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25日11:33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8月24日“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回归与发展》。在下午的《银行抢滩网络金融新阵地》分论坛上,中信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吴军、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运营总监尚阳、民生金服总裁侯本旗、华夏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窦云红、江苏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蒋建明与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CRO董骝焕出席了该论坛。各位嘉宾表示,电子渠道的发展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物理网点的发展。与此同时,传统实体银行的服务可能会越来越智能化、网络化、场景多元化。

  以下为论坛实录:

《银行抢滩网络金融新阵地》圆桌论坛现场《银行抢滩网络金融新阵地》圆桌论坛现场

  主持人:我们这一段的议题是“银行抢摊网络金融新阵地”各位嘉宾也是和这个领域非常相关的嘉宾,相信他们一定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我第一个问题紧扣“抢摊”这个词,我们知道以前对于银行最重要的是网点,但是今天科技驱动带来了人的行为和选择习惯的变化,似乎网点变的不那么重要了,银行渠道的变革势在必行。对于各家银行来说,你们对于银行渠道的变革是怎么看的?你们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金融科技给银行渠道带来的影响。

  吴军:何老师好、大家好,关于银行现在物理网点确实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整个客流确实越来越少,可能在座的各位会发现,这些年来很难得会进一个银行的网点,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电子渠道的发展一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物理网点的发展,其实我们会有一个不同的定位。所以我们重点说一下电子渠道的定位,我们这个电子渠道现在重点,因为现在整个全面走向移动化,所以我们是优先发展手机银行电子渠道,我们的目标电子渠道它不仅仅是一个给你提供的是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连接能力,其实从我们现在来看我们更需要把电子渠道它不简单是一个渠道,是做成一个平台,它的连接能力不仅仅是银行和客户,还包括银行和我的同业,银行和我一些外部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包括跟大家衣食住行等等都相关的各种非金融类的服务。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搭平台、建生态,我们是以将来大家都知道整个银行的金融服务的同质化竞争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电子渠道未来得发展是要以非金融服务来带动金融服务,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们是希望依托于电子银行、依托于我们的手机银行搭建更丰富的为大家生活的衣食住行,嵌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里面,很自然的把金融服务嵌入进去。这是我们未来大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侯本旗:可能大家都听说过守株待兔的故事,传统上的银行网点就像那棵树,所以大家做的工作就是不停的载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现在这个新的时代兔子变了,兔子长上翅膀了,所以银行做的事情就是要去张网捕鸟,这是一个很难转的事情,因为大家脑袋里面每天想的都是说兔子什么时候撞过来,我到哪儿去载树。所以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我怎么样织网,对于习惯于挖坑载树的这些人来讲,让他们去织网,去做织女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当然我也看到这个过程在加速。

  窦云红:其实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作为银行从业人员一直也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传统的物理网点,银行拥有这个物理网点已经是30多年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完全放弃这个物理网点吗?不能。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完全依赖于网点有没有办法把我们的业务很好的拓展开来?所以说我们一直也在思考,怎么样去利用现有网点的优势做好线下的服务,同时也发挥我们线上的优势,我觉得从监管的各个方面出来的相关的政策大家也知道,监管的261号文301号文出来以后,二三类账户的应用对于线上化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只要是你有一个一类的账户,通过5要素的确权就可以在线上开户。

  虽然线上相对的金额有一定的限制,但是至少满足了您可以不受区域的限制真正做到了AAA级的这样无区域差别的线上服务。所以说基于各种监管政策的变化,再加上刚才前两位嘉宾也提到的关于场景化融合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未来网点的一个变化它是会存在,但是是往哪个方向发展的一个问题。按照我自己的判断我觉得未来网点的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的融合度会越来越高,在不同的领域可能会见到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有相对来说更加融合度高的场景化的网点的存在。那么线上获客、线上引流、有一些服务现在摆脱不了网点。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银行理财的风险评估,包括代理信托这样一些销售,包括有些对公的账户,包括客户开的一类账户,仍然摆脱不了网点。

  随着未来我们生物识别技术包括其他的一些相关的辅助性技术的实现,再加上监管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未来线上化的服务会进一步加强,那么网点它对于整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以及让客户能够满足他想要的亲临场景化的这种服务,一定会实现更好的线上线下的融合。

  主持人:您觉得未来得网点由于这种新的渠道的变化会有什么不同?

  尚阳:首先刚才何教授谈到了是银行抢摊,我不认为是抢摊,是银行要固守或者深耕金融科技市场,现在叫互联网金融也好、叫科技金融也好,都是在做用互联网或者用科技的手段在做金融,而银行本来它就是做金融的。现在大家所面临的,大家感知的其实都是个人的金融服务,刚才谈到了网点,而银行的网点是银行天然与生俱来就存在的,即使是在最发达的,信息技术最发达的美国也没有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把银行的网点给拆掉,但是未来银行的网点呈现出刚才窦总说的我已经赞同的,就是比较场景化的。

  刚才还有很多需要面签的服务,像大家一样,网友QQ上谈情说爱为什么还要线下见面呢?道理是一样的,网点,互联网解决的是标准化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标准化的服务,它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替代不了很多监管要求的强制性的规定,所以网点未来得变化可能会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会在服务模式、服务方式甚至在产品的交付方式上会发生变化。但是网点肯定不会消亡的,可以这么判断。

  主持人:网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尚阳:它一定会把一些信息科技的新的技术会应用到我们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方式上面,比如说现在提出了很多智能化网点、把很多产品也放在互联网上也好,这里面都有,但是银行将来要走科技金融的路子,一定是线上线下的结合,而不能够完全随着现有的互联网企业的步伐或者模式一样全线上,这样的话银行本身就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所以未来得变化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的,而且是智能化和人工服务相结合,也是既要符合普通百姓的特点,还要符合监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银行还有相当一部分贡献度最高的对公客户的金融服务是不能完全用互联网手段来替代的。所以大家谈到的都是个人业务,大家理解的都是个人业务,对公业务,比如像中信银行我看了一下,大概是2016年中信银行的对公客户的收入贡献度73%,个人业务20%几,它能够完全抛弃吗?不行,所以大家在讨论金融科技的同时,一定要兼顾银行的对公客户的科技金融服务,谈这个观点。

  主持人:蒋总,您觉得银行线下网点和线上服务不同的渠道之间定位是怎么样的?

