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临危受命,空降中行清理不良资产;也曾书写资本神话,带领中行股改上市、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首家在内地和香港发行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他被评价为“行事稳健却常有改革创新之举”、“断事之魄力亦非比寻常”,他就是沉稳务实的中行董事长肖钢。3月17日,中行发布公告称,肖钢辞任董事长,证监会同日召开会议,任命肖钢为证监会主席。[全文][评论]

肖钢其人
肖钢其人

1958年8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江西吉安人,1981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2000年并入湖南大学),199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

肖钢原本姓萧,但因“萧”的简体字写成“肖”,已变成姓肖,中国银行亦知会传媒他的繁体字名称是“肖刚”。

1976年参加工作。从1981年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肖钢自始至终只“行走”于央行这样一个政府机构。从中国人民银行老行长吕培俭的秘书,到计划统计司,再到政策研究室,直至主管金融监管的央行副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36岁时,肖就成为了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内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

肖钢三十一年银行工作经历

1981年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

1989.10——1994.02,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4.02——1995.07,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

1995.07——1996.10,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司长;

1996.10——1998.10,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并先后兼任计划资金司司长、货币政策司司长、广东省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局长;

1998.10——2003.0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长期分管信托业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2003.03——2004.08,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行长兼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

2004.08——,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

2012年11月14日,当选为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自始至终只“行走”于央行

36岁成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内最年轻正局级干部

祖籍贵州的肖钢,自始至终只“行走”于央行这样一个政府机构。从中国人民银行老行长吕培俭的秘书,到计划统计司,再到政策研究室,直至主管金融监管的央行副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36岁时,肖就成为了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内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43岁掌管中国银行。

国投事件后 修复受到重创的广东金融业

虽然肖钢行事稳健,但并不乏改革创新之举,其思想开放之程度、断事之魄力亦非比寻常。90年代广东国投事件发生后,肖钢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致力于广东省金融业重创后的修复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促成修善两部信托法规

在中国人民银行长期、彻底地对信托公司实施整顿、撤销、合并、重组的工作进程中,肖钢也担当了重要角色。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出台,以及《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修改完善的积极促成者之一,这两部法规使有关部门对信托投资公司的监管更加有法可依。

坚持加速开放汽车信贷市场

主管货币政策期间,在汽车信贷市场的开放问题上,肖钢一直持加速开放的观点。在其主持并由各商业银行参加的、有关《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讨论会议,他再三强调:汽车贷款期限要长一些,利率可适当下浮,车型也可放宽一点……

广东国投事件简介

广东国投成立于1980年7月,1983年被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享有外汇经营权,1989年又被国家主管机关确定为全国对外借款窗口,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1997年下半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而此时的广东国投仍然在世界范围融资和国内引资揽存,并漫无节制地向省内外、境内外500多家债务人、主要是省内债务人发放贷款近130亿元,又没有严格审查这些债务人的资信和偿债能力,于是发生了严重的外债支付危机。

实施股改试点 成功清理中行不良资产

临危受命,掌舵中行清理不良资产

1995年以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所执行的会计制度不够审慎,没及时核销呆账,长期积累下来出现历史包袱和所有者权益“双高”局面。股改前,非常有必要一次性完成所有者权益核销不良资产的历史欠账。2003年3月份肖钢走马上任,当年12月份政府即向中国银行注资225亿美元。由此,波澜壮阔的国有银行改革大幕拉开。

采取多项措施控制新增不良资产发生

根据资本充足率8%要求严格控制资产规模,即银行资产规模增长必须受资本制约,改变了过去以存款定贷款的模式;逐步将新增公司授信审批权收到省级分行和总行进行集中评审;实行不良贷款准备金实际拨备,对新增不良贷款专项提取拨备,及时处理新增呆坏账;着手测算客户违约率,对预期贷款损失及时作出判断;及时跟踪贷款客户情况,采取预警处置措施。

中行基本完成不良资产处置

在实施股改试点工作的半年多时间里,已基本完成了国家注资、不良资产处置和财务重组工作。据介绍,中行已核销1063亿元损失类贷款,出售1498亿元可疑类贷款,核销非信贷类资产损失21亿元。通过资产处置,中银集团不良贷款比率降至5.16%,比上年末下降11.13个百分点。为补充附属资本,优化资本结构,中行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次级债券,共筹集261亿元资本金。

