:“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主张通过艺术的“美”,表现人性的“善”。历代美学家继承并彰显了这一美学传统。认为美术作品要通过内容与形式的美,使人“明劝诫,著升沉”,“成教化,助人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始终把社会责任感摆在第一位。中国公民、中国艺术家自古以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责任感,与西方“当代艺术”所散布的价值观,从本质上是对立的。西方不惜花费重金在我国炮制“当代艺术”,其目的就是大搞文化侵略,企图在精神领域征服中国民众。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无法“接”在建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美国文化的“轨”上的。再说美国用“当代艺术”,总是对付别国的。他们自己的《自由女神》以及在山峰上雕刻的总统群像,都不是“当代艺术”。美国垄断寡头很聪明:把垃圾倒在别的国家,散布瘟疫,还说这是“巧克力”。

  因而,我们必须树立民族自信心,挺直民族脊梁,在21世纪,通过国人努力,必定使得中华民族文化——包括中国画在内,在世界舞台上,显示出更加雄强的伟力。

  再次,关于创新的问题。我以为,“创新”要有基点。这个基点,应该是老树发新枝——即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创中华民族文化之新。中国画创新,要体现中华民族美学思想,传承笔墨基因,有个人面貌。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