  蒋建明:我做过零售部负责人,打过陆军,现在做了三年空军,现在以空地一体化的概念来理解,我先说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趋势”互联网的趋势是顺其者昌逆其者亡,我们说互联网这个事,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那些描绘,已经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说清楚整个的事,但是这个趋势不断的涌现起作用,这股力量就是会在各个地方聚合产生作用,所以就顺着趋势走。第二个关键词是“特性”,银行自身要找到自身的资源禀赋,比如说江苏银行,江苏有四百几十个网点,省市县全覆盖,北京、上海、浙江、深圳又有网点,城商行网点最多,这个事情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不是这么简单,运作好了就是优质资产,高产。运作不好,不仅是沉重的包袱而且是个大坑,所以结合你自身的特性、资源禀赋来做好配置经营。

  那么在这两个前提下,网点,它因为复杂业务所需,情感所需,监管政策所需等等之类的,所以它是有这些特定的所需所定。那么互联网推进的是,它产生了新方式,所以人的行为进入了空中线上,所以银行自然要跟进这一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传统的零售银行,一个是你满足必须线下所需的这块,怎么样做深做透,这是网点永远存在的价值,只要它没有熔化掉。

  第二个线上的要做的超强,就是把线下要迁徙的应迁尽迁,比如我们行里前面几年,我们把理财产品将近90%迁上线,我们的交易90%几迁上线,我们个贷发生的笔数,我看了一下到今年上半年已经迁到60%几了,应迁尽迁。线上做强了以后,发现线上线下有分裂,就是必须要做线上线下的融合,贵宾客户他的定制产品是在APP里出现的,他拿着手机到特定的网点去,网点就知道了。理财经理跟他交流,最后购买人就是在手机里头做完的,做成这种O2O模式。所以线上做强,线下做自己的特色,人民两块形成的融合,O2O,今后是传统银行线上线下的一个方向。我们就是按照这个来做的。

  再学(百信)银行,中信银行另外成立了一个子公司拿牌照,一个独立运营的互联网银行那是另外一个方向也可以做独立的零售,这是另外一个方向。

  主持人:您是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从金融科技的角度来讲,你们觉得金融科技会为银行渠道带来哪些新的变化、新的场景?

  董骝焕:首先我们作为各个银行的服务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观测到了目前很多线下一些简单重复的,比如说风险管理角度来讲,获客角度来讲在往线上迁移,同时线上流量的引流我们也能观测到速度是非常快的,因为它摆脱了一个物理媒介,物理媒介就体现在它的增长可能是线性的,开多少网点都线性增长,获客速度也线性增长,但是网络电子渠道不一样,我们观测到很多城商行半年电子渠道增长是指数的,半年左右完成了过去几年没有做到的。

  主持人:觉得这个可持续吗?

  董骝焕:中国人口就这么点嘛,总的来说至少在一年左右,或者近一两年它的速度成长的非常快,当然快是有好处的,给大家带来了业绩的增长,但是另一块是越快,有时候做的越快错的越多,当然怎么样解决在快速增长过程中的一些风险控制、流量的管理、客群的管理等等,这个当然也是我们觉得可能在未来的各种事务中会去注意处理,线上和线下的平衡,因为从本质角度来讲线上的一些管理也好,展业也好,当然是速度慢但可控,线上速度非常快,但是要有合理的技术、合理的方法对它进行风险的管理,这是我们感觉到线上线下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供几位业界专家参考一下。

  主持人:刚才董总提到了,新的业务的拓展速度非常快,但可能错的也比较快,事实上近几年线上渠道在银行获客环节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型APP平台以及垂直互联网渠道的综合利用正成为银行业的趋势,你们觉得网上银行在提供这些新型的网络金融服务的时候,它是不是会有一些新的风险点?因为它模式变了,渠道变了,场景变了,是不是有新的风险点?

  窦云红:非常荣幸第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现在的经济我们首先用的是一个共享经济,实际上金融科技也好数字金融也好发展到现在我们最不可忽略的就是一个开放和共享,大家现在都比较关注,我觉得前一阵整个网络在热播的或者都在相传的就是BAT间与哪几大行进行联合?为什么大家都在关注这些呢,就是因为大家要开放共享,有了开放共享,包括有技术发展到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在,其实不仅仅是网上银行发展到现在,面临的相应的风险肯定是跟以前传统银行发展面临的风险不一样。

  不过再不一样,我们整个面临的金融变革,我们是必须直面。按照以往的传统业务,可能大家在座的各位应该有所体会到的,传统业务最早的时候我们大家去做汇款,汇款比如说你当时的名字写错了,可能那个时候没有一个校对,你这个账户资金直接打错了,钱可能也错到了对方的账上,从现在这种手段来说,你名字写错和相应的账号不符资金是出不去也汇不掉的。另外还有一些大家都知道原来传统银行业务的时候,比如做线下的发卡,你的磁条卡可能也被盗刷,并不是因为互联网才能才存在风险,这种风险也是存在的。

  互联网风险有几大属性呢?1、传播速度快,2、不可预知性强;有了这些属性以后也别忘了,我们现在新的能够风险防范的技术也在加强,比如以前的风险大部分以事后处理为主,知道出问题了再去弥补,现在是以事前和事中为主,事前大家现在说生物识别技术为什么加大应用?最早生物识别技术刚出现的时候,所谓人脸、瞳孔一出来可能很快就被人家给攻破了,用一个假的动态视频就能替代所谓的人脸识别、生物识别,但是现在多方的校对已经让人脸识别技术达到99%以上的准确率,包括声纹识别加上瞳孔、指纹多方面的复合性的生物识别技术把前端的风控手段已经能够实现一个阻断。

