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17:11 钱生钱

  “消失的”法拉利

  文/碧琪

  先来看一则笑话:

  “你吸烟多久了?”

  “10年。”

  “每天一包?”

  “恩”

  “一包多少钱?”

  “10英镑。”

  “你知道吗?如果你没有吸烟这样的习惯,这些钱你都可以买一辆法拉利了呢。”

  “尊敬的女士,您吸烟吗?”

  “不。”

  “那么您的法拉利呢?!?”

  不抽烟也没能买下法拉利。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省下那些不起眼的小钱呢?生活中的这些所谓的“拿铁因子”是该坚持还是该放弃呢?

  自从作家兼金融顾问大卫·巴赫提出“拿铁因子”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钱,并深刻感受到小钱累积之后带给人的震撼。

  生活的拿铁因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因人而异的。可以是一杯咖啡,一包香烟,一些可买可不买的衣服等等,不一而足。人与人价值观的差异和不同的需求决定了敝帚自珍现象的存。所以对于“拿铁因子”并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但是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偷走了我们的财富。

  生活中还有一个常见的“拿铁因子”就是为了享受折扣而买一些非必需品。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有多少人是冲着折扣而囤积了一堆可能会用到但是未必真的会用到的东西?又有多少东西明知买了就后悔却仍忍不住“剁手”最后这些东西只能安静地躺在你的家里?

  当然,抛弃“拿铁因子”并不是让你降低生活品质,而是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你可以把生活中节省下来的小钱用于投资,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或者丰富自己的生活,从更合理地角度去花费每一笔金钱。

  那么,我们为什么明知“拿铁因子”的存在却总是禁不住诱惑呢?这就不得不提人的“不耐”。人们普遍比较偏好当前的消费,这是由人的天性决定的。人的生命有限,所以更倾向于尽早享受,尽快享受。尤其那些职业风险较高的从业者,更容易倾向“及时行乐”。所以“不耐”程度越高,要克服它的代价也就越大。

  另一方面,货币在不同渠道获得的收益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钱买一个奢侈的大牌包和用这部分钱去投资,给我们带来的收益是不一样的。这既是享受和投资的区别,也是我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区别。没有谁对谁错,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回过头来看文章开头的笑话,虽然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懂,然而却很少有人能说明白。有些人整天逍遥自在享受生活也没有变得贫穷,有些人整日节衣缩食却并没有过上好日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很多人忽视了资产的时间价值。换句话说,今天的100元到明天很可能只相当于99元,未来的100万现在来看的话肯定不会是100万。所以单纯数字的累积并不能代表现实情况以及现实的购买力。而且很多人混淆了资产和现金流量的概念。在财务管理领域,资产表示某一时点拥有的、可以当即支配的价值量。而现金流量更加类似一种动态的、持续的发生量。并且任何一种脱离了时间价值单纯讨论货币数量的论调都是不全面的。

  但是我们如果就此以为可以随意挥霍,不拘小节,那也未免以偏概全。因为,珍惜小钱虽然不能让我们一夜暴富,但是至少可以让我们在财务自由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一些。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