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志浩讲述他的艺术品投资收获(图)(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18:5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收藏在于长线持有,更在于精神享受 是志浩表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肯定是直线上升,这一点与中国的经济走势相应。他说:“中国的经济在10年内都没有问题,尽管会有结构性调整,细节调整,但上扬趋势不变。”因此,是志浩认为在这样的态势下“长线持有”策略相对更具增值空间,不适宜换来换去。任何投资市场都有主升浪的到来,只要经历和挺过一个熊市,就一定能迎接主升浪的到来。当然,艺术市场与股票市场一样都会出现波段性调整,要想抓住波段效应,一定要具有卓越和迅捷的市场捕捉能力。 艺术品投资如同金融证券业一样,需要有专业知识。因此,在这么多年的书画收藏过程中,是志浩一直都有几位收藏大家和鉴定行家朋友在旁给予指点。而能和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天说地,探讨艺术、查阅著录的过程更具乐趣。虽然这个过程也要花很多精力,但这种精力与陪客户应酬相比要愉悦开心得多。前者是一种主动的享受,后者确是一种被动的工作。或许商场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刺激感和物质满足感,但在商战中不停奔波后需要的是宁静和精神需求。是志浩说:“没有钱的时候或许不讲究文化;一旦经济发达,精神和文化需求必将成为重点。”这番言论无疑表达了是志浩对生活真谛的阐释。 -相关链接 海派书画溯源 清末民初的上海,工业发展、商业繁荣、金融发达、贸易兴盛,至此上海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城市。正是上海这种开放的社会经济势态,为来自各地(主要是江浙)的书画家们展示了一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天地。从而形成了以张子祥、任熊、任薰、胡公寿、虚谷、任伯年、蒲华、钱慧安、吴昌硕为代表的第一代海派书画家,而其中尤以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为翘楚,被称为“海上四杰”。这批书画家群体的形成,上海才从真正意义上拥有了职业书画家,并以一个重大流派的形态“亮相”于世,即他们的社会属性是“海派书画家”,而不是“海上书画家”。 在上海这个“近代”意义的城市中,在东西方文明交汇最活跃的社会氛围里,这批书画家群体,他们已不是传统文化环境中的文人书画,烟云供养,雅兴挥毫。而是在新兴的城市空间中,将接受市场严峻的选择和受众挑剔的取舍,从而使上海成为全国书画艺术群雄逐鹿之地。他们艺术创作的成熟期都在19世纪末。任伯年辞世后,吴昌硕成了海派书画的领军人物。他参与了海上题襟馆书画会、豫园书画善会等社团的组织领导工作,成为海派书画家的一面旗帜。 凭藉着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经济活力,海派书画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了一个鼎盛期,涌现了一大批书画艺术名家,而其中尤以“三吴一冯”为领衔,以他们为代表主导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海派书画创作,这个书画精英群体的规模与数量都要超过任伯年、吴昌硕所主导的时代。也就是说以吴昌硕为主帅的海派书画家至此已达到了其巅峰状态。“三吴一冯”是以吴湖帆为领衔,吴待秋、吴子深及冯超然为主将。 另外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海派画家如:黄宾虹、贺天健、郑午昌、赵叔儒、王福厂、沈尹默、刘海粟、钱瘦铁、马公愚、张大千、徐悲鸿、丰子恺、来楚生、陶冷月、邓散木、陈巨来等人。以上所列的一些书画家,他们大都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就在老一辈扶持下,以书画艺术立足于海上,其经济形态基本是自足而稳定的。正是在这个时期,自清末民初发韧的海派书画进入了全盛期,大批著名画家云集上海,形成了老、中、青书画家群体,容纳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可谓是“少长咸集、群贤毕至”。这个时期的海派书画苑为中国书画界打造了一支艺术精英团队,为日后涌现的大师名家建构了一个平台,从而支撑起了百年中国书画艺术的大师之门,如当时均属青年辈的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潘天寿、陆俨少、谢稚柳等,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成为了中国书画界的领军人物。而到海外去的张大千、吴子深、汪亚尘、王季迁等人,亦在国际上弘扬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瑰丽风姿。 他是中国第一批投资银行专家,现在也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品收藏家。 关于股票投资和艺术品投资,他无疑有很大的发言权。 他认为,长远看,艺术品的回报往往超过股票。 当然,玩艺术品比在生意场上陪客户应酬自然要开心得多, 这种精神和文化的愉悦,恐怕不是投资收益率能比拟的。 是志浩: 1987年上海大学法律系毕业,同年进入上海市第五律师事物所从事了6年律师工作。 1993年进入中国最早的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成为资深投资银行专家,曾起草我国第一个股票认购证发行方案和第一个股票竞价发行方案。他热爱近现代书画,是沪上清末民初“海派书画”的热衷收藏人士。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