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3日07:01 上海证券报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央行连续三日净回笼资金 资金面延续“紧平衡”

  ⊙记者 王媛 ○编辑 陈羽

  昨日,虽然央行逆回购操作量高达1100亿元,但对冲了到期量后,单日仍实现资金净回笼200亿元。连续三日的资金净回笼,令昨日市场资金面延续紧平衡态势。有市场人士认为,央行近期维持资金面紧平衡,令此前火爆的债市逐渐降温,限制了杠杆水平。

  逾千亿逆回购不改资金紧平衡

  虽然上周央行投放了中期借贷便利(MLF),资金面紧张态势较前期缓解。但在昨日逾千亿逆回购投放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延续了紧平衡格局。

  据交易员透露,昨日隔夜和7天期回购利率涨幅虽有限,但市场资金面延续偏紧态势,7天期以内资金尤其紧俏。据记者统计,从上周来看,隔夜回购利率全周变动不大,涨幅在1个基点以内,但14天回购利率全周上行了4个基点左右,成为全周涨幅最大的品种。

  究其原因,这一方面是由于从上周四开始,14天回购变为跨月品种,资金价格上行趋势明显;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由于隔夜资金难求,一些机构只能转而寻求7天期甚至更长期限的资金,故带动7天和14天期资金价格走高。

  这种趋势在昨日得以延续。从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表现来看,8月22日涨幅最大的Shibor利率为14天品种,上行了0.23个基点至2.6333%。

  有市场人士指出,由于债券利率已较低,机构只有滚动拆借短期品种资金,才能有杠杆收益。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指出,低利率环境下,机构杠杆需求上升,导致资金需求加大,叠加外汇占款减少等因素,令目前资金面呈现紧平衡。

  央行有意维持资金净回笼

  面对这一状况,央行在公开市场并未大规模净投放资金,反而连续三日小幅资金净回笼。昨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11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未变。鉴于当日到期资金量为1300亿元,故周一实现资金净回笼200亿元,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净回笼资金。

  国泰君安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认为,基于资金成交量回升、房价上涨等原因,上周后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转为资金净回笼,限制金融杠杆率,抑制资产泡沫。他认为,受到融资和经济下滑的影响,虽然货币政策被动宽松的概率很高,但央行目前可能还在进一步观察中。

  从公开市场的操作思路来看,上周资金净投放主要集中在周一,周二、周三单日净投放规模有限,周四开始净回笼资金,令流动性保持中性偏紧,债市入场资金因此显得后劲不足,这也为此前火热的债市进行了降温。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指出,7天逆回购利率只有2.25%,目前在市场上已属于较便宜的资金。而央行开展的6月期MLF利率达到2.85%,1年期MLF利率更是高达3%。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周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只有2.7%。

  “目前收益端和成本端的利率出现倒挂,此时要么继续博取高风险的资本利得,要么观望以等待债市回调。”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指出,对于更为理性的大金融机构而言,资本利得显然无法满足其风险收益要求,这令机构的配置热情降低。

责任编辑:张彦如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房地产资本主义正在中国上演

如果说囤地、捂盘、炒地、炒房、加杠杆等等,可以作为房地产资本主义的早期形态;现在则是中盘,就是大规模使用金融工具,尽可能加杠杆,充分利用地价上升来扩张资产负债表,然后拉升资产价格,或者快速周转产生现金流,以现金流为依托进一步融资扩张。

防止有人在金融领域吹“黑哨”

从不确定性的负面效应到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是金融市场可能的损失转化为现实的损失的过程。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减少负面的不确定性,防范金融风险的聚集与放大,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搞货币宽松政策竞赛害人害己

货币超宽松并非引发“流动性陷阱”这么简单,可能会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国债等风险激化并出现危机,那么社会由此引发的动荡不可忽视。世界各国应更加重视结构性改革,而不是盲目实施超常规的货币宽松政策竞赛。

美国和香港股市近期或回调

市场情绪趋向极端;盘整的可能性较大。我们的模型显示美国和香港市场情绪均趋向极端,往往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市场整固,甚至是回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