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深化改革方案落定 定位开发性金融机构

2015年04月13日 00:44  每日经济新闻 微博 收藏本文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昨日(4月12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公布,强调国开行要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充分利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开发性金融运作模式,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与同一天公布的关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银行”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却是国开行谋求已久的独特身份。

  2008年末,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为国开行由政策性金融机构向商业银行转型的一大标志性事件。但此后,国开行的商业化改革却陷入停滞,在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开发性金融机构一直是国开行对自身企业性质的总概括,但从未真正使用过“商业银行”这一名称。

  尽管如此,国开行也未完全回归政策性银行,在推进内部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和风险管控方面,国开行都在积极进行。截至2013年末,开行总资产8.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48%;实现净利润799亿元,资本充足率11.28%。风控水平与资本充足水平并不低于商业银行。《批复》要求,国开行要合理界定业务范围,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明确资金来源支持政策,合理补充资本金,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加强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建设成为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资产优良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昨日,《批复》公布之后,国开行通过媒体通稿称,“国开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方式,向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走出去’等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凸显了以中长期投融资业务为主的开发性金融的重要作用。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国开行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随着《批复》公布,国开行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身份得以最终确立,但这一介于政策性和商业性之间的身份,依然没有解决国开行资金来源和资信的问题。国开行并不吸收公众存款,它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债券。而国开行发行的金融债券,目前仍享受国家主权信用0%的风险权重,资金来源优势大于商业银行,而其在此前的商业化转型中又与其他商业银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是其身份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从《批复》来看,可以理解为就是国开行将维持现在这种特殊的身份,既有政策性银行的优势,也可以做商业银行的业务。这对国开行来说当然是最舒服的状态,但在跟其他银行的同类型业务竞争方面,将来会否有所限制?”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样的竞争并不公平,期待国开行进一步深化改革。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文章关键词: 国开行改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方首次公开详解南海岛礁扩建情况
  • 体育英超曼联4-2曼城 小法绝杀切尔西胜 视频
  • 娱乐范冰冰黄晓明搞怪合影 互相爆料婚期?
  • 财经漳州古雷岛环评博弈:环保部说发改委违法
  • 科技莆田百度大战:百度转型的开始?
  • 博客郎咸平:老百姓应该买股票还是买房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北大IT女学霸变食神:我为啥赴美学厨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陶冬:市场重拾信心 欧洲仍待改革
  • 水皮:牛市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
  • 洪榕:当炒房客进入股市
  • 鲁政委:强势人民币不利“平天下”
  • 刘杉:A股或牛到下个加息周期
  • 宋清辉:下一个中国首富来自新三板
  • 谢百三:七大利好牛市不会很快结束
  • 叶檀:现在投资创业板如刀口舔血
  • 管清友:通胀不是阻挡货币之风的墙
  • 易宪容:如何分享港股A股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