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疆和田玉遭遇投资狂热 十年涨价千倍 (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18:42 中国新闻周刊

  “连米粒大的玉石都挖出来了”

  “能挖的玉基本挖光了!”穆合贝提颓然地坐在和田地区玉龙喀什河边一个叫白房子的采玉工地的工棚里,看着不远处的工人在已被翻了两遍的鹅卵石中继续找玉。

  “不要说指甲大的玉石,就是连米粒大的都没有放过,都给挖出来了。”他边用手比划,边用维语嘟囔着。

  几年前,跟穆合贝提一个村子的艾买江挖玉,一下子赚了几百万,买了新车,盖了新房,穆合贝提非常眼热,就和同村的另外几个人也开始合伙挖玉。

  3年前,他赚到了第一笔大钱,挖到了一块8公斤的仔料,卖了14万。如今这样的好运已经很难再现。

  和田玉有7000年的历史,古老的采玉方式也传承了数千年。山料都采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上,仔料都采自玉龙喀什河及卡拉喀什河河床,而玉农都是在河岸拣玉,在河里捞玉,用手翻地,最多不过半米深,反反复复地在不足50公里的河道上采了几千年。

  这几年,随着玉价的上涨,挖玉的人越来越多,挖玉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大概是从2003年开始,有人用上了挖掘机挖玉。”从小就在玉龙喀什河边长大的维族人巴图尔说。刚开始的时候用机器挖出来的玉也多,很多人赚到了钱。

  当时穆合贝提也想买挖掘机赚更多的钱,他卖了牛,卖了羊,卖了刚买的车,又找亲戚借了一些钱,凑了30万,买了两台挖掘机。

  而这时在玉龙喀什河,20几公里的河岸上,一共有3000台挖掘机同时轰鸣着。挖玉的人已经达到了上百万,他们在河坝上重复着一个动作,在挖掘机刚挖出来的石头中翻拣着。这些人有和田当地人,也有来自库尔勒、叶城、喀什或者阿克苏的,都带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来到玉龙喀什河边上。

  “100万人同时干,那根本不是在挖玉,简直是在抢玉,挖得慢了就没了。”穆合贝提说。

  穆合贝提雇了15个人,连续挖了六七个月,只挖出来几块很小、成色不是很好的玉石,只卖了1.5万元,不但没赚钱,还赔进去4.5万。

  像穆合贝提这样赔钱的挖玉人并不在少数,“现在挖玉的人二成在赚钱,三成不赔不赚,五成赔钱。”另外一个挖玉的维吾尔族人土送江的遭遇也和穆合贝提差不多,他说自己就属于赔钱的那一半人。

  这样的人随着地下玉石的减少正在多起来。在和田当地流传的故事中不光有捡到河里的宝玉,一夜变成百万富翁的,还有另外一类阴惨的故事刺激着人们的神经——2004年底,一个维吾尔族人,借了亲戚朋友的钱买了挖掘机挖玉,但连续一年时间,没有挖到像样的大石头,亲友都不停向他追债。一天晚上他通知了所有的亲友,说第二天早晨在河岸边的一个地方还钱,等第二天亲友赶来的时候,发现他的尸体吊在挖掘机上。

  之后这样的悲剧时有发生,让以温润细腻而著称的和田玉带上了几丝血腥。

  最初的玉石价格的上涨,刺激了迅速膨胀的开采,而掠夺性开采进一步刺激了收藏者的神经,玉石价格进一步飙升,挖玉也陷入进一步的疯狂。

  中国双塔集团西部办事处主任王剑锋和几个朋友到和田旅游,开始在玉器店里见到的东西都觉得太贵,几个人让当地的朋友带着去了挖玉的工地看了看,回到玉器店,立刻买了一堆玉石。“只有见过那种采玉方法,才明白什么叫掠夺性开采,不可再生资源短期内大规模采,以后仔料价格肯定会更贵。”王剑锋解释自己为何买玉石。

  “挖得浅的挖地两三米,挖得深的甚至掘地30米。”易爽庭60年代做地质勘探的时候到过玉龙喀什河,等他2006年再来的时候,只能用八个字形容“满目疮痍,惨不忍睹”——到处都是挖掘机挖过的大沟小沟,生态被严重破坏。

  虽然和田当地国土部门去年开始制定了限采政策,但为时已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