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央行法规 > 正文
 

二○○五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08:51 中国证券报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1-2月份,通过多种工具组合及时熨平春节前后短期内的流动性波动,同时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力度,3、4月份央行票据发行规模有所增加,对冲力度进一步加大;5-8月份,配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后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适当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引导货币市场利率适度下行,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流动性相对宽松的低利率环境;9-12月份,鉴于
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总体运行平稳,美联储连续加息后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中国人民银行适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合理回升。总的来看,公开市场业务实现了预期的操作目标。

  2005年共发行12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27882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20662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62次,收回基础货币7380亿元;开展逆回购3次,投放基础货币368亿元。全年累计回笼基础货币35924亿元,累计投放基础货币22076亿元,投放、回笼相抵,通过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13848亿元,净回笼基础货币量相当于2004年的2倍多。

  专栏2:外汇掉期

  外汇掉期(ForeignExchangeSwap)是交易双方约定以货币A交换一定数量的货币B,并以约定价格在未来的约定日期用货币A反向交换同样数量的货币B。外汇掉期形式灵活多样,但本质上都是利率产品。首次换入高利率货币的一方必然要对另一方予以补偿,补偿的金额取决于两种货币间的利率水平差异,补偿的方式既可通过到期的交换价格反映,也可通过单独支付利差的形式反映。80年代以来,外汇掉期市场迅猛发展,全球外汇掉期日均交易量从1989年的1900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9440亿美元,从1995年起,全球外汇掉期交易的日交易量已超过外汇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至2004年,分别为外汇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日交易量的1.5倍和4.5倍。2005年8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外汇掉期也被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用于从市场上收回流动性或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一些国家(如瑞士、德国、英国、新加坡、泰国等)中央银行都曾(或正在)使用外汇掉期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以瑞士中央银行为例,由于瑞士政府财政赤字很小,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缺乏短期政府债券工具,因此瑞士央行曾主要运用外汇掉期来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1993年瑞士央行未平仓外汇掉期合约金额最高曾达到基础货币的50%左右。

  2005年11月底,经过连续12次升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从1%上升到4%。同期,美元一年期Libor也达到4.70%左右,高出相应期限的人民币货币市场利率2-3%。外汇资金运用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倾向于增持美元资产,提高盈利能力,缓解人民币流动性带来的短期投资压力;同时,为规避汇率风险,商业银行希望在未来仍然能以当前汇率水平换回人民币,并愿意从美元资产的投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补偿交易对手。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11月25日,为适度回收流动性,保持货币市场利率的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选择国家开发银行等10家银行开展外汇掉期交易,央行即期卖出美元,同时约定1年后以相同汇率买回美元,并相应收取美元与人民币的利差补偿。该次掉期交易量为60亿美元,央行收回基础货币484.83亿元人民币。

  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达4.5%,且市场普遍预期3月份将进一步升到4.75%的水平。伴随美元与人民币利差的进一步拉大,商业银行希望通过外汇掉期交易买入美元、投资境外美元资产,提高资产收益率和资产配置效率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相应愿意补偿交易对手的利差也就越大。

  二、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一是3月17日将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到0.99%,同时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为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二是协调本外币利率关系,减轻人民币结汇压力。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持续上升的情况,五次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其中,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上限累计提高2.125个百分点至3%,一年期港币存款利率上限累计提高1.8125个百分点至2.625%。三是修改和完善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规则,允许金融机构自行确定除活期和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外的其他存款种类的计结息规则,为商业银行加强主动负债管理和业务创新、改善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发挥信贷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中央银行“窗口指导”,积极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提高信贷政策实施效果,促进信贷资源合理配置和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一是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指导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方针,加大对农业、增加就业、助学、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加强地区间再贷款调剂,扩大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支农再贷款限额。二是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从3月17日起,将原有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引导商业银行适当提高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商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信贷资金结构和流向预警监测分析,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扩大流动资金贷款。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信贷集中状况以及信贷风险进行动态评估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

  四、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成效显著。通过财务重组、内部改革和不断发展,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财务状况显著改善,盈利能力明显提高,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相对独立的内控体系和完善的风险防范体制初步形成,业务创新取得成效,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先行试点8省(市)的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逐步深化;21省(区、市)的改革试点开局良好,正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各项经营财务指标有明显改善:一是各项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历史包袱初步化解。

  五、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效果良好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弹性增强,反映了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体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规律。

  随着市场对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信心的不断增强和外汇市场体系的日臻完善,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有所弱化,主要表现在银行远期结售汇签约额由净结汇转变为净售汇;外汇流入速度有所减缓,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由于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幅度和出台时机适当,从微观看,各类型进出口企业均较好的适应了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宏观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表明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明显提高了我国经济的活力和应对改革及外部冲击的弹性。

  专栏3:企业基本适应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2005年11月,为进一步了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问卷方式对进出口总额排名居前的19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2004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96%以上)中具有进出口自营权的1113户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各类型进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并较好地适应了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汇率改革后出口和出口订单继续增加,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潜力强。企业综合运用多种汇率避险工具,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增强。

  一、企业进出口继续增加

  2005年11月份,72.9%的样本企业出口同比增长或持平,其中,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占样本的16.2%,76.3%的企业出口环比增长或持平。78.3%的企业进口同比增长或持平,84.4%的企业进口环比增长或持平。从增幅看,出口同比、环比增长5%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高达21%和12.2%,依次比进口高3.7和3.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进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出口同比基本变化不大,进出口规模越大的企业出口扩张能力越强。

  二、企业出口订单继续增长

  2005年11月份,72.7%的样本企业出口订单同比增长或持平,同比增幅在5%以上的企业占比高达17.4%;81.4%的企业出口订单环比增长或持平,环比增幅在5%以上的企业占比高达8.6%。进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出口订单增长同比基本没变化,进出口规模越大的企业获取出口订单的能力越强。

  三、企业出口产品价格提高

  2005年11月,84.8%的企业出口价格同比上升或持平,其中,出口价格同比上升3%以上的企业占比为12.1%。各规模企业均有一定上调价格的能力。从进口看,74.2%的企业进口价格同比上升或持平。

  四、企业日趋积极应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8-11月,选择“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中间消耗”、“提高品牌影响力”、“通过谈判、维护出口产品价格”和“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企业比例一直保持在40%以上,且选择“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企业比例呈上升趋势,11月份成为企业首选。选择“减少出口产品产量”或“减少出口、增加国内销量”的企业占比较低,且呈下降趋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