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国同国际清算银行合作与发展的十年(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10:35 金时网·金融时报

    加强与国际清算银行交流与合作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9月正式加入国际清算银行。十年来,中国与国际清算银行合作的历程也映射出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早于1984年就开始在国际清算银行存款,并与其建立了正式业务联系,以后每年中国都派有代表团出席该行的年会。1994年克罗克特就任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之后,积极推进该行的国际化进程。他首先扩大了中央银行行长例会的规模,有选择地邀请非股东中央银行行长出席会议。随着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中国人民银行也多次受邀派代表参会,进一步增加了中国中央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及各国中央银行的交往。1995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朱基同志在访问瑞士期间曾正式访问了国际清算银行,为增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1995年

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后,亚太地区一些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积极加强合作,酝酿成立中央银行间的合作组织,以应付类似危机对亚太市场的冲击,一些亚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之间还相互签订了美元国债回购协议。这些动向再次成为促进国际清算银行国际化的动力。于是,1996年7月8日,国际清算银行董事会通过决议,批准向中国、新加坡和香港特区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出售股份,当年9月,中国中央银行正式加入国际清算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制定金融稳定与国际金融体系标准的重要委员会和国际组织,主要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支付与清算系统委员会、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市场委员会、欧文菲舍尔中央银行统计委员会、金融稳定论坛、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和国际存款保险机构协会,为了利用国际清算银行提供的各种便利,纷纷将秘书处迁至瑞士巴塞尔。由此可以看出,负责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和协调的机构越来越集中到该行总部所在地巴塞尔,形成了所谓的“巴塞尔进程”(Basel Process)。巴塞尔因此成了世界主要国家中央银行行长和监管机构官员聚会最频繁的场所,其对国际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由于国际清算银行是各国中央银行聚会的重要场所之一,中国中央银行的加入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国际金融界主要决策者的政策取向,更好地把握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并且还能通过加强与设在该行的各专业委员会,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支付与清算委员会之间的联系,扩大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密切合作,进而提高我们的金融监管水平。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

人民银行每年派代表参加国际清算银行召开的中央银行行长例会以及一些专门委员会的各种会议,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热点问题,适时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成就。这些会议也为我国开展双边和多边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双方高层往来频繁,及时就重大问题交换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双方友好关系的发展。

  国际清算银行历任总经理访华都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国际清算银行多年来也一直为中国人民银行提供银行服务和相关培训,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合作的不断加深,中国中央银行曾派人到该行工作,该行也逐年增加了中国职员的人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