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是志浩讲述他的艺术品投资收获(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18:5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任伯年 《杨柳八哥》

陆俨少 《山水》

  收益率

  1/5资金投资艺术品======3/5资金投资股票

  ⊙本报记者 杨 琳

  是志浩,1987年从上海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从事了6年的经济法律师。1993年,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步伐,及时搭上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第一次起航,进入国内最早的股份制证券公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成为中国第一批投行专家。他曾先后主持了青岛啤酒、仪征化纤、紫光科技、通化东宝上海建工上海医药铜都铜业等数十家公司的股票发行、上市、收购兼并、股票增发等项目,在企业改制、股票发行、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2007年10月,他组建了自己的股权投资基金团队,开始了新的航程。他的选择每一步都紧紧跟随中国经济的大跨步,如果说这种敏锐感是天生的,那么他后天的选择可以说让这种前瞻性发挥到了极致。这种前瞻性同样也表现在他对艺术的追求和爱好上。

  艺术品和股票投资收益相当

  是志浩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国家必须学会投资,懂得如何让自己的资产增值。他身边这样的朋友很多,过去只有几百万的资金,在几年时间里资产获得成倍翻滚的例子比比皆是,原因就是投资合理、眼光敏锐。如今投资领域无非三大类: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艺术品市场。是志浩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牛市行情将会继续保持,但当下震荡过激,所以近期投资风险较大;房地产市场相对高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缩紧,因此现在也不太适合投资;但是艺术品的投资则相对稳定,同时具有爆炸性增长和营利空间。

  他告诉记者,这十几年来,他个人的财富管理一向都是1/5资金用来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3/5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余下的才是针对住房投资。经过多年验证,1/5的艺术品收藏和3/5的股票收益对比,不相上下。从1995年至今,他收藏的“海派书画”已经远远不止几十倍的价值增长;而股票投资也基本是几十倍的增长。这样比较,他认为其实艺术品的回报还是超过股票的。虽然时间相对长远一些,但总体收益毫不逊色,而且只要选择对了,就不会有股票市场那么多不确定因素。不过,是志浩警示,收藏需要量力而行,不要超过自己的能力。

  收藏要注重“性价比”

  他认为“性价比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收藏标准。因此,这也是他在众多艺术品类中独独选择清末明初的“海派书画”的原因,当然这种本土情怀与他土生土长在上海也不无关系。他认为,每个绘画流派在艺术史上都有其地位,而当时的“海派书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地位非常高,但价格却一直很低,仅拿同时代的京派画家与“海派书画”中的一流画家相比价格就相差了3/4。比如吴湖帆的画作,目前市场上100万就可以买到他非常好的作品,但李可染的作品则可能要卖到很高,而二流、三流的海派书画家的价格甚至更低。所以,是志浩一直都认为,“海派书画”的真正价值在市场上是低估的。对于“海派书画”的市场,是志浩研究颇为透彻。他透露,现在“海派书画”在市场中相较过去来说,总体出现量多了,但精品却少了,不过买的人却逐渐多起来,过去只有上海本土藏家,现在则以浙江人、北京人居多。这与现在专业学院以及出版社在书画通鉴整理方面逐渐扭转藏家的思想,让藏家们了解到“海派书画”的真正艺术地位无不相关。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