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生态环境特征评估

2015年07月03日 14:30  中国银行业  收藏本文     

参会报名:由新浪网主办的“2015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届银行综合评选”定于7月9日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举行。[报名入口]

  ——基于16家A股上市银行2014年年报分析

  文/ 陆岷峰  江苏银行总行董事办高级会计师,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南京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李振国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

  2014年,上市银行均面临着盈利增速放缓的局面,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升”态势。与此同时,各家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积极引入“互联网+”的思维,大力实行“创新驱动”战略,以经营模式、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来驱动商业银行更好更快发展。

  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转型升级,总体上保持了健康稳健的发展态势,资产规模达到1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的78.22%;盈利水平良好,其中非利息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流动性和存贷比都保持在合理水平;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但不良贷款率还是保持在较低水平。与此同时,P2P等互联网金融和股市繁荣带来的存款分流、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预期带来的双重压力,使得商业银行坐收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不能持久,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带来的不良贷款的增长,以及净利润增速下滑等现象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需要面临的一个长期的生态环境,即商业银行发展新常态。

  2014年是商业银行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元年,为了准确评估商业银行新的生态环境特征,本文根据银监会公布的2014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与监管指标数据,尝试预判行业纵向发展趋势;按照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分机构解释,重点比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不同特征;再依据在A股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公布的2014年年报对不同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进行横向比较,从微观视角探究商业银行新生态环境的特征。

  鉴于16家上市银行的年报中包括资产、负债、盈利、现金流等多个维度,在此主要通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

  存款流失倒逼经营模式变革

  虽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201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仍达到17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6%,其中商业银行占78.22%,同比增长13.5%,增长率连续4年的下降趋势有所缓和。从图1分机构资产规模情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增长速度最快,而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对经济下行的高敏感度导致增长速度连续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是受我国牛市行情的影响开始反弹企稳。

  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主要靠负债来支撑,而负债主要由所吸收的存款构成,存款的增长速度反映着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果,保住存款就保住了商业银行盈利的源泉。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负债规模达到12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而存款规模为98.34万亿元,增长9.6%。从图2各上市银行存款和负债情况来看,除了3家城商行的存款增长率较稳定外,其余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长率都低于负债增长率,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同比增长7.44%,创近5年的新低。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所带来的存款替代产品不断丰富、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和证券市场对资金的分流,金融市场加速脱媒,使得商业银行存款流失压力不断增加。

  人民银行[微博]为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在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不断加大存款浮动区间,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上存款争夺的激烈程度。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提高上浮程度的情况下,其他银行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也只能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提高上浮程度,从而增加负债成本。虽然人民银行早已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上浮区间,但AA中期债券的发行利率并没有明显的上涨,而发行这些债券的资质较好的企业往往都是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主力,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很难上涨。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人民银行在2014年调低贷款基准利率40bp的不对称降息,使得反映市场利率变动的贷款优惠利率由5.75%下降到5.51%。

  一边是资产端利息收益率很难提升,一边是负债端成本不断上升,虽然2014年净息差还能够维持在2.7%(近4年平均水平),但2015年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会进一步推动存款基准利率上浮限制的放开,可能进一步增加负债端成本。商业银行未雨绸缪,为了适应商业银行发展新常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经营由一般存款向理财产品业务、理财业务、信用卡业务、托管业务、投行业务等非利息业务方面发展,如图3所示。

  从图4中可以发现,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庞大规模的存贷款和船大难掉头等原因,发展创新型非利息业务增速相对较慢,非利息收入增长低于传统的利息收入增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对创新型业务比较重视,其非利息收入增长率大都能维持在40%左右,远高于利息收入增长率。其中平安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发展尤为迅速,从2006年的7500多万元发展到2014年的近70亿元收入,这也导致其非利息收增长率超过65%,而广发银行[微博]在2014年的净利润120亿元中有118亿元来自银行卡的手续费收入。尽管大型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发展缓慢,但对投行业务(包括发行承销债券、机构化融资、股权融资、企业并购等业务)、托管业务(包括为证券投资、基金、私募、信托、保险资产、养老金与企业年金以及QFII和QDII等提供资产托管服务)、理财业务十分重视。工商银行2014年取得的投行业务收入几乎等于我国上市22家券商投行业务收入的2倍,承销债券322期,总金额接近2500亿元,还成立了专门为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跨境收购服务的并购金融部;在2014年末托管的资产规模接近6万亿元,连续16年稳坐托管业务的头把交椅;2014年末销售的理财产品余额接近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8%,净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15%。