  那么事中的拦截现在也在加强,以往是什么,没有大数据,没有云计算,那都是靠人为的风控,人是有误差的,他并不能代替所谓计算机的计算技术,那么有了事中的拦截以后,好多互联网上能发生的风险已经被阻断掉了。我举个例子,华夏银行建的反欺诈系统,在今年上半年我们拦截掉的钓鱼网站、假冒的APP72个,我们拦截掉的欺诈的电信诈骗类的这种账户风险1.33万笔,我们拦截掉的风险可能发生的资金四千万,这些都是由于有互联网的风险识别技术给我们带来了风险防范手段带来的成果。所以我也想跟大家说,面临互联网经济时代,大家可以关注风险防范,首先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其二大家不要轻易的去下载不知名的APP,也不要点击不知名的链接,所以整个个人得风险教育的加强,加上相应的金融机构、互联网机构所做的风险防范的手段,可以让大家放心的使用互联网。

  主持人:尚总您觉得有什么新的风险点,网上银行需要关注的。

  尚阳:其实窦总从技术安全角度对现在互联网上做的金融产品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现在如果对于整个在互联网上的金融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经营性风险。

  经营性风险大家也知道,现在获客拿一些诱惑奖励,首先经营风险要相匹配,策略上要严防薅羊毛一族,获客薅羊毛成本有多少我没有计算过,这个观点可能媒体不大赞同,银行提供的一些金融服务它不会违反二八定律,20%的优质客户创造80%的定律,而互联网企业所做的金融业务一定是长尾效应,所以说互联网金融企业或者从事金融互联网的企业是他们做应该做而没有做好的服务,这两个是不矛盾的。

  为什么鼓励包括十部委的意见,包括很多围绕着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都是约束或者规定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围绕着小额、便民这个角度,这两个是一个相互补充的。那么在经营银行上面,互联网经营产品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安全策略。现在电信诈骗,很多不是利用技术去诈骗,而是利用安全策略,或者防范上的漏洞,形成了资金被盗,像二战时候的马其顿防线一样非常牢固,但是德军绕过了马其顿防线,所以并非马其顿防线本身不安全,而是绕开了。窦总是从技术角度我从策略角度,也就是说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加上所谓的大云平,把这两个技术相匹配以后,应该是相对安全的。举个例子,在座各位相当部分人有丢钱包的经历,但是丢钱包的概率是远远大于在网上丢钱概率的,因此网络金融服务相对于原来线下是安全的。

  主持人:您认为网络金融存不存在马其顿防线?事实上可能一击而溃。

  蒋建明:银行的互联网场景肯定是要进化的,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也有切身体会,我们专门打造了互联网的反欺诈平台就是来对付外部的清洗的,整个风险模型和持续优化的策略也是在这个互动中不断提升了。刚刚说到的想利用你软件漏洞的攻击,犯罪嫌疑人的欺诈型注册、开户、薅羊毛党这些东西已经是常态化了,我们也叫我们的员工打入敌营,让他注册羊毛党群,注册欺诈的,反正大家互相呗。

  举两个有意思的例子,一个我们柜面一直会碰到老阿姨被某人操纵了,要赶紧汇一笔款出去。互联网上我们直销银行这种情况也多,作为银行线上自身是无害的,但是客户呢,等于被人家作为一个通道工具利用了,利用直销注册,加一套故事,到别的地方引着客户把钱汇掉,从银行来讲本来是没有责任的,但是我们从追求更高境界要把这个识别起来,要堵住被利用的局面。因为不管怎么说,网上客户,相对银行来讲这也是弱势的,更容易被犯罪分子操纵。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比如我的直销银行上面有代缴交通罚款或者说我们可以自动的验证你的手机号码是不是运营商的实名,是肯定是更加安全,但是不是我们也不能拦住,但是有某些互联网机构它可以半夜通过机器自动化的方式,来蹭你的免费功能使用,大规模的来蹭。所以就是说在这个互联网场景中,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并且是层出不穷的各种情景都会出现的,作为进入这个业态的肯定要保持高度警惕,持续的应对跟进化的。

  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持续的博弈,我们也能够做到保证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业务做到安心。

  主持人:蒋中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技术也会变明但是也让犯罪更加便利,你怎么看?

  董骝焕:首先我的感觉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像一把菜刀,有人去切菜,有人去杀人。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讲是这样,但是从刚才讲的一些风险管理角度来讲,我觉得技术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因为首先风险管理我认为是一个短板效应,刚才也是尚总说的,在其他很多地方做的非常棒,但是在另外一个环节有所疏漏,这个短板,所有整个安全系统或者风控系统就是一个短板效应,哪边做的低,水平就维持在最低的效应上了。

  另外一点,其实做任何的对公也好、风控也好、反欺诈也好,本质上大家拼的是成本,如果让犯罪分子欺诈团伙赚不到钱了,这个事就不干了,当然排除合规性的风险和社会责任的风险除外,比如电信诈骗、反洗钱这些合规性的。对于这种尚总说到薅羊毛,如果通过大家成本比较,我们在做市场活动的时候做一些自动的机器学习来识别,快速的处理,以最低的成本让这些欺诈分子、一些作弊分子也好,抬高他们的成本,比如增加了很多要素,他原来拿一个手机号就能来做一些营销的抢红包改道,他要增加很多,比如设备层面、IT层面、姓名层面、行为轨迹层面等等,但是对于只要掌握数据、掌握算法,可以抬高他们的作业成本和经济成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风险就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控制,很多时候不能依赖于完全把风险灭掉,但是只要把风险降到它的盈利以下以后,这些犯罪分子也没有动力做这样的事情。这是我两个个人的观点,一个是短板效应,一个是大家拼成本谁做的更高效地

  主持人:是不是会使得银行有时候业务变的保守了?把欺诈变的成本更高了,但是可能使得你业务的成本也会变高?

