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17:48 新浪综合

  福州路的魔力

  文/丘眉

  “当然有啊!找老鸭粉丝。”

  刚落座,我就让女儿去问老板有没有WiFi。老板用“扁扁”的口音回答。我在手机翻查半天,无线网络一大堆,但是哪里有“老鸭粉丝”!

  “没有‘老鸭粉丝’啦。不过,WiFi是有的,是……”老板穿行过来,还是声音“扁扁”地,不惊不乍地说。

  是的。当然该有WiFi。这是一个WiFi横扫的年代。在上海的街头的各种店面,不管大小,不管华丽、雅致还是杂乱,WiFi是标配。而且,一般都像定制一样,WiFi名都是自家店面名字。这是福州路边上一家“老鸭粉丝”店,照常它的WiFi就该是“老鸭粉丝”。

  但是,这家店不太正常。

  老鸭粉丝,是南京的传统小吃,在各地开枝散叶。难免有其他地方的人在上海做南京老鸭粉丝。但,不该是这个老板。他的扁扁的口音,像是来自福建。千里香馄饨,是福建的传统小吃,在全中国的势力比老鸭粉丝强多了。差不多类型的运作,一个福建人,实在犯不着做一家南京老鸭粉丝店。当然,我对于方言的辨认没有什么天分,我需要确认下。

  “老板,福建人吧?”“是的。”扁扁的声音回答。

  “那为什么不做千里香馄饨?”“千里香(店面)太多啦!都赚不到钱。我们转了做老鸭粉丝。现在还好些,还有些钱赚。”

  一个福建人,在上海的福州路上,最终开了一家南京的老鸭粉丝店。

  有人说,“福州路已死。”不过,我认为,当下的福州路仍然有一些魔法与暗门。

  你要到达上海的外滩,通常你会在西藏中路停顿下。因为在那里,你可以先去人民广场。然后你要深呼吸,平息下,准备向外滩出发。你无法在西藏中路直行到达,它是与外滩平行的一条干道。你要向东转。如果,你要顺着一条道路直通外滩,从北向南,你有7条路选择:延安东路、广东路、福州路、汉口路、九江路、南京东路和北京东路。延安东路和北京东路一般都被无视,因为路面太宽,不适合两侧来回穿行,那不是游逛者的选择。广东路、汉口路、九江路,路面又过窄,两侧小店虽然多,却除了杂乱没有什么惊喜。当然,大部分人会首选南京东路。是啊!那是著名的“中华第一街”,你可以左右游窜,各种商厦上上下下。但是,自从被升级了,那里街边各种原先杂生店面都被清空,变得整齐,高大上,甚至于严肃,却是没有了勃勃的生机。

  唯独剩下了福州路,宽窄也许比南京东路更是恰到好处。街边仍然各种杂生店面,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一层有两层。渐渐势弱的老鸭粉丝类型店,在那里还活得比较滋润。又有一些时尚的地瓜专卖店、新型的茶品咖啡店悄悄穿插进来。如果你带着小朋友,经过那些各式各样论斤称、论捆卖的文具店、书店、美术用品店的时候,简直就像老鼠掉进了大米缸,要适当地控制下兴奋过头的小朋友,避免最后被一左一右两大袋沉重的文具或书给负累。

  各种店面,在福州路上密密匝匝地拥挤着。这在越来越整齐、严肃的上海,真是一种奇迹。

  但是,当下的福州路看起来太热闹,太浅了,似乎什么都有,却又似乎没有什么。

  有一个人,可能无法停下脚来。他要与友人品茗、清谈,或者要去寻访下娇艳夜莺。他是王韬。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他接受了英国传教士麦都斯的邀请,从苏州来到上海,在福州路山东中路的墨海书馆,上海第一个现代出版社工作。

  当时,他住在墨海书馆后边的宿舍。在山东中路,向西转入福州路,是他与朋友经常聚集的所在。王韬曾用名王兰卿,外号“长毛状元”,清末思想家、政论家,后来被人称作“中国第一报人”,曾经到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

  (丘眉,资深媒体人,头号地标发起人)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