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30日1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本报记者 张奇 北京报道

  股权还是债权,这仿佛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

  “就市场来看,客户选择债权偏多,股权偏少。但就切身感受而言,股权更适合高净值客户,也更符合地产金融未来发展业态。”大唐财富董事长张树林在“2016鼎信长城中国产业金融投资高峰论坛”上表示。

  当前市场普遍认为,股权融资、直接融资是未来大趋势。而且未来资产管理的趋势是“精细化”,包括行业选择、运营管理的精细化。

  但对于不少银行尤其中小银行而言,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筛选各领域的优秀投顾,以及投后追踪和管理。

  “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建议采取分级。现在委外业务规模较大,可以将投资机构分成1-6级。”北京银行总行副行长赵瑞安建议。

  债权融资转向股权融资转变

  “当前在银行25万亿资管规模中主要是债权,权益类资产相对较少。”赵瑞安称。

  华融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怀中也表示,目前债权、夹层、股权到资产四方面业务都在做,其中债、夹层相对更多。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研究,截至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168.48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49%。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2015年底达131%(不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前些年经济整体向好的情况下,风险低回报高,债性简单,更适合投资人,导致原来直接融资占比小,间接融资占比大。”外贸信托副总裁刘燕松称。

  近年来整体经济下行,市场风险放大,资金进入产业需要全新的判断和选择,需了解实质风险和运营情况,这个过程中,就会从传统的债性融资往股性融资转变。刘燕松称:“未来不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产业实践,直接融资比例会进一步增高。”

  “有开放心态的开发商欢迎股权投资,这一过程也能给开发商带来很多价值,包括资源获取、管理提升、财务需求等方面。”鼎信长城基金合伙人陈丹称。

  私募或成银行委外下一站

  当前资金充裕而资产匮乏,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委外投资成了大资管市场最热的话题。

  “过去银行委外都是公募基金多一些,未来将从被动转向主动,选择合作机构时,更看重团队精英化。” 民生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事业部总裁孔庆龙认为,银行与私募机构合作是未来趋势。

  孔庆龙进一步表示,银行选择委外机构主要看综合投资能力,能够把握中长期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赵瑞安认为,现在委外业务规模较大,可将投资机构分成1-6级,不同情况委托给不同级别的团队。对于管理规模较大、投资效益较好、风险控制能力较强、专业团队实力过硬的团队,给予高评级;刚入门、信誉不好的则给予较低评级。

  资管趋向精细化

  近期,私募机构也面临钱多的苦恼。数据显示,8月末私募基金的认缴规模已达8.03万亿元,但规模壮大后的私募机构,目前多数未能取得满意成绩。

  “资产管理未来的趋势是精细化,包括行业选择及运营管理上的精细化。”刘燕松称。首先是行业选择精细化,经济状况较好时主要在大行业中做资产配置,经济环境变差时则需寻找行业中的细分机会、市场。

  其次是运营管理精细化,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盈利主要来自买卖差价,未来随着价差相对缩小、回报率降低,运营管理的价值将逐步显现,对产业、资产运营提出更高要求,而运营能力将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条件。

  “在黑石的资产配置中40%是不动产,60%利润来自不动产,”袁怀中称,“不动产方面还有机会,但得在三大细分领域中寻找。”

  一是城市更新,当前存量房太多,如何将存量房重新改造提升价值,存在很大市场。其中有两条策略:一是收购并持有,对于现金流好的资产可采取此策略;二是收购并改造,如大型综合体改造成写字楼、产业园等。

  二是产业+地产存在机会,地产的核心是使用价值和现金流价值,通过投资现金流较好的产业资产,可以通过整体租售或证券化退出方式实现良好回报。

  三是地产轻资产,在存量物业较多、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消费升级三大背景下,其市场机会包括联合办公、连锁管理机构、创业产业园崛起等,都是在盘活存量物业的同时带来较大想象空间。

责任编辑:蔡越坤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牟其中还能东山再起吗

1940年出生的牟其中今年已经76岁了,按牟其中“十年之内就会重建一套商业体系”的构想,届时牟其中已是80几岁的老人了。这已经是人生的晚年了,一切不再是一个80几岁的老人说了算的时候了。届时,留给牟其中的恐怕只能是“壮志未酬”了。

土地垄断是房价上涨根本原因

面对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调控政策宜疏不宜堵。短期内,通过稳增长政策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分流地产市场资金是上策。在土地的垄断供应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价长期下降既不可能,也更不应该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分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

来自人类互助合作天性的分享,要满足一系列条件,才能从小圈子熟人范围内的临时替补性活动,发展成大规模改变生活、商业方式的“分享经济”。关键的一点是,有没有切实可靠的供给,让大规模分享真正变成现实。

经济成功前提就是政府因势利导

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所用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必须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安排也必须不断完善,而一个企业家没有能力来推动基础设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这些必须由政府协调不同的企业家,或是政府自己来提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