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启动主动资产负债管理模式

2015年06月24日 06:00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收藏本文     

票选好银行:由新浪网主办的“2015银行业发展论坛”定于7月9日在京举行。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第三届银行综合评选”正火热进行中,欢迎投票![参会报名]

  继央行[微博]6月2日下发《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后,6月15日首批9家银行的大额存单(CD)正式发行。银行CD业务的开启被喻为利率市场化的“临门一脚”,备受各界关注。不过,首期CD业务并未如预期中火爆,各大首期试点银行在宣传力度上也相对单薄。

  CD是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具有固定面额、标准期限、可转让的实名登记制大额存单。其最早产生于美国,即1960年代美国花旗银行等为规避《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Q条款,设计了大额可转让存单。目前CD市场形成了固定利率CD、浮动利率CD、金额固定或不固定CD及可提前支取的CD等产品。

  从CD产品的属性看,其不仅可看作是利率市场化的药引,而且鉴于CD为商业银行发行的可自主定价的主动负债,其带有存款和债券双重属性。因此,对商业银行而言,CD业务将为其提供稳定期限的主动负债产品,使其能基于资产久期程度等来发行对应期限的CD产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释缓其资产/负债的久期或跨期风险,降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敞口风险;同时,随着CD市场的不断发展和CD产品和服务结构的多元化,如浮动和固定利率、可流转产品等的开发,将为金融融通各方带来更加宽广的主动负债中间业务拓展平台,这不仅可策动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和盈利模式,降低过度依靠存贷利差的收益模式——— 如CD可复制债券市场的各种中间服务与金融衍生服务工具,而且将提高商业银行主动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 如浮动利率和可转让等将为商业银行和客户提供利率风险管控工具,使其避免固定存款的不可转让性和不可分拆性。

  当前国内CD市场尚处于草创期,首发试点银行几乎清一色地设定个人30万、企业1000万的起点门槛,一年期CD利率均为在基准存款利率上上浮40%至3.15%,让CD甫一开局就带着同质化和产品单一化的印记;同时,由于目前尚未为CD产品提供平台化的流转市场,目前首发试点的CD主要是持有到期产品,流动性较差。这些都客观上影响了各大银行的热情。

  因此,要使CD真正发挥其功效,首先需尽快构建一个全国性CD交易市场,并科学合理地厘定市场与权力的边界,及护卫程序正义和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使CD这一商业银行的负债具有动态有效流转的能力,及价格发现和风险的市场定价能力。其次,为增强CD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适度推动CD产品的标准化,可降低CD转让交易市场的投资门槛。目前CD个人起点门槛达30万元,若不对此进行标准化分拆,CD转让交易市场将因投资者准入的高门槛,而难以拓展其深度和广度。在现有法律法规背景下,可通过SPV/SPC将大额存单分拆成不超过200份的标准化产品,拓展CD转让交易市场的用户基础,进而有效管控CD市场风险,提高CD市场价格发现和定价能力。

  当然,如果说CD主要是通过负债端设定期限结构而拟定商业银行资产端的期限结构,进而促进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匹配,那么在推进CD的同时启动商业银行内部资产债券化(CB),将有助于盘活商业银行的存量资产,提高其资产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使银行存量资产借助CB产品和服务,实现资产负债结构的期限优化。通常而言,CB和资产证券化可看做是银行CD业务的逆反操作,即根据银行资产端的期限结构而反向拟定其负债端的期限结构,进而降低商业银行存量资产的久期化风险,提高其资产的流动和速动率,内生性地增强商业银行的资金杠杆比率,提高其R O E和R O A水平。

  与国内比较熟悉的信贷资产证券化(ABS、M BS)的表外化和资产池的稳定性有所不同,CB产品属于商业银行表内化标准债券,CB产品的资产池也是动态配置的,即若CB资产池的资产要求是3A级,那么一旦某类资产不再符合入池标准,商业银行必须把该资产剔除出去,并用符合标准的新资产置换;同样,若某一CB资产在期限结构上不符合入池要求,商业银行也需用符合入池标准的新资产加以置换,以使CB资产池资产动态地满足特定CB创设期的要求。

  显然,相比信贷资产证券化,CB主要集中在银行优质资产领域,且CB的发行利率要低于资产证券化的收益率。当然,更值得指出的是,CB业务试点将是对CD业务的有益互补。在商业实践中,CD的利率要显著高于传统存款,这将降低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因此CD虽具有锁定期限的优势,但商业银行不会单靠发行CD进行流动性期限风险管理。但若找到优质资产项目后再发行与其期限相匹配的CD产品,将明显降低时间等待成本。为此,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商业银行在CD存款有限的情况下,先用一般性存款满足客户融资诉求,然后再将该资产注入CB资产池进行表内化发债,或是商业银行直接将该资产纳入CB资产池,以通过表内化债券的主动负债形式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如此一来,正向传导的CD业务与逆反传导的CB业务有效匹配,将有助于协同提升商业银行主动管控负债的能力,降低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敞口,增强其稳定的收益率,并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由此可见,当前商业银行的CD业务试点,开启了国内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的序幕,而若能在CD业务试点的同时,适度推进CB业务试点,将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使市场期待已久的利率市场化,既具有宏观上的资金价格发现能力,更对商业银行的微观实践具有商业实证性和可落地性。

  刘晓忠(资深财经评论员,金融业人士)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文章关键词: 资产商业银行银行理财银行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千亿彩票收入仅400亿用于社会福利
  • 体育重磅!曼联3000万+德赫亚求购拉莫斯
  • 娱乐焦恩俊19岁女儿大眼清纯可爱 网友喊岳父
  • 财经电力系统或迎高层调整 流传名单含李小琳
  • 科技电视购物节公信力被严重透支欲自救
  • 博客乔志峰:质疑南京惨烈车祸只关乎真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考生最青睐大学排名 富豪校友榜 分数线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郎咸平:用股市稳增长让经济更不稳
  • 徐斌:监管层不会逆牛市周期放大招
  • 朱大鸣:小城市房地产市场危机的真相
  • 邱林:日本人唱衰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 刘姝威:乐视网的经营状况出了问题
  • 宋清辉:2015年A股不会形成泡沫
  • 叶檀:股票融资关上后门大开前门
  • 刘杉:股市暴跌 政府在想啥?
  • 金岩石:如牛市就这样终结 岂不遗憾
  • 杨红旭:股市和楼市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