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关键词:新金融生态

2015年04月16日 11:10  《金融博览财富》  收藏本文     

  邮政行业不努力,顺丰[微博]就替它努力;银行不努力,支付宝[微博]就替它努力;通信行业不努力,微信就替它努力;出租车行业不努力,滴滴、快的就替它努力。”

  从这个段子不难看出,在许多传统行业,都有互联网公司施展拳脚的地方,互联网和各个产业的跨界融合,使得传统企业的概念越来越模糊。那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在原有的跨界融合基础上,还有哪些政策内涵呢?我们试图用几个关键词来解析。

  所谓“互联网+”

  阿里研究院最近撰写的《互联网+ 研究报告》中对“互联网+”给予了定义。

  在这份报告中,对“互联网+”的解释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和100 年前的电力技术、200 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无论网上银行、在线支付、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快的打车,所做的工作分享都是努力实现交易的在线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可随时被调用和挖掘。在线化的数据流动性最强,不会像以往一样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在线数据随时可以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

  数据只有流动起来,其价值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互联网+”的前提,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 佩蕾丝认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这个过程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第二个阶段是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和收获。这两个阶段,分别需要20-30 年。

  按照字面意思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某某传统行业= 互联网某某行业”。然而,这种实际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你死我活、争夺饭碗的零和游戏,也不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简单相加。其真正意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协同增效,创造新的价值与新的发展生态。也就是说,所谓“+”,除了联合、融合,还有把蛋糕做大的含义。

  “互联网+”的行动力将赋予各行各业更加强大的能力,对各个产业进行改造,并为其带来蓬勃的生机。互联网生来具有的禀赋,能使传统金融业、制造业、零售业、物流业等领域具有无限的前景想象力。

  新经济形态

  中国经济的减速之忧一直萦绕不去,依靠传统产业的发展来保持高增长已经难以为继,房地产、钢铁、煤炭等行业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必须要有新的产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互联网不仅是历史潮流与世界潮流,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机遇之一。与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追赶者身份不同,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具备了引领世界经济前行的能力。

  在互联网发展的20 年里,中国网民超过6 亿人,世界互联网十强企业里,中国占据四席,远超欧洲。一个世界互联网强国已具雏形。在中国,也还没有哪个行业像互联网一样,如此与国际接轨、诞生出如此数量众多的世界级企业家。

  近十几年来,互联网产业是中国经济最亮眼的色彩,其增速超国家G D P 增速5 倍,互联网经济占GDP 的比重也超过很多发达国家,互联网业已经完全具备拉动二三产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向上的能力。并且,对于中国来说,“互联网+”还能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降低组织成本。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颠覆和融合,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人们使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广告开始搬到互联网上;第二,渠道互联网化,网购、电子商务快速兴起;第三,产品互联网化,各行业的厂商开始按照互联网的特点生产产品;第四,互联网开始全面、深入地改变、颠覆各个传统行业并与之融合,包括金融、教育、旅游、健康、物流等所有人们日常需要的行业。习近平主席去年在阐释“新常态”经济时曾经表示,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离不开信息产业,也离不开互联网。在经济的换挡增速期,加快实施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完成传统行业的流程再造,发掘市场的新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联网+”这个新的“燃点”。

  新引擎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发布的《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显示,从2013 年7 月至2014 年6 月,微信带动直接就业人数是192 万,间接就业人数815 万,共计1007 万人。

  今年的主要经济预期目标压力更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 万人以上。其中,互联网至少能对小微企业的增加有直接拉动作用。早在2013 年,马云[微博]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时,就跟李克强总理说:阿里巴巴[微博]2 万多人,拉动了1000 万人左右的就业。的确,互联网行业的整体体量已经到了政府难以忽视的规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G D P 的总量超过60 万亿元。阿里巴巴集团2014 年全年平台上的交易额是2.3 万亿元,跟福建、上海、北京和安徽当年的GDP 总量差不多,是山西这一数据的一倍。互联网行业是中国为数不多能跟发达国家一较高下的领域。比如社交软件,目前全球四大社交产品,中国占有一席之地:微信、日本的L i ne、韩国的KakaoTalk 和美国的WhatsApp。

  “互联网+”,是我国再次创造增量价值、促进经济腾飞的一条正确路径。如果“互联网+”效应发挥得好,互联网将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一样,极大地提升生产力与生产效率,推动我国“工业4.0”的进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业态

  “互联网+”的宗旨,是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行业的高度融合,重塑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