  董骝焕:这就是需要技术、策略、模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来配合,既保证不能一刀切,使得整个业务进入比较僵化,同时又能保证业务得到一个风险可控范围上的增长,这是我的一些观点。

  主持人:吴总,刚才很多人提到了新的风险点,有的风险点你可能是想得到的,但是也有可能出现马其顿防线看似强大,不知道有个地方有漏洞是想不到的,中信银行有什么好的做法?

  吴军:应该这么说,如果这个问题是我想不到的,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防,所以只能是说见得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中信银行是一个有责任的银行,如果我们的马其顿防线被别人所突破了,我们一定承担我们该承担的责任,第二我们是一家不断创新的银行,我们会不断的研究同业,看到大家有什么好的做法我们会不断的审视自己原来的防线有什么漏洞,不管是防范的做法还是同业遭受到的,就是不断的学习。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只能是说在不断的学习以及不断的教训中不断的成长。

  另外稍微补充一点前面大家讲到的,其实我们整个风险的防范不仅仅是说技术上的,还有业务流程上的,还有你的经营管理策略上的,等等它是一整套组合的。刚才董总讲的非常好,他是有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所以我们其实在设计一个,推出一个新的金融服务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想,哪些是通过技术手段防控的,哪些通过业务流程防控,往往我们发现为了客户体验,我们未必是直接在技术层面直接搞的特别复杂,但是我们可能是通过一些事后的留存上的防范。其实我觉得电子银行或者网上银行的发展,以前银行总有人被砍被抢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一方面网上银行大家要转账都是线上就完成了,另一方面法律,自然社会进步。所以我觉得银行的风险,网上银行的风险不能光光看技术或者网上银行,也不能光从银行看整个社会,随着无现金社会逐步的加强,大家可以去设想,我如果是个小偷,我首先现金没有地方偷了,其次如果是网上小偷,通过网上把账户攻破了,如果以后所有资金都是无现金化的话想花出去都很难,花出去就会留下痕迹。

  主持人:私密性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比如你想消费一些特殊产品或者服务?

  吴军:这个有,的确现在叫隐私,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这是一个新话题,摆在每个人面前,包括我自己本人也会面对,包括我现在坐在这儿因为我手机开着,其实别人是能定位到我在哪里的。

  侯本旗:其实教授刚才提到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安全强调的多了就会导致客户体验欠佳,所以大家看到相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银行在某些创新和探索方面行动慢一些,就是这个原因。我做过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的总经理,中间其实很多经理就是关注在安全方面,工行的电子银行做的比较大,它的交易额相当于其他三大银行的总和,占整个银行业的大概1/3,也就是说它一家的电子银行的交易额相当于除了,这些中小银行全加起来也不如它大。

  所以这个安全的任务就比较重,网银的安全可以分三个层面来看:1、系统安全;防攻击,其实这个东西刚才吴总也说了,这个是没有问题的。首先它不容易被攻破,而且攻破了以后他们会赔,银行他们都比较有钱。2、交易安全;这儿的问题是反欺诈,怎么样认为它是一个人不是一条狗,怎么样认为是它做的,这个银行现在也有办法来防控。其实最难防控的一个东西是资金安全;资金安全它不光是银行的事,刚才尚总也谈到了,它是在客户端的事情,或者是说在客户跟银行的连接端由于技术创新、由于形势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欺诈的或者说冒用的方式,这个银行是靠自己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比如说原来很多人用密码器,密码器会收到一些短信让你更新密码什么东西,它的来源是什么?来源于伪基站,你收到的信息是真的。这种安全的防范,一个是靠对客户的,我们不能说教育,对客户的提醒,另外要靠警察,靠整个社会来做,是银行里面在网银新的领域里面最难的实际上是在连接的部分。这是最大的挑战。

  另外一面好的一面是什么?新的技术的应用又带来一种新的技术防控的手段,像同盾他们做的也不错,我看建设银行做的非常好,建行的手机银行它是没有像其他银行一样用一个硬件,用一个UK插到手机上防控风险,它采用了另外一条路,做了线上实时的监控系统来防控可能的欺诈,它实时监控交易,看到可疑的交易进行认证。比如你上个月是不是汇了一笔钱汇给谁了,它碰到,可能是盗用的会及时的熔断。在这些方面银行其实有很多的潜力,建设银行已经领先于其他银行几年了,支付宝又领先于整个银行业几年,在这方面确实银行有很多提升的潜力向互联网公司来学习的机会。

  主持人:刚才很多嘉宾也提到了,在控制银行风险这个方向上来讲,其实这个新的科技带来了很多新的风险点,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隐患。从流程管理的角度来讲,是不是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变革?银行业务流程是不是从这个做法会有新的风险出现或者说控制风险的大小,或者说其他方面?产品设计、数据统筹等等都可以谈,流程管理等等。请尚总开始。

  尚阳:这个问题问的跟第一个问题相关,流程变革,刚才大家谈到的都是网络金融、网络银行、金融科技,这就是银行网点存在的价值,不管是从人民银行还是银监会,对于所监管的风险防范的指引,第一个不管是最后的交易在哪里做,为什么强调要面签、面核,因为你把住了开户关,从银行我们经验值来说,至少是可能出现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只要把开户关把好。很难想象一个犯罪分子为了,我又说到小偷问题了,偷了你的皮夹现金拿走,一般情况下银行卡、身份证一并扔掉,为什么呢?如果拿银行卡到银行取现金要盗取密码,到ATM取钱会被照相,戴着口罩戴着墨镜的人不会给你取款这就是流程上的变革。

