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9日14:42 新浪综合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来源:金融时报 

  “我们在2016年初提出中国经济‘L’形拐点已过,偏执看空中囯经济必犯大错,此后这一观点不断得到数据验证。”对于7月17日新鲜出炉的二季度GDP数据,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如是表示。

  数据显示, 2017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9%,持平于一季度。在业内人士看来,从经济结构上看,目前中国经济核心驱动力已经切换到“出口+消费”,这是一个更为可喜、可持续的变化。

  预期之外:

  “出口+消费”驱动更喜人

  事实上,从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与出口成为重要的缓冲器。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一季度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快0.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而受益于世界经济增长改善背景下的外部需求好转和全球贸易回温,以人民币计价,1-6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15.0%,与去年同期-2.1%的降幅相比有显著回升。

  从贡献率的角度看,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投资贡献率为32.7%,外需贡献率为3.9%。“从经济结构上看,目前中国经济核心驱动力已经切换到‘出口+消费’,这是一个更为可喜、可持续的变化。”邓海清分析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拉动,2017年房地产投资开始回落,市场对经济预期转向悲观,但出口快速回升成为对冲房地产和投资下滑的重要动力。

  统计显示,今年6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7%,为2012年11月以来第二高值。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经济数据超市场预期的重要原因。

  此外,消费的回暖也呈现出趋势性的特征。在邓海清看来,尽管其中存在较多波动,但从长周期来看,2016年二季度开始,消费进入趋势性回升,与中国经济整体回升一致。

  事实上,从历史上看,消费通常滞后于工业回暖,因为工业回暖需要通过预期途径或者工资途径才能传导至消费。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超市场预期,创下2016年2月以来新高,消费回暖将进一步正反馈到经济回暖。

  此外,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继续下滑,但当月同比却是回升的,这实际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好于市场预期。不仅如此,房地产销售也出现回暖,这同样在市场预期之外。“房地产数据似乎表明,尽管回到过去的高增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相对高位企稳的可能性在增加,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在边际减弱。”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二次探底”并不存在,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可能会犯大错。

  回归基本面:

  “股债双慢牛”可期

  宏观经济运行略超预期,无独有偶,7月14日-15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在上半年经济数据企稳向好的背景下,政策面是否会迎来新一轮收紧,进而影响金融市场运行呢?

  邓海清认为,目前监管政策已经趋严,货币政策则持续处于“稳健中性”范畴,防范金融系统风险主要让渡至监管政策,政策面上并没有进一步收紧的迹象。叠加宏观经济数据传递的信息,这将给金融市场带来“股债双慢牛”。

  “股市的短期逻辑可能是‘经济去杠杆’的潜在利空,或者加快A股融资功可能带来一定的抽血效应、壳价值下降预期,但我们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方向并未改变,股市最终会回归基本面逻辑。”邓海清表示,继续长期看好中国股市。

  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看,一个长期熊市不可能支持股市融资功能。从资金面的角度看,利率持续上行的可能目前尚不存在,估值整体向下移动的可能性并不高。

  而对于债券市场运行,则主要取决于两个预期差。其一是“货币政策和监管预期差”,其二是“经济增长预期差”,两者对债市影响相反,前者利多,后者利空。

  “货币政策和监管的预期差,是指货币政策不会如市场预期般持续收紧,监管政策核心是穿透监管,对于同业监管态度可能会有所修正。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中枢决定债券市场中枢,从历史上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货币市场7天回购利率趋同,目前债券收益率仍然偏高,存在向下空间。”邓海清称。

  邓海清认为,所谓“经济增长预期差”,是指偏执看空经济而做多债市是错误的。事实上,市场的过度悲观预期需要修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利空债市。但在经济并未过热、通胀并未高企的情况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债券市场不会“走熊”。

责任编辑:张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