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17:31 钱生钱

  不变的“主线”

  文/博闻

  A股的风格似乎真的变了。

  很多投资者之前会认为,股市只要指数涨,大部分股票都会跟随上涨。可本轮行情偏偏不是。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两市超过7成个股出现下跌,而60亿市值以内的公司年内下跌比例甚至超过9成,然而同一时期市值超过千亿公司却有近9成出现上涨。与这一现象相应的是年初至今万得全A指数的涨幅为7.2%,但同一时期创业板指和上证50指数却呈现出了清晰的“冰火两重天”局面,年初至今上证50指数涨幅达到了22.46%,与此同时创业板指甚至还出现了6.56%的跌幅,这一情形不禁引人唏嘘。当前市场并不乏投资主线和所谓的“赚钱效应”,缺少的只是一份耐心。

  虽然年初以来A股上市公司呈现出跌多涨少的局面,从具体来看,其分布也极不均衡。在市值超过2000亿元的31家公司中,仅一家下跌,上涨数量占比达96.77%,在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公司中,上涨数量占比为88.31%,在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公司中,上涨数量占比为52.83%,而在市值低于60亿元的公司中,上涨数量占比仅为6.04%。由此可见,市值越大,股价上涨的概率越高,而对于低市值个股,则呈现出普跌态势,当前市场“貌似”更加热衷于大市值公司。

  其实一些敏锐的投资者已经发现当下的市场似乎有些“似曾相识”,上次这一情形的出现其实也正处于此前2015年牛市全面爆发前期的2014年下半年。彼时“一带一路”概念个股被市场所热捧,为牛市的来临吹响了第一声号角。而本轮行情的起点则是由于供给侧改革进程的深化,周期板块受到资金关注出现了一波全面性的估值修复。然而本轮修复尚未出现明显扩散迹象,轻言行情结束仍显悲观。当前两市的回调并未突破震荡,场内外资金虽在当前点位上仍存“显而易见”的分歧,但武断的做出趋势性的解读其实并不合理。得益于基本面企稳向好态势未改,越来越多迹象的出现也都在表明A股后期走势并不悲观。

  把时间轴拉长,其实年初以来的投资主线一直就未曾改变,“漂亮50”带动的指数上扬的格局不会轻易改变。除了茅台、伊利、格力、美的,50指数中比较集中的是银行股与周期股,而二者目前来看上涨的幅度并不大。

  我们先看银行业。基于宏观经济、监管周期和新技术竞争的三重悲观预期,投资者多年看空银行业,但这三项因素都在改善并将推动行业盈利底部反转。首先,宏观经济向好是银行业经营的最大利好,预计随着GDP增速企稳回升及经济结构逐步改善,企业利润率正快速恢复;其次,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息差触底回升;最后,新技术竞争否极泰来,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环境趋严,同时新技术提高了银行服务客户和成本控制的能力,新技术竞争对银行的影响也开始由负转正。因此行业重估正在进行。

  而对于周期行业而言,由于工业行业产能出清,供给端压力已明显减弱,而一再上涨的工业品价格也说明了目前的供给扩张相对于需求扩张已有所滞后,这势必将对2018年的工业生产和投资形成较强的支撑,因此产能周期释放是2018年行情的主要逻辑。从这一角度来看,后市周期板块整体依然具有向上空间,仍可看涨。但与前期板块估值修复所带来的全面性普涨不同的是,在当前仍处结构性的市场中,虽然周期板块因其安全边际较高,配置价值被看好,但短期行情演绎却已发生分化。从当前各主要行业基本面的情况来看,由于上游资源品价格普涨行情结束,钢铁、有色、部分化工等上游周期品价格涨势已出现趋缓甚至下跌,而与中游行业相关的小金属、锂电池、新材料等周边概念近期则有所走强,反映出未来板块的进一步演绎的方向或将是以与中游消费相关行业为导向的结构性行情。

  因此,结构性行情看结构。A股已经慢慢褪掉之前“猴性”的皮,向价值和理性靠拢。行情的主线已经非常明确:价值。为什么“漂亮50”受到热捧?价值使然。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