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全球银行业八大趋势 超大型银行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12:0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银行业市场的未来与其说是进化性的,倒不如说是革命性的,但如果想要发展壮大,单个银行将必须适应上述趋势并与之共同成长。按照进化的本质,只有适者才能生存。 

  作者:Stefano Visalli、Felix Wenger 

  银行业务实际上就是执行。错!正如汇丰银行前任主席庞约翰爵士所言:“归根结底,银行就是对它们所运营的经济体的杠杆性操作。”提供正确的产品,进入正确的市场,拥有正确的技术和业务模式,是确保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毕竟,既然可以行顺风船,何必还要逆流而动呢? 

  如果我们接受这一观点,那么对在今后10-20年内可能影响银行业的诸多趋势应如何看待呢?预测短期周期或暂时性冲击往往是没有太大意义,但可以通过分析结构性变化来识别长期趋势。尽管世界瞬息万变,但麦肯锡认为八大趋势的综合作用,将开启全球银行业的新纪元。 

  趋势一: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时代 

  全球金融资产预计将几乎翻四倍,从2004年的136万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时的500万亿美元以上。这一巨大增幅总体上对银行业而言是利好消息。据预计,资产增幅将超过GDP增长。当然,并非所有业者都将从中获益,但

证券相关行业如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以及私人银行将大大受益。 

  这一增长实际上是良性循环的产物。随着去中介化技术的改善,证券化手段正日趋成熟。这使得投资资本追逐差异化(及无关联化)的风险样式。目前,已经有可能对诸如自然灾害、银行贷款违约、私人住宅产权,或商品市场波动等多种风险进行证券化并进行交易。随着新的资产类别的涌现,这种趋势将延续,从而使投资者改进其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回报模式。如果美国市场的演变可以提供任何参考的话,世界其余地区的银行预计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许多银行将得益于批发银行业务的建立或加强,以及对

房地产等领域的重视。 

  趋势二:老龄化 

  众所周知,多数发达国家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的人口正在趋于老龄化。这将首先影响到储蓄的流向。在今后20年,这一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加上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储蓄较少的事实,可能使个人储蓄的流入量减少35%-40%。此外,大部分资产将由已经达到申领退休金年龄的个人所持有。这对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是个坏消息,因为大量的储蓄一直是过去20年间业务取得两位数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当减少储蓄者占主流时,这种增长动力将消失。要赢得这场竞争,金融服务企业有必要开发资产负债表强度不高、同时相对简单的产品。许多希望维持现有生活标准的退休人员必然会采用这些产品。 

  趋势三:客户价值导向 

  在某些成熟的客户导向的行业,通过对品牌特性的精心设计来吸引精确定位的目标客户群,银行对此进行效仿的潜力巨大。在许多市场,直营银行和

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是“低成本简单产品”。它们发现接受此类产品的客户人数众多。在价格的另一端,私人银行提供的是高端业务,在这里依然有改进客户定位的充分空间。在两极之间更是有着庞大数量的人群,他们有着不同的类型:忧虑的储户、家庭以及关心成本的熟谙财务人士等等。无论通过信用卡服务、财务顾问,还是大量的各种业务,银行都需要理解是什么决定了这些客户群的行为。如果能够与顾客形成共鸣,品牌就能获得力量,而品牌建设仅仅是客户战略的外化的可视元素。 

  趋势四:技术将有助于新产品及交付模式的产生 

  在许多发达市场,专业化的单一服务商正从传统银行手中稳步抢占市场份额。随着技术不断在降低获取客户信息的成本,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成本优势将渐渐消退。对于采用分行模式的传统银行而言,在线银行使用量的提高,以及其自身后台业务的改进,将令分行业态越来越脱离交易中心,而更多的面向客户需求。这一方式固然存在着微妙的变化,但发展趋势已经明朗:柜员数量的减少、分行业态的多样化,以及对销售和财务顾问的更多重视。这种变化能帮助一家普通银行的总体成本基础降低10%。在欧洲,员工成本占银行总体收入的比重在过去10年中已经从59%降低至54%,到2020年可能进一步降至44%,从而使规模经济在银行经济效益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第二个影响领域是过去数年中发生的电子支付的稳步增长。日本的NTT DoCoMo就采用了互联网的覆盖率以及发展中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建立电子支付系统。这一系统已开始撼动银行在日本盈利丰厚的C2C和C2B支付市场的垄断地位。 