  在后续的业务处理方面刚才大家谈到了,风险监控的预警系统、中间的事中干预、事后的监督,还包括了我们在一些新的风险监控预警的商务智能、智能学习、交易习惯、交易行为、还有很多登陆的网址及你使用终端的习惯,你使用终端的串号,计算机的map抵制等等,这些可以形成一系列复杂的风险监控的规则,这个规则如果要把它掌握了,像同盾的董总说的,把犯罪成本大大提升了。所以在流程上的变革上面,大家应该请在座的各位可能也是金融消费者,到了银行为什么开户那么烦,做很多事情那么烦,就为了一件事就是安全。所以在这上面就体现了银行网点的价值,流程变革其实已经开始了,而且这种变革没有哪家银行会大张旗鼓的宣传,只不过大家在做交融交易,享受金融服务的时候会感知到。

  主持人:您觉得互联网银行、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相比在流程管理上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蒋建明:他做经营的时候,发展性的思维跟风控的思维要融合在一起的,因为在互联网上的特点是什么?它是会瞬间爆发的,如果说你的系统上面有一个漏洞,你的漏洞,我们在网点上面墙上的漏洞是单点的,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伙,但是网上可能是蜂拥而至。它的转移速度可以很快的,我举一个例子,我在分行分管营运的时候我们的网点收到了一个假的电汇凭证1600万,拦下了,上海一家医院收到三千万的电汇凭证没有核单位,它通过交通银行的网银,最后破案以后找到一抽屉网银各家行的账户,它大概在没有多少分钟之内,这个钱已经打到全国各地的账户上面去了。所以很快的钱通过银行的账户都走掉了,对公的都能跑的这么快,就瞬间爆发。上海的因为这个事情搞大了,所以最后硬卡下来的,全国穷追。

  所以从业务上面来讲,比如我们直销银行设计一个产品购买的流程、支付的流程、掌上支付的流程,这个流程里面是用短信验证码、视频的人脸识别,还是更高级的,强行让特确认身份,装云的身份证书,不是UK的,基于设备指纹的技术证书。这些技术用的时候都是会跟客户的体验,客户体验这里头就会有对冲,你是事前做还是事后做,是前面全场景做还是中段程序做,还是特定的场景化做,你选择哪一样做?这个风控部门跟发展部门是摔跤比赛,经常他们在台上摔跤,让我去裁判,因为两头的责任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打个比方说,我跟风控的负责人说,不要说风控,把门窗关了我们全饿死了。发展的说,把门窗全部打开裸奔也死掉了,我说你们要装好纱窗,该进的进,不该进的不进。我也只能说到这样了。所以说是这么融合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发展部门和风控部门融合这是它业务流程的最大特点。董总你们从科技角度来看流程应该是怎么样的。

  董骝焕:我正好补充一下尚总丢钱包的例子来体现一下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变化。以前的时候可能钱包丢了现金没了,卡、身份证都在。现在不一定了,因为什么?他拿到这个身份证去办一张手机卡形成一个三要素,然后拿这个三要素注册各种薅羊毛网站,再包装出来如果申请一张信用卡,小额也没有关系,马上借车贷,整体下来大概是十几万的收益,所以现在基本上丢钱包以后身份证基本上都没了,这就是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是因为很多线上的薅羊毛的机会,线上骗贷的机会影响了整体的小偷的流程。从而反过来也要了解一下对于不同的信贷产品线上线下流程方面的改变,比如说大额的,势必全部走线上,风险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一定要结合在一些比如车贷的角度,信贷角度,大额车贷,对于线下的流程上的防控,比如面签,尤其核对一些身份信息,本人身份信息。但是对于一些小额的,因为这些人不会借几百块钱,一旦借了,稍微为了几百块钱不还立马上云端了,以后在整个行业不能做了,这几百块就不值当了。这种情况下在线上小额的高频的或者是现金贷或者消费金融等等的,它可以更多依赖于,流程角度上面可以依赖线上智能的模型识别,一些通过刚才也提到了,怎么样来识别一些异常的或者是未知的风险。这在线上是可以做到的,因为线上有一个联防联控。它可以保证某点出现了,其他平台可以形成一个一体化的防护。

  第二是群体型的异常行为,尤其涉及到团伙攻击的时候,势必在某些角度上面有些异常爆发出来,比如在某个IP段突然高频的出现了一些访问、交易、借贷等等的行为,或者在某一个设备上面,它肯定会出现异常,这些角度来说,就是说在某种角度上可以对于从流程上对于线下流程上的技术,线上的模型做一个补充,但是肯定的来说一定要有一个区分,首先产品信贷决定了它市场获客的渠道,决定了它风控的手段和流程。这是我感觉对于整体来说一个区别。

  主持人:中信银行作为非常传统的大银行,它的传统业务流程可能和现在的互联网银行不太一样,你觉得传统银行的业务流程对于银行网络化、互联网化会形成哪些障碍?你们是怎么改革的?

  吴军:传统的障碍其实。

  主持人:有没有障碍?

  吴军:如果说有那也是大家习惯性思维所造成的障碍,这个是难免的,但是因为也是发展了这么多年了,所以现在在银行谈电子银行或者线上服务的时候,其实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最早的时候,在十年前左右大家一开始刚做网银、手机银行什么的,那时候手机银行还没有,网上银行的时候,经常把线下的流程提给科技,按照这个流程给我做了,其实不是最优的,但是现在,相信在座的所有人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已经是提需求,不光是我,我们整个业务部门提这种需求的时候都已经是按照基于线上的特点来做的,我举个例子:

  大家平时汇款的时候经常做,如果到银行网点可能要填单子,汇给谁、账号是什么、户名是什么等等,线上做的时候,一般银行都会选择让你从历史记录里面点击,收款账号、信息已经列在那儿了,只要改个姓名就行了。非常方便。所以从传统银行来看现在已经不传统了。

  主持人:我插一句,传统的银行业务我理解是以账户为核心的,是部门银行,比如风控部门、开发部门、业务部门等等,这个和刚才蒋总提到的他需要联合起来,流程一体化可能就是有矛盾的,你们是怎么样克服这样的矛盾的?有没有形成障碍?会不会?

