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6日16:58 新浪财经

针对现金贷业务引发的巨大争议,新浪财经正式启动“现金贷,撒旦还是天使”征文活动,欢迎专家学家、业内人士就现金贷的现象及问题,展开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新浪财经将根据文章观点和质量选择刊登。

  文/余丰慧 

  趣店等一批互金公司高调赴美上市本来是好现象,但是由于其太高调、太张扬、太显摆,结果招致来了一系列恶果。

  媒体铺天盖地的穷追猛打。懂不懂互联网金融,了解不了解现金贷的模式,甚至懂不懂金融,都要踏上一脚并且举一些幼儿园都应该知晓的例子或风险案例。套路老生常谈:高利贷、学生以及年轻人背负高利贷负担,家长逼迫还贷等。学生等贷款人苦大仇深,现金贷平台成了黄世仁,罪孽深重。

  可以这样说,目前已经见诸媒体的所有关于现金贷的文章、观点、讲话等,都是建立在传统金融思维上出炉的。基本上是驴头不对马嘴的。照这个思路下去,必将彻底毁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等新金融,而且这种声势浩大的所谓整顿,必将引发现金贷平台的声誉风险(巴塞尔协议三中新列入的监管风险内容)。

  我经常说过这样一个观点。所有金融业一个共性是其脆弱性。即使非常健康,经营非常良好的金融机构,一个谣言,一个负面消息,都可能让其发生挤兑风潮,最终关门大吉以至于走向倒闭。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平台经营的是特殊商品的货币,一个负面消息会引发储户等本能地、一窝蜂地涌向金融机构提取存款以自保,从而引发挤兑风潮。

  对待金融机构,无论是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还是媒体的资讯报道,都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类似目前对待网贷平台、现金贷平台等声势浩大、铺天盖地的监管措施,就是放在传统银行身上也会出现挤兑等风险,经营良好的传统金融也绝对承受不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互金企业已经久经市场的、行政手段监管的摔打甚至扼杀,最终还是顶住了,这个不容易的。

  当然,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运动式监管造势,对趣店等赴美上市互金企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些企业股价已经连续多日下跌。恰恰被我言中了。就在趣店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00亿美元时,我撰文指出,趣店不要高兴太早,其接下来最大风险在于来自国内的“红眼病”和监管部门监管所谓收紧的风险。目前看来这个判断灵验了。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监管层正在考虑关闭存在违法行为的现金贷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2017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再度强调,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也有业内人士建议,现金贷也要“持牌经营”。

  对待现金贷这种互金形态一定要冷静再冷静,切忌在媒体绑架下,在头脑发热下,出台一刀切几乎是扼杀现金贷的监管措施。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钱借给适当的人。换句话说,现金贷确实解了一部分燃眉之急的中低层收入人群的需求。其高效配置资金、普惠性金融的性质是不容置疑的。否则,在现有金融体制下,个人贷款需求永远普照不到的。

  这里必须客观分析现金贷的危害性,比如超过36%(年息)的利率问题,被定性为高利贷。需要明白的是,最高法的解释只是不受法律保护而已。即一旦借款人不归还贷款,现金贷平台告到法院,法院不再受理。这个损害的是放高利贷者即现金贷平台。但并代表借贷关系不存在。另一个是学生借高利贷后还不起,家长逼迫还贷问题。学生只要年满18岁就应该自己承担责任。一旦贷款利率超过36%,完全可以拒绝还款,现金贷平台的风险就出来了。

  监管部门应该把这些广而告之宣传给民众,并且监管现金贷平台不得采取暴力催收和信息泄露、短信、电话骚扰等手段进行催收。这是监管部门急需要做的。

  对现金贷监管不能过于草率,也不能如临大敌。要给现金贷一定的缓冲期、观察期和风险暴露期,也给监管者以观察、调查期。最起码先把现金贷的概念弄清楚,其外延、内涵究竟是什么?其与P2P的区别在哪里?等等。

  未来监管不能以提高门槛为思路,比如规定资金规模和准入门槛,需要牌照管理等。应该适应现金贷等互金业态,适度放开管理与准入。否则,现金贷、网贷等管住了,要么是一时的,要么很快会变成其他形式出现,同时今后类似现金贷等互金形式会雨后春笋般出现,行政监管是监管不过来的。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