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卢一葵追寻千年古宣(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0:30 东方网-文汇报

  配料,一两一两往上加;样本,做了上千个;事事亲为,并详细记录在案……夜夜不眠的卢一葵几乎成了一个神经病。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底,当漫山遍野的青檀还未暴出新的嫩芽时,在安徽泾县,卢一葵恢复了生产宣纸的传统工艺,填补了四十年来中国宣纸制造业在古法制纸上的空白。2004年春节,当卢一葵带着花费了四年心血整理抢救研制出来的宣纸到北京拜会胡美生教授时,老人做了一个和四年前一样的动作,他仔细地用手摸着宣纸,一遍,两遍,三遍,最后,他紧紧地握着卢一葵的手,没有说一句话。

  这一回,轮到卢一葵哭了,哭得很伤心。

  赞誉 启功称其功德无量

  2004年5月,北京一批文物专家和书画名家试笔首批生产的古宣纸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守墨、灵透、层次分明、笔笔见笔。”不少名家更是给出了这样的评语:古宣质感强烈,韧性好,强度大,有筋骨;任凭团、揉、搓、折,也不破、不损、不裂,铺摊开来,稍加抹刷,平整如初,不皱、不缩、不拱、不翘;受墨后润墨效果更佳,能够达到墨随意转、浓淡受控、变幻万端、神趣无穷的境地。

  2004年5月22日,在国家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先生的引荐下,卢一葵见到了启功先生。能见到启功先生,卢一葵心里既兴奋又感到忐忑不安。他把古宣纸送给启功先生试笔,他不知道启功先生会作出如何评价。

  在启功先生家里,卢一葵小心地站在一边,看着先生不停地摸纸、端详,最后又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字,始终没有说一句话。直到写完字,启功先生才对着卢一葵竖起拇指赞誉:“我已40多年没用过这样的好纸了!能恢复此纸的生产是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界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并为卢一葵题写了四个字:功德无量。

  卢一葵没有想到,启功先生对他生产的古宣纸会有如此高的评价。在启功先生家里受到的礼遇,让他觉得以前所有的付出都有了一种归属感。

  不久,卢一葵又一次来到北京拜见启功先生。先生不仅询问了他生产古宣纸的工艺流程,还绕有兴致地听卢一葵讲述了他艰苦创业的故事。当卢一葵对启功先生说自己只念过三年书,没有什么文化时,启功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不,你是大文化人。”听说有人要向卢一葵索取“功德无量”的匾额时,启功先生顿时提议,“看来我要再给你题写几个字,省得别人打你这几个字的主意。”接着,他又题写了“千年古宣”四个字,和前面题写的“功德无量”拼在一起。启功先生告诉卢一葵,“这八个字不是随便写给你的,你要更好地把这个古法生产宣纸的工艺传承下去。”

  功德无量,是一种很高的赞誉。在卢一葵内心深处,他并没有感觉挖掘、整理、研制生产古宣纸是功德无量的事。他只是觉得悠久的历史文化不能因为没有好的宣纸而无法传载下去。卢一葵告诉我们,他特别感谢启功先生,不仅因为他为自己题写的那块匾额,还因为他离开北京后,启功先生曾多次联系文艺界,联系当地有关部门,希望大家一起来帮助他,把这失传多年的工艺完整地保存,发扬光大。尽管后来并没有多少单位和个人愿意做这样的事,但卢一葵还是感谢启功先生默默为他做的这些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