  吴军:坦白的说这个障碍其实和线下是一样的,因为现在银行来讲,现在部门银行的现象依然是存在的,因为大家各自有分工不同,所以银行的前中后台的分工,其实一方面你可以看成是一种障碍,但另一方面它其实也是一种安全保障,它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从现在来看,中信银行大家可能关注到了,我们前两天刚刚获批成立了中信百信银行,这个想的是一种突破,我现在的部门电子银行部依然在服务于中信银行传统银行的线上化的服务,但是我的风控手段依然受制于我们本行的其他的风控部门。我们要做直销银行,为了让它的整个机制更加有突破,我们中信银行在整个机制上的创新还是比较强的,成立了国内的第一家拿牌照的直销银行,其实目的也是为了这个,就是能够突破一些传统的障碍。

  主持人:民生金服是不是遇到类似的问题,传统银行向网络银行过渡过程中一些流程的变化或者它原有一些流程的做法形成一些障碍?

  侯本旗:民生金服是新成立的公司,我可以分享一些在银行成立的体会。真正看流程的时候就会发现,银行里没有人知道谁有流程。刚才谈部门也好,有一个个部门,但是银行是的闭环,整个流程的效率和效能谁来负责?没有。所以现在一些银行实际上是部门银行,有的银行一些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到不了这个水平,他们不是部门银行,他们是小银行联合体,很松散的一个控制。所以刚才谈了两个方面,对于银行来讲流程优化的重点不是风险控制而是怎么样提升客户的体验。吴总谈到每个部门都可以加锁但是没有人说哪个锁可以解掉,因为解掉锁出了事情是要负责的,加一个锁是不用负责的,这中间有个激励问题。对于新出现的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做金融的来讲,民生金服也是做互联网银行领域,他们的重点倒不是效率问题,他们的重点是怎么样敬畏风险,怎么样来警惕风险漏洞的事情,因为金融它有一个特点,收益和便捷的当期性是和损失的滞后性并存的。

  主持人:一些业务是这样的,但不是所有业务。

  侯本旗:都是这样,收益的当期性和损失的滞后性内生于金融本身,要做这个事情就要去平衡,新进来的这些看到银行赚钱,但是没有想到一句俗话叫做有油的地方路滑,而且摔跤之前不容易知道。所以对于这些机构他们关于流程的重点可能是说,怎么样来防范自己原来没有经验的,银行做的很复杂,流程慢,体验差是有道理的,它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储户,当然中间也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主持人:华夏银行在进行网络银行变革的过程中在流程管理上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窦云红:其实刚才前几位嘉宾也都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面临的挑战大同小异,按我来理解的现在华夏银行我们在解决的问题,我先说,比如在五六年前,其实我们华夏银行也是站在面向客户的角度,我们提出了比如我要建的网上银行要达到什么目标呢?是敢用、好用、愿意用。这是之前的顺序。为什么先把敢用放在前面?是在那个时期我们银行已经在传统的基础上试图变革,但是再变革银行脱离不了的自己的属性就是我从建立最初的所有的流程体系包括科技支撑都是以安全为最大的前提,这是我们传统银行的一个基础。那么结合现在互联网兴起到现在,我们大家在玩微信的时候,我们在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的时候,大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已经不是一个敢用的问题了,我们现在又改变了自己的对外想要达到的网上使用的目标,是“好用、好看、好玩”这中间最大的一个差异,我总结的是,像刚才侯总说的这样,关注客户的感受。那是围绕着客户感受的一个变化来进行内部流程的优化,包括我们做所有的风险防控、操作环节的一个优化。所有优化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自己最要解决的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就是分段的去识别风险,对于一些小额高频的业务,我们可以有容忍度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去改造这个流程,让客户以最便捷的方式来完成这个操作,那么在有些操作层面一定要保护客户的相应的财产资金安全的情况下,不论从开户的流程、支付的流程、理财的有些风控的流程,一定是没有办法去简化的。所以相关的流程再造它是分不同的业务品种、分不同的包括结合场景化的一些应用,我们是有相应的流程整个的梳理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好些客户觉得我丢了手机,我再重新去绑定网上银行的时候,为什么要校验我的身份,不还是我的手机号吗?但是各位朋友千万别忽略了,你的手机万一丢了呢?万一中木马了呢?所以说银行在判定你设备号的时候它一定要验证你的身份,这就是流程的身份。就是说有些便利性一定会给您,有些便利性没有办法给您实际还是为了您。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您现在在银行所有线上业务的时候,您可能会应用到通过银行的端口进入到另外合作伙伴的端口,进入到合作伙伴的端口有两种合作模式,一个是API接口还有一个H5页面链接,API接口通过我的防火墙,通过我数据的清洗,信息的加密,可以把信息进行双方的输送,然后在我的系统上进行留存,这个时候您再去通过我的页面跳转到另外页面的时候,可能银行卡的信息包括什么密码不需要重新让您校验一遍,为什么?这些信息已经留存在银行的界面上,我有足够的风控手段保护您的信息。但是如果有一种H5页面跳到另外一个平台上进行使用的时候,我一定需要您重新输入您的银行卡号,您的密码包括相应的校验信息。您说为什么这么烦?因为我是用跳转的方式让您进入到另外一个页面操作,我不能把您的信息上送给他,这样的话涉及到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说我依然要保留这个流程需要再次校验。

  举这两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科技公司,我们大家现在想做的所有的事情,在给您提供便利的同时我们优化流程,但是我们不会以放弃风险底线来优化我们的流程。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跟监管有点关系,大家都知道,时间网络银行的发展不仅仅是把过去传统的银行业务从线下放到线上的过程,事实上网络银行的发展还有另外一个趋势就是金融业务综合化,也就是说金融产品的延伸,金融服务的信息化和多元化,以及各种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建立,事实上都使得金融业从专业化向综合化转变,现在互联网银行或者网络银行它可以实现东西比过去多了,它服务的场景也更加丰富了,服务的渠道也多元化了,就使得金融的专业化变成了多元化或者说综合化,但最近,也就是说现在的金融网络银行可能不仅仅是提供单纯的传统的存贷款服务了,可能还有其他很多的服务,最近国家金融工作会议提到一点,确立了金融监管将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这对于网络银行的发展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为什么?