  2014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在投行保荐方面,中小银行在银行卡、资产托管和理财业务方面发展奇快。商业银行在银行卡业务方面,实现净收入1679亿元;所托管的资产规模达到54万亿元,同比增长54%,而理财业务方面,全年累计开发1.46万支,同比增长273%,实现销售额7.2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可以说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保持利润增长的一个主要来源,中间业务经营模式驱动着商业银行继续快速发展,对中小商业银行尤其重要,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累计中间业务收入分别达到了62.44亿元、77.86亿元、41.6亿元、33亿元、7.58亿元、3.92亿元,同比增长都在50%左右。

  资产质量下降倒逼信用风险转移

  近年来,由于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结构调整以及落后产能过剩的压力,使那些依靠商业银行贷款生存的高负债企业经营困难,进而使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批发零售和制造业新增不良贷款带动资产质量持续下降,风险暴露和信用风险压力持续上升。201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8426亿元,同比增长42.3%,不良贷款率达到1.25%,同比增长25%。从图5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2014年有加速增长趋势,从连续3年的1%增长到1.25%,而商业银行为此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1.96万亿元,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从2.83%增长到2.9%,但显然不够,这也导致了2014年贷款损失准备金对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从连续3年的280%以上降低到了232%,虽然还在安全范围之内,但不得不引起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担忧。

  从图7的拨备覆盖率情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显著高于5家大型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拨备覆盖率在2014年同比增长虽然有所降低,但依然是正的,而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提取的不良贷款损失准备比较少而导致拨备覆盖率出现了比较大的负增长。拨备覆盖率只反映了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覆盖,而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和逾期90天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不良贷款余额增速的1.2倍和2倍,潜在的信用风险程度更大。过于提高贷款损失准备会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情况,为了降低信用风险、提高拨备覆盖率,只能通过核销、出售贷款的手段来降低不良贷款率。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核销出售约1306亿元,同比增长121%,股份制商业银行核销出售约543亿元,同比增长162%。

  信用风险转移增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分散主要集中于银行体系内部的信用风险,从而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传统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包括信贷出售和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起源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后来又发展到商业银行表内的其他资产,包括狭义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担保债券权证(CDO)。商业银行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次级贷款等风险资产转移出去,自己在资本市场上完全充当资金融通的中介和保荐人的角色。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和金融衍生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用风险转移创新工具把银行信贷风险转移给其他金融机构,被转移出去的信贷资产就可以转移出表外,从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信用风险转移创新相当于对风险资产的信用风险投保险的性质,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些信用衍生产品降低风险资产的信用损失。

  2009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了《中国银行间市场衍生品主协议》,开启了我国商业银行运用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时代;2010年该协会通过发布《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创立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类似于国际上的CDS。2010年到2011年间,我国先后推出“中债合约 I 号”,“中债合约 II 号”,“中债合约III号”以及“中债合约IV号”。截至2014年,共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商46家(中资银行23家、外资银行10家、非银行机构13家),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核心交易商26家(中资银行16家、外资银行7家、非银行机构3家),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机构30家(中资银行17家、外资银行5家、非银行机构8家)。

  盈利能力下降倒逼“互联网+”创新驱动

  2014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9.7%,较上年下降了4.8%;资产利润率(ROA)为1.23%,同比下降3.15%,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ROA为1.3%,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1.1%和1.12%;资本利润率(ROE)为17.95%,同比下降6.36%。由图8可以发现,商业银行的ROA和ROE连续4年下滑,尤其是在2014年下降十分明显。

