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后WTO时期中国金融开放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6:41 第一财经日报

  钟伟

  编者按

  WTO过渡期将于今年12月11日结束。作为开放的重要一环,同时由于所负载的敏感和特殊含义,金融业的开放一直是争论最多的领域。尽管如此,开放将如期而至。在《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发布之际,《第一财经日报》推出“寻找中国的金融开放边界”系列重点报道,将集决策者、学界和本报合力,全面跟踪、记录和解读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现状,探讨中国的“金融开放边界”,以期寻求在开放格局下中国金融业的成长之道、中国宏观金融的改革之道和尽可能降低金融风险的审慎安全之道。

  在过去的28年,

中国经济一直运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轨道上。在过去10年,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进展:一是
汇率
并轨,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并不断采取更宽松和更对称的资本管制措施;二是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情况不断好转,目前已经进入相对良性的稳健状态;三是金融机构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资银行的治理结构在加速完善之中;四是资本市场经历各种波折,重新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五是伴随中国加入WTO承诺的到位,中国金融体系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体系日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

  那么,后WTO时期,中国金融开放的路线图又将如何?

  路线图之一:银行业开放

  从目前来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随着银行改制上市的逐步深入,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日渐完善,对市场绩效和风险日趋敏感。二是随着外资银行的准入,部分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不断参股中资银行,并在改善中资银行的管理、技术平台和产品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部分外资银行的在华分支机构不断扩张,业务范围随之扩大,中外资机构之间竞争与合作加深。三是东南沿海的一二线城市以及这些城市中的优秀企业和个人高端客户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四是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越发成为焦点问题。

  要勾勒银行改革的路线图比较困难。后WTO时期外资银行虽然获得了个人业务的巨大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会面临两税合并以及本土注册等一系列新的挑战。中资银行尽管在零售金融方面面临竞争压力,但同时也面临混业经营、国际化拓展等更多的机遇。因此,要衡量中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态势相当困难。即便在最敏感的零售金融领域,由于外资分行本土注册之后面临董事会、注册资金和贷款集中度要求等诸多调整,因此相信以公司金融为主的外资银行未必会迅速注册为本土银行。即便是觊觎国内广阔零售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也可能对中资银行目前在个人业务中的沉重的政策性负担缺乏足够认识。

  因此,后WTO时期,中资银行仍然将继续主导国内银行业。

  渐进地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日均波幅,并允许银行和企业以保证金方式进行外汇交易,才是使做市商有更宽裕的自主定价空间、活跃人民币衍生品交易的根本措施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