  蒋建明:机构监管跟功能监管转化,我认为跟专业化、综合化之间,这是两回事。我们前面探讨互联网金融,全世界是我们中国独造,现在这个名声又坏掉了,这个词。

  主持人:我的意思是什么,原来比如网络银行拿了牌照就是银监会管你,现在如果你从事某项业务可能是证券类的业务,那证监会也要管你。

  蒋建明:银行没有变化,手机银行也好,直销银行,网上银行也好,大部分银行的互联网平台上面已经做成了大的金融超市,就是说这个综合化的情况是几乎银行的不二选择,其次在综合化里头,它肯定是会混合专业化,这是两个事融合在一起的。

  举个直观一点的例子,比如说我们手机银行里头你的理财产品银行自营的,代销的,各种基金有几百款,然后代销的保险产品,代销的资管产品,代销的黄金还有自有金,还有其他好多好多的产品都放上去了,所以它肯定是个,从支付产品、投资理财产品到网贷的系列产品,还有生活场景里头的各种各样的几十样,肯定是个大综合。在这个大综合跟专业化没有矛盾,现在比如我们搞阿尔法的智能投顾,这个智能投顾现在我是做的基金品类的,那么如果我这个银行在基金我们作为一个定位是主攻方向,就是在这块的专业化能力就是要建立比如说行业分析、市场趋势分析、政策分析、客户分析、产品分析结合这些的,专业化,这是融合在一起的。

  然后再跳转到机构监管跟功能监管,我说的前面一个历史阶段,因为互联网这个生造的概念其实没有特定的法律法规来对它进行定义、概念。所以就是说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你是一个监管机构的特定的部门,这是无法可依。

  主持人:现在管的人多了。

  蒋建明:无法可依,你凭什么去管呢,这个地方就会二元化野蛮生长,但是现在野蛮生长变成遍地烽火了。这个烂摊子要收拾要重新理,就是回归到只要是金融就应该在一个体系下、一个屋檐下管,没有法律法规的把它建起来,职责不清的把它理清楚,说不清谁管的说说清楚,那么前面这三个都扯不清就成了一个委员会大家在一起扯清就好弄了,这个事情从一元化走到二元化又回归到一元化。至于机构监管、功能监管,这么多年来从正规的机构来看我们一直是好孩子,所以对我们没有影响。

  主持人:现在管的人会多了,一个银行可能很多的监管委员会都来管你了。

  董骝焕:说句行外话,确实这个问题我是行外人。但是我觉得首先金融产品现在越来越延伸、越来越混合、越来越交杂,银行其实我们已经在很多支付平台支付宝上已经能看到了,能存钱、贷款、买理财,能实现基本上所有的金融功能了。支付宝能做,银行为什么不能做?当然这是一个行外话,理论上我觉得这个事情在受监管的体系下面应该要实现这样一个便民的服务平台,我觉得还是一个趋势。至于说监管上面怎么来统一可能需要监管层面来决定的一个方向。

  吴军:这个话题确实有点大,坦白说虽然我一直在银行从业但是这个话题。

  主持人:觉得这个对你们有影响吗?当你看到这个会开完之后有这么一个大的基调出来的时候?

  吴军:我们专门组织学习。

  主持人:学习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吴军:结果是短期内一定是监管趋严,然后长期看,多长期不知道,应该是有利于整个金融的创新和发展的。理由是什么呢?第一大家都知道机构监管说白了条条块块切开,是谁的条限,银行的是银监会管,保监会管保险公司,按这种方式做。这个在大家业务都非常简单的时候更加高效、直接。但是现在大家整个跨界的混业经营越来越多了,所以会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监管的空白地带,刚才讲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甚至有冲突地带还有重叠地带,所以按照功能来监管其实本身是一种方向,是有助于回归于金融,关注你金融本质,这样更有利于抓住,我专门管功能的部门,我来负责审批,我来制订规则。这样其实是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的。但是从我们现状来说,我们政府提出的叫转化,转化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而且可能除了您这一段话以外,我另外再跟大家说一下,在整个中央金融工作会上还有几句话讲到了关于失职和渎职的论断,你知道风险没有去管它这是渎职,如果你都不知道有风险那是你的失职。所以现在提出了机构监管就有可能有空白地带,我们现在面向功能监管的时候其实是要堵掉空白地带,然后机构监管还继续存在这是一个前提。所以又加上了功能监管,意味着当我们要去做一些跨界混业经营的时候,我如果涉及到基金的还得同时找证监会,但是现在作为一家银行机构监管依然没有缺失,该报的照样还得报。所以我认为短期内,多短期不知道,一定是一个监管趋严的态势。

  侯本旗:监管很关键,这几年金融乱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什么叫功能监管?我觉得用牌照监管、行为监管更好界定一些。其实这是个好事,对于网络银行来讲是个很大的好事,因为行为监管以后这些非持牌机构就不能乱来了,原来为什么有些互联网公司或者说其他的公司跨界做金融,因为没人管它。

  主持人:减少了你们的竞争?

  侯本旗:他不能乱来了,当然乱来很大的概率是会亏,但是有可能撞好了以后能撞成功,这是对持牌的这些机构是好事。

  那么对于主流银行来讲更是好事,因为它这种监管背后的逻辑是对称监管,原来实际上很多监管是非对称监管,鼓励他们有些机构创新,有些机构要稳健,所以这次会议体现的这种对称监管或者说公平监管对于主流银行而言是一个好的事情。

  窦云红:我觉得观点大家都表示了其实我就用一两句话来说,我认为不论是机构监管还是功能监管,对于想正规发展的金融机构和其他非金融机构都是好事。对于不想正规监管的更是从严管理,对于整个金融秩序来说更是好事,我作为在银行从业20几年现在又做互联网金融,我更期待着这种监管怎么样能够借鉴沙盒监管的模式,鼓励创新,然后使创新在合理的轨道上运行,从监管的角度加大容错机制,这样的话使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在正常的、合理的轨道上运行。

  主持人:这种功能监管会不会一直创新?