中国银行上市大事记

2003年3月肖钢上任中行行长兼董事长

2003年12月政府注资225亿美元

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05年8月引进首家海外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随后确认另3家战略投资者淡马锡、瑞银和亚洲开发银行

2006年5月正式招股

2006年6月1日正式发行H股

2006年7月5日正式发行A股

中国银行简介

中国银行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业务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和航空租赁,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中排第六位,品牌价值已达1035.77亿。

中行IPO创造新的资本神话

逆势出发 中行选择的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当5月初他们开始全球路演时,迎接中行和主承销商——高盛、瑞银和中银国际的是:全球股市行情一片惨绿。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成功发行,获得一个好价格,中行需要向境外投资者讲述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肖钢无疑是一个讲述者。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肖钢务实的态度、流利的英语、自如的应对、微笑的神情都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担任主承销商的投行人士甚至认为,作为“微笑大使”的肖钢已经成为中行的新形象。

中行以97亿美元的筹资规模创多项纪录

按照惯例,预路演和路演各需要两周,而仅仅用了23天的中行上市预路演和路演,获得了超过10倍的机构超额认购和69倍的散户超额认购,并最终以接近招股价区间高点的2.95港元定价,获得了2.18的市净率,和花旗集团的市净率相当。作为六年以来全球最大的IPO,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IPO,中行以97亿美元的筹资规模一举打破了去年10月27日建行IPO所创造的多项纪录。

上市首日中行总市值达到1067亿美元

2006年6月1日上午10时,代码为“3988”的中国银行的股票价格开始在香港联交所的电子屏幕上闪烁。中行股价以3.15港元开盘,收于3.4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0.45港元,涨幅达15%,成交量高达200亿港元。这一天,恒生指数下跌150点。由此,中行总市值达到1067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八。

内地国有控股银行在香港的“资本神话”

对于中行的IPO,业内仍津津乐道,中行IPO创造了内地国有控股银行在香港的一个新的“资本神话”。有人戏称,中行多达25万本的招股说明书叠起来有19幢香港中银大厦那么高。肖钢领导的中国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在H股和A股成功IPO,募得巨额资金,具有一定的拓荒性质和示范效应,对今后国有银行的改革以及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都奠定了基础。

成功抓住四万亿机会,中行业务实现跃升

分食4万亿投资蛋糕 中行十措施充饥

2008年,4万亿的投资计划迅速吸引了商业银行“饥饿”的目光。11月11日,中国银行宣布出台十大措施落实宏观经济政策,以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中行加强信贷支持的铁路、机场建设等行业正是中央政府要加大投资的行业。

中行首次在贷款增量上超工行建行

2009年上半年,肖钢带领团队“攻城略地”,亲自公关考察项目,与各地方政府、各央企签约贷款协议,效果显著。一季度,中行境内机构人民币贷款较去年末增加5694亿元,增长24%,市场份额提高0.62个百分点。这是近10年来中行首次在贷款增量上超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2009年中行业务实现跃升

2009年,中国银行集团实现国际结算业务量约1.4万亿美元,继续位居全球银行业第一。其内地机构国际贸易结算市场份额约30%,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外币保函业务市场份额稳居同业第一;融资性对外担保余额指标位居同业之首;中行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规模、笔数、涉及企业数量等均居同业首位。

肖钢著作

肖钢著作《百年中行新变革:市场化与人本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于2011年12月出版,书中以中行的股份制改造、整体上市为背景,呈现了中行人力资源改革的全貌。

    【结语】这是肖钢掌舵中行的第九年、他行走金融系统的第三十一个年头,新出炉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成员名单有肖钢的名字。3月17日下午证监会召开会议,中组部宣布了由中行董事长肖钢接任证监会主席的决定,肖钢表示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作为国有四大银行中唯一入选中央委员的董事长,肖钢几乎参与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全过程,他被评价为“行事稳健却常有改革创新之举”、“断事之魄力亦非比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