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疆和田玉遭遇投资狂热 十年涨价千倍 (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18:42 中国新闻周刊

  “他们把宝玉砌墙了!”

  巴图尔生于70年代,那时候的和田,维族老乡们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人一样,过着清苦日子,没有人把和田玉和钱联系在一起。

  “几年前,我开车路过一个维族老乡家,忽然注意他们家院子围墙上的一块石头,那是一块和田青花玉石仔料,要是现在也得值个30多万。”于学斌提起这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就唏嘘不已。于学斌是乌鲁木齐一个名叫奇石斋的玉石店的老板。

  这样的奇遇使得他至今保持着一种习惯,就是每年都要自己开车到偏远地方的老乡家里转转。因为那些老乡家里的房前屋后,甚至院墙上,都可能留着几十年前不经意时候搬回来的玉石。把这些被当作普通石头扔在那里的玉石收上来,可以狠赚上一笔。

  和田玉有虽然已有7000年历史,而且早已久负盛名,但清朝只作为官玉,供宫廷使用;建国后,玉雕工艺虽然有发展,但是玉器买卖并没有出现。

  和田玉走向市场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而买玉的人真正多起来是80年代下半期了,“那时候买玉的主要是香港人、台湾人,也有一部分英国人和法国人。”新疆玉雕大师马学武回忆说,那时候出的和田玉成品多是一些大件,炉瓶、人物、山水等等,买卖方式一般也都是通过新疆工艺进出口公司送到广交会上去卖。

  第一把火:国石评选

  和田玉价第一次大幅飙升源自于国石评选。

  玉石界的专家都认为,是国石评选,扩大了和田玉在国人心目中的知名度。

  1999年,国石评选由国家地矿部和中国宝玉石协会联合启动,年复一年的精品展示会,专家讨论会,年复一年的评选,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定了一个候选国石名单。

  一些候选石地区代表为争夺国石名分,与中宝协工作人员针锋相对、争吵不休,各地地方政府也竭尽全力争取最后评定获胜,因为一旦石种被列为候选国石,对产地的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包括旅游、玉石加工、买卖等方面的相关产业都将得到开发。

  让人不曾想到的是,正式结果迟迟不出来,焦灼六年以后,参评的各种石种玉种价格都大幅上扬。等到中国“国石”评选结束的时候,和田玉获得“美玉”称号,被中国宝玉石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国石”,比之1999年价格上涨了近千倍。

  和田玉雕工艺美术厂销售经理黎灵回忆说,1998年的时候,她和朋友去买仔玉,“一窝拉(一大堆)要了4000块钱,朋友说真是太贵了;六年过去,那堆玉石原料里的随便哪一块价值都在4000块以上了。”

  据马学武回忆,就是1997年到1999年,国石评选开始,大陆人才开始进入和田玉消费市场,而这种消费对象和消费需求的转变也直接导致了玉雕业的变革。

  “之前老艺人都是雕大件,没人会雕小件,我们当学徒时看到鸡蛋大的仔料都是扔在一边的。”但随着和田玉知名度的扩大和和田旅游业的发展,市场对手把件、挂件的需求激增,马学武很快就开始跟着市场走。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河岸上出现了挖掘机,打破了玉龙喀什河7000年来的平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