  窦云红:我觉得不会,其实所谓的创新看尺度怎么把握,有些人一直把踏着红线走叫做创新,我觉得那叫违规,创新有多种方式,我一直都是这个观点,创新不是在违规的前提下才叫创新。

  主持人:不一定是跨着红线走,比如跨着产品的边界走,跨界的产品,比如像过去的养老产品是保险,后面有投资的产品,最后可能需要更复杂的监管流程什么的。

  窦云红:比如我以前也做过资管,对于我们做资管配资的时候,我里面涉及到的底层的资产配置是已经跨界了,比如说我做的理财产品,我会涉及到债券投资,会涉及到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会涉及到同业存放,也会涉及到一定的保险产品,在一些高风险的理财当中也会涉及到权益类的投资,所谓的股票的投资或者是基金,或者是FOF。但是不论我做哪种投资的时候,我率先一定要了解的,我背后配置这个产品从一行三会下每一个监管机构它想进行的这个监管的原则是我必须把握的,那么至于里面通过我们怎么样去把握每一个资产大类的配置的权重来调剂它能实现的预期收益,是通过在合理的掌握了监管政策的前提下对资产组合的一个运用。

  主持人:可能本身监管会存在一些过渡监管的问题。

  窦云红:这个不排除,而且这里说这句话希望不要记录在直播里面。我们了解的各地监管局的监管尺度都不完全一样,监管八号文刚出来的时候,理财的监管八号文2013年刚出来的,各地监管局对非标资产配置的解读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对于这个来说,我觉得监管怎么样统一自己的监管原则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关门会议说到这里为止,希望大家不要播报。

  尚阳:刚才正好问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一个持牌机构或者是大家说的所谓传统银行人来解读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应该是四个比较重要的:1、大家说的所谓的委员会成员;2、刚才谈到的忽略的一条,最明显的是从行业监管到行为监管,从机构监管到功能监管。当你不知道怎么监管的叫失职,知道不监管叫渎职,这是4个点,而且是密切相关的,不能把这4个问题割裂来看。

  从刚才谈到问题来说,持牌机构对监管,严监管应该是举双手赞成,功能监管并不是指对某一产品的功能,而是指你这个机构或者你这个产品服务的定位,那么行为监管也就是说不管你什么样的机构,只要做金融了就按照金融的监管来做。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对于熟悉的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可以这么说,对标美国对于第三方机构的监管我们中国宽的太宽了,每一年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都要做压力测试,压力测试不符合标准了,要么缩小你的范围,要么提高你的赔付金,严重的是停你的业务,让你停业整顿,但是在我们国家刚刚开始,紧箍咒刚刚一收就叫的受不了了。

  再比如前些年大红大紫的P2P,我看了2016年,到16年为止,累计设立的P2P公司和出问题的,指跑路和关门的,大概占到了63.9%,所以这就是没有监管所造成的结果。所以从本身来说监管对于网络银行来说,我认为不管谁做网络银行,谁做互联网金融,谁做金融科技都应该按照统一的监管尺度来做,是赞成的。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希望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让我们设想在未来我们面对互联网的时候是不是纯粹的网络银行会不会成为一种现实,也就是说这个网络银行没有任何的网点,这种银行会不会存在?或者说你认为未来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会不会发生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当然我刚才提出了一种可能,是不是还有其他可能的颠覆性变化?请大家用简短的1分钟之内的语言描述。请侯总。

  侯本旗:我分享一本书的观点,是布莱克·金写的,他说“银行未来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随时可得的服务”。

  窦云红:从我目前看待银行的网点,我认为我能看到的五年以内不会消失,并且我还是这个观点,它会进一步的多元化,未来你走进银行网点的时候,你可以在银行网点里购买咖啡,你可以在银行网点里去销售你想要的社区医疗服务,甚至你可以大胆的再设想一下抛开网点的问题,未来这个手机可能你也不需要带,你带着自己走到相应的支付场所通过扫描你的生物识别的特征,来解决支付的问题。

  尚阳:刚才谈到这个问题我感觉纯的网络银行不会替代现有的实体银行,反过来说,传统的实体银行它的服务可能会智能化、网络化、场景多元化,这是一种可能。

  蒋建明:第一句话是纯线上的互联网银行应该在银行体系里已经有一席之地的空间;第二是传统有网点的银行回过头来五年,我没有想象移动互联网变化会这么大,往前看十年二十年网点能不能存在我不敢说。

  董骝焕:这个像O2O一样,前两年O2O从线下到线上如火如荼,现在苗头开始从线上要转线下了,银行未来有没有可能现在是往线上走,但是有些场景有些特殊的,尤其比如做金融服务这个角度来讲,是不是有可能过了几年之后其他的服务,比如窦总提的各种各样的甚至买咖啡从线上往线下的迁移,这种也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吴军:我就说一下,大家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时候满大街可以见到证券营业大厅,现在他们去哪里了?所以我的观点,首先线下银行的网点不会消失,但是它的功能,它的形态可能都会发生变化,未来你的金融服务我非常赞同侯总说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金融服务,但是银行的网点可能像窦总说的,它的功能会发生变化,形态会发生变化,甚至不排除有的银行,面向零售的银行也变成一个楼宇银行都有可能。

  主持人:银行抢摊网络金融新阵地,今天下半场的讨论到这儿就结束了,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也感谢各位听众的仔细聆听。谢谢!

责任编辑:徐巧 SF184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