  贷款、债券产生的利息收入和经营中间业务产生的手续费收入是商业银行前行的“双桨”,前者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资产规模和资产配置情况,而后者主要依靠商业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2014年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3.3万亿元,同比增长16.9%,而非利息收入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受人民银行非对称降息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商业银行靠规模因素驱动利差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所带来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弱,而且随着未来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市场化完全推行,净利息收入增长空间将会十分有限。

  从图8上市银行盈利情况来看,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都维持在15%-20%的水平,但是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都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其中5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依赖于规模效应驱使的利息收入,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与3家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靠中间业务来维持利润增长。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实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亟需扭转ROA和ROE负增长、盈利能力下降的局面。而以往依靠增加高收益率贷款占比和扩大贷款规模来增加利息收益的做法不能够带来盈利能力持久增长,单靠发展银行卡业务、资产托管业务、投行业务以及理财业务等中间业务驱动也会遇到发展瓶颈和缺乏技术支撑。针对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商业银行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积极拓展“互联网+”,发展金融互联网业务和互联网金融平台。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将互联网金融作为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新增利润的主要驱动力,16家上市银行的年报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都进行了较长篇幅的介绍。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强大的实力自主开发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在渠道、金融产品服务、目标客户等方面进行合作。

  从图9可知,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合作伙伴主要有宜信贷和群星金融网等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淘宝、京东等电商企业,以及支付宝[微博]等第三方支付等。“其他”项中主要指商业银行为国美电器[微博]、海尔商城等企业现有平台的信息网、物流网、销售网等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其中服务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占比达到50%以上。

  从图10可知,大部分上市银行都开通有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社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以及借助微信、微博为中介的支付服务和类似于金融超市的直销银行。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门户为零售客户提供理财产品、保险代销、基金代销,满足客户网上支付各种费用和网络消费的需求,同时还能够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支持信用贷款等;为企业公司客户提供往来业务报账、供应链资金融通和工资发放等基础性金融服务。截至2014年底,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子替代率的迅速提高,其中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微博]分别高达96.5%、93.6%和92.3%。

  在我国转向“创新驱动”的战略布局中,处于我国金融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来源,要将自己的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创新充分结合起来,在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通过银行组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提高银行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商业银行走“创新驱动”道路需要通过向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贷款实现共同发展;需要发展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操作流程智能化;需要将管理模式向经营网点集约化、管理结构扁平化和监管激励协调化转变;需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形式,共建金融产品服务开发研究中心;需要为自身的创新模式和产品申请专利保护;需要吸收、引进创新型人才;需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在全行上下培育“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创新文化;中小银行还可以通过跨区域联合发展来提升彼此合作粘合度,增强抗风险和经营业务能力。

  2015年是商业银行步入银行业发展新常态的开端,面对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生态环境的特征,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探求新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保持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5期。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文章关键词: 商业银行投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李克强访法过60岁生日 晚宴菜单曝光
  • 体育NBA-韦德1年2000万续约 邓肯亲承不退役
  • 娱乐张雨绮文艺腔离婚 王全安声明:友好分手
  • 财经机构预计下周二国内油价每升或降4分钱
  • 科技新婚遇小三:周鸿祎留了一手反击酷派
  • 博客女明星韩雪:对不起我向医生发火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北影毕业典礼女生素颜难掩清新(组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刘姝威:不停止金融杠杆工具后果严重
  • 占豪:A股可能有恶意做空者
  • 叶檀:股市连续下挫是谁的阴谋?
  • 吴其伦:如抗震救灾般全力拯救股市
  • 刘胜军:政府不应托市 也托不起
  • 猎鲸者:坚决有力的回击恶意做空者
  • 董登新:借钱炒股与T+0谁更可怕?
  • 齐俊杰:市场上哪来的那么多空单?
  • 扬韬:跨市场做空或是股市暴跌元凶
  • 刘煜辉:让中证500期货升水来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