  目前,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愈发多元,而技术进步有助于要素的合理配置。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合理配置经济发展要素的平台。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特点,人人都能在网上开店当老板,人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各种交易。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关注质量,正在走向以消费和服务为主导的增长模式。互联网不仅弥补了传统行业在流通、支付、消费等环节的不足,还在传统行业之外开疆拓土,衍生出互联网金融等新产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量。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并非物理对接,而是化学反应,也即要素的重组,它是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过程,能够依托技术手段打破行业垄断,促进服务业开放,降低民众创新与创业的成本,创造更具活力的经济业态,为经济增长提供创新创业的新驱动。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单纯的线下发展模式显然已经落后,未来势必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单单是开展互联网营销,发展互联网业务,还要利用互联网的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收集、云计算存储等技术优势,助力传统行业自身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对新行业、新业态的催生才刚刚开始。互联网正在跟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结合,产生了电子商务、3D 打印、智能制造等新行业、新业态,正在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的信息技术也在助力产业的升级改造。

  华泰证券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互联网+”对产业的改造将出现两个趋势。

  一个趋势,是传统集中度高、享受渠道垄断溢价的行业将迎来互联网的“破坏式创新”。这类传统行业的领先者享受了渠道垄断、品牌溢价,行业内公司没有动力破坏现有平衡。互联网会以“降维打击”的方式,消除原有产业链的渠道、品牌成本,从而更有效率地把服务提供给需求方,对行业形成颠覆。

  另一个趋势,是原行业内企业如参与变革会面临“左右互搏”的尴尬境地,而互联网企业没有历史包袱,反而在某些时候更有优势。经过一轮对传统企业的“收割”之后,在传统产业站稳脚跟的互联网公司会形成更高的垄断,传统产业数据的积累甚至会使这些新龙头有机会往模式云化、大数据化发展。

  新金融生态

  传统金融业有两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信息链条很长,且不对称。例如证券市场上的老鼠仓,或者投资银行家设立并购基金,通过拆分企业主业再出售而获得巨额利润等,都是一部分人通过信息不对称或者隐含信息获得暴利。第二个特征,是大体量资本和大型公司拥有垄断性机会。从金融效率上来说,显然大体量资本更容易获得较好的投资或者交易机会。相比之下,独立性的业务下,无论信托公司、投资银行还是公募基金,都很少能在大型的融资机会中获得业务机会。

  而互联网+ 金融,极有可能改变这两大特征。首先,在新闻和信息以光速传递而且足够丰裕的互联网上,单个投资人和投资人群体的决策,能够更好地贴合“理性投资人”和“有效市场假说”。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可能再有靠信鸽赶在报纸投递之前进行股市投资发财的“神话”。

  其次,互联网使得投资机会与投资者之间能够进行直接对接,去掉媒介的价值。例如,“余额宝[微博]”的出现对银行业务的核心——存款形成了极大冲击。

  传统金融行业最明显的缺陷,是各种渠道所收取的渠道费用极为可观。而去“媒介化”的互联网金融,可以使整个融资链条上的中间成本大幅度降低,因为网上有自由竞争,金融渠道费用会被压到最低。融资者则可以用尽可能低的、接近市场价格的成本获得资金。

  最后,投资者将可以实现更高的收益率。由于整个融资链条的中间成本不断降低,投资者将可以享受到几乎与市场融资价格一致的收益。金融效率则大幅度提升,客户可以自主、自助投资决策。

  互联网金融确实会走向“普惠金融”的大方向,间接融资渠道规模将变小(银行等),直接融资市场被无限扩大,供给(融资方)和需求(投资者)两个市场的相互扩大,中间渠道的消失,将使整个金融体系更具效率,并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率。 ■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文章关键词: 大数据银行互联网金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李克强:上网费用太高了 网费大调查
  • 体育欧冠-苏神两球梅西助攻巴萨3-1 拜仁1-3
  • 娱乐周星驰告华谊欠款败诉 协议缺签字未成立
  • 财经李克强:不希望看到人民币继续贬值
  • 科技欧盟指控谷歌搜索垄断 将调查安卓
  • 博客夫妻赴美穷游不买保险的惨痛后果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全球吐槽新加坡奥数题 中国:五年级水平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刘光宇:无理由退房把开发商逼成孙子
  • 如松:全球“变穷”与美元升值
  • 刘杉:总理为何急着开座谈会
  • 谢逸枫:恒大无理由退房是个高明炒作
  • 张明:中国没有出现通货紧缩
  • 马光远:经济靠什么走出冬天
  • 宋清辉:股市应该避免“疯牛病”
  • 叶檀:小卖家不能赢利的电商如何生存
  • 陈思进:从黄金美元到石油美元
  • 易宪容:A股开户暴升对市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