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辰: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加快发展科技金融

2014年12月18日 13:07  中国银行业  收藏本文     

  文/朱玉辰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行长

  当前,科技金融服务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还存在差距。发展科技金融是国家的战略需要,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

  当前,发展科技金融是服务国家战略、促进银行转型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

  发展科技金融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无论是资产负债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和美国《财富》杂志最新信息显示,我国有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入全球银行50强,5家银行进入世界500强,总资产超过20万亿元。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经济转型对银行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能不能跟上转型的步伐、抓住转型的主题,决定了银行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的兴衰。我们认为,发展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是国家的战略需要,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

  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当前力度不足

  2008年,全国工商联提出在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新区设立专门的科技银行方案。从那时起国内陆续涌现出一批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支行。在监管部门和科技部门的联合推动下,这些科技支行根据科技型企业的需求和特点推出多种科技金融产品。如:专利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等创新贷款融资产品;同时通过投贷结合等多种服务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和服务需求。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会同科技部、银监会、证监会[微博]、保监会和知识产权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拓宽适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科技金融政策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总体来看,受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国内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发展还不够,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解决,科技金融服务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还存在差距。

  第一,总体来讲,国内银行对发展科技金融服务重视不够、投入不够、支持力度不够。国内银行长期以来主要为国有企业和大型成熟企业而非为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提供服务。相关数据表明,国内银行业在2014年前6个月发放的企业贷款中,中小企业贷款仅占45%;而且投向中小企业的大部分贷款发放给了其中规模较大的中型企业,投向包括高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在内的小型企业不到10%。

  第二,从总体上来讲,国内银行科技金融的综合服务能力还不够。一方面是服务不够“专”。国内科技支行尽管定位是服务科技型企业,但服务的领域基本覆盖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部分行业,专注度宽泛,服务不够“专”。而国外科技银行都是术业有专攻,在所服务科技行业方面不仅很“专业”,而且非常“专注”,一般不参与、不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比如,美国硅谷银行的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高科技、生命科学、风险投资和高端葡萄酒行业;另一方面是服务不够“深”。国内科技支行的客户主要依靠政府科技管理机构或者高科技园区推荐,通过吸收科技、投资等领域的专家参与联合审贷,对科技型企业了解还不够深。而国外科技银行主要靠自身专业的团队及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行业、产品市场前景进行长期的、详尽的调查和跟踪。

  第三,从总体上来讲,国内银行对科技企业的成长规律和金融需求特点把握还不够。处于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因为技术创新特征不同,其投资风险和投资价值不同。如何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的特性,满足各个成长阶段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和发展需求,在这方面国内银行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服务模式。比如,国内科技支行多采取与当地政府、担保机构等共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注重的是风险“后期分摊”。国外科技银行注重的是依靠专业风投机构来进行“前期把控”,靠高利差收入和股权投资等方式获得收益、覆盖风险。

  分析差距背后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不够成熟。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起步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类型的融资需求。但是我国银行、信托、创投基金、担保公司、投资机构等由于多种原因,总体上处于“自扫门前雪”的状态,科技金融的整体生态系统就像是一盘散落的“珍珠”,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创投市场、科技资源市场未实现“无缝联接”。科技金融的金融供给首先需要把不同主体联接在基于利益和追求共赢的链接上,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类似于“珍珠项链”的链条,形成立体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第二,在经营理念认识上有误区。在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鉴于成本相对较低,企业和VC/PE普遍都将间接融资作为资金主要来源之一。但在国内,商业银行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满足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是资本市场的事,对服务科技型企业重视度和关注度不够。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国内商业银行缺乏服务的意愿,缺乏为高科技型企业服务的经验,对新兴行业了解和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特别是很多商业银行与高科技型企业和VC/PE还没有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

  第三,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比较谨慎。国内一直习惯于服务成熟产业和大型企业,银行的贷款多流向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对开展科技金融的积极性不高。在经营过程中,主要通过抵押和担保来规避风险。而科技型企业可以抵押和担保的资产少,主要看未来发展潜力。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与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兼容性方面有一定差距。

  第四,在政策法规上配套还不够。国外科技银行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完整的套利模式。一是与风险投资机构密切合作,通过投资等方式和风险投资机构成利益同盟;二是在向企业提供服务时可获取一定的企业股权,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取较高的回报。但是,在中国,根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商业银行很难通过投资等方式和风险投资机构结成利益同盟,很难利用风险投资机构来降低自己投资的风险;此外,不允许商业银行参股一般企业,不能直接投资股权,导致国内科技银行无法充分共享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成果,缺乏获取风险溢价的有效手段。虽然通过与担保公司等合作,通过期权等形式获得一定收益,但这种间接的模式使业务流程变得繁琐,增加了成本,难以大规模推广和复制。

  多措并举推进科技金融发展

  中国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为从事科技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目前商业银行在中国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中的作用还较小。随着国内风险投资持续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VC/PE,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将更为迫切,这将为商业银行弥补业务短板,提升其在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中的地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很可能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未来十年,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发展,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第一,在上海自贸区开展科技金融创新业务先行先试。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建议加快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国际先进经验接轨,允许商业银行在自贸区进行科技金融部分创新业务的试点。一是允许商业银行设立直接投资基金,投资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二是允许商业银行通过持有期权等方式获取科技型企业成长培育的长期收益;三是允许商业银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额度内创新搭桥贷款融资方式,适当延伸并购贷款的适用范围,适当放宽商业银行被动持有不动产及股权的持有期限限制,允许商业银行向股权基金、已授信科技型企业和特定投资者开展搭桥贷款融资试点。

  第二,加快推进成熟服务模式在全国的推广运用。对于比较成熟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建议由政府部门和科技部门牵头,通过具备一定业务经验的商业银行,在科技型企业集聚的省份和区域加大推广力度。

  第三,降低门槛加快建立科技专营机构。在科技型企业集聚的区域,如高科技园区,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出台鼓励商业银行建立科技专营机构的相关政策。一是允许商业银行将科技专营机构命名为“科技支行”;二是配套相应的鼓励政策,针对科技金融贷款,给予商业银行相应的税收减免或税前列支优惠等政策;三是按照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量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补贴,弥补商业银行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时的风险成本;四是在定向降准、存贷比考核、风险资产计量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

  第四,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的生态环境。建议有关部门在科技金融配套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一是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体系,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二是建立科技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三是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档案,改善科技金融服务的信用环境。(责任编辑:时磊)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4年第11期。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文章关键词: 商业银行科技金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南京检方不批捕虐童养母 公安部官员反对
  • 体育保罗32分快船大胜马刺 骑士胜绿军1-0
  • 娱乐香港电影金像奖刘青云赵薇获帝后
  • 财经传央行拟用类似LTRO操作释放流动性
  • 科技天河二号被禁购内幕:美嫉妒中国超算
  • 博客作家方方:我对湖北省人社厅的质疑书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中学男老师和女生课堂互殴吓哭同学(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金岩石:“疯牛”股市的价值投资
  • 杨德龙:降准开启新一轮稳增长之路
  • 杨国英:警惕降准资金过多流向股市
  • 姚树洁:央行为啥猛降存款准备金率
  • 张捷:国家对牛市在纠结什么?
  • 马光远:降准只是止渴 救不了命
  • 周彦武:降准让股市再获4万亿资金
  • 李光斗:新闻的商品化
  • 冉学东:总理要对银行暴利动刀
  • 陶冬:美国通胀初现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