  趋势五:风险和监管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正成为一个差异化因素。这些风险既涉及自身活动和专有地位,也关乎客户风险。通过风险计量、风险定价、风险分解和重组,以及向金融市场参与者转移风险,银行及金融市场开发出了大量的各类风险管理方法、技巧和产品等等。经典的市场和信用风险管理普遍被认为已经达到了相对先进的程度。 

  鉴于银行在总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监管机构试图跟上这些发展趋势。巴塞尔新协议要求监管资本更多地与经济风险挂钩,推出了使金融机构提高风险计量和管理能力成熟度的激励机制。银行可以在不同风险计量方法中进行选择。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监管将继续发挥行业变化的主要推动作用。 

  趋势六:全球化融合 

  银行的运营正变得越来越全球化:欧洲最大的25家银行目前几乎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本土市场以外的地区。部分大型银行在国外的雇员数量甚至超过了本国雇员。不同地区的产品正日益趋同,而这种融合趋势正在加速。银行已经采取一系列技术以确保自身应对全球化最新的表现形式。 

  据估计,通过将后台业务及IT活动进行离岸运营,银行可以节约运营总成本5%-10%,潜在节约效益可能更大。众多银行正将部分业务外包,或将其转移到运营成本较低的地区。部分银行可能会考虑精简产品线,降低维持现有IT应用系统以及开发新系统的成本。最先进的业者视此类转型为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部分,而不仅仅是削减成本和消除浪费的一种途径。此外,随着专业化的全球后台业务外包服务商作为一个行业的诞生,印度和东欧等低成本/高技能地区可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趋势七:超大型银行崛起 

  1980年,美国和欧洲前30大银行和市值加起来仅为区区1000亿美元。但到了2005年,它们的市值已超过2.5万亿美元,上涨了25倍。这多数归功于行业整合以及市场扩张导致的内在收益的相同倍数的增长。同期内,这些银行占全球银行资产的份额从8%扩大到了接近30%。同时在欧洲,1993年还在运营中的前100大银行,其中四分之一已经被收购,三分之一进行了合并。到2010年,完全可以见到拥有5000亿美元庞大市值的金融机构。到2020年,部分银行的资产规模甚至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 

  在全球化市场中,这些机构的规模和影响力都将令它们拥有超越本土或地区业者的强大优势。市场和业务系统的融合将有助于它们在各国获得越来越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欧洲,大型高成长银行取得了突出的股东回报率,其业务增长的很大部分源自并购。行业整合还将促进新业务模式的发展。这些超大型银行将在20-50个国家经营,雇用几十万员工(其中许多是专业人员)和建立起全球品牌。它们将拥有大约5000万至1亿客户。 

  趋势八:新兴经济体欧美仍将执牛耳 

  今后20年,亚洲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靠近西欧。因此,亚洲银行业将毫无疑问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欧洲在产生的绝对额外收入方面将依然占据最大份额。这是因为,与直接GDP增长相比,银行业务收入更多地由总体累计财务资产决定。因此,虽然未来业务增长可能发生在亚洲,但那些在欧洲、美国或日本业务力量强大的银行,将继续主导国际银行市场。(本文作者Stefano Visalli是麦肯锡米兰分公司资深董事,Felix Wenger是麦肯锡苏黎世分公司董事。本文摘自麦肯锡咨询公司版权所有的《变化世界中的银行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