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行与银行狭路相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张炜 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近期相继推出个人住房抵押循环贷款业务,舆论称之为“典当行遭遇成长烦恼”。某市典当行业协会会长承认,随着银行向零售业转型进程的加快,银行势必关注零散业务,相应地,典当行业的这部分业务将受到挤压。
典当行虽不是金融机构,但典当一直被中小企业和个人视作短期融资的有效渠道。典当业务近些年来发展迅猛,上海典当行业典当金额2002年为8.7亿元,2003年为29.8亿元,2004年为56亿元,2005年升至63亿元。今年一季度为26亿元,全年甚至有望上百亿元。据悉,2002年至今总和为170多亿元的上海典当额中,有120多亿元是为中小企业、民企以及合伙经济融资服务。 典当业务的重头戏之一是房地产抵押融资。典当行受理的资产包括房地产、机动车、金银饰品、有价证券等,房地产因产权清晰而最容易被接受。上海东方典当行已推出旅游、竞拍、创业、中小企业融资等典当业务,房地产是上述业务接受的抵押物之一。 而今,商业银行看中了房地产抵押物产权清晰的优势,纷纷推出循环贷款业务。所谓循环贷款,就是客户把住房抵押给银行,由银行一次性授信,然后客户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申请购房、购车、装修、购买家电家具、旅游、上学、创业等贷款,从而把传统个人住房贷款拓展成为个人融资平台。 银行从逐项推出个人消费贷款、创业贷款,到“打包”成循环贷款,虽然业务范畴没有变,但典当行明显感到了“抢饭碗”的压力。 典当行一直以来的优势是“认物不认人”,没有过多繁琐的程序和死板的融资条件,一切只取决于典当物品的真假优劣、市场价格及来源是否合法、权属是否明确。例如,出境旅游往往需要游客提前交付相当数额的旅游保证金,这成为部分游客的难题,而典当融资方式就能够救急。 而从以往银行贷款看,汽车、旅游等消费贷款存在着抵押品无法保值的缺陷,导致客户遇上银行消费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的问题。可现在循环贷款的推出,因为有了个人住房作抵押,在贷款额度和有效期间内,不必重新办理抵押登记,银行也就能提供随需随贷的一站式服务。换言之,客户的房产资源被“激活”,由不动产变成了流动资产。 由于已办个人住房商业贷款的客户数量不小,该部分客户只要符合贷款额度规定,办理循环贷款对银行来说不是件难事。深圳发展银行此次推出循环贷款,甚至提出无论客户投资理财、经营周转还是应急支出,都不用另向银行申请,所需款项一小时后便可到达个人账户。 从各银行循环贷款业务的推出看,可贷款用途越来越广泛,直接“包抄”典当行的传统市场领地。相比之下,典当行的“软肋”却因此而暴露:典当融资的手续费较高,包括每月3%至5%左右的综合手续费,每次1%的综合管理费,两者相加后典当行一个月的费用,接近或相当于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银行贷款的费率优势明显,而且银行推出循环贷款刻意强调了这一点。建设银行就同时提供“六大超值服务”,包括贷款利率、期限、成数给予优惠,房产评估、公证、保险等相关费用减免和让利,免提前还款违约金等。其中,贷款利率最高可下浮10%。 有典当业内人士称:“典当行房产抵押贷款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主要原因是银行曾对一两万、十几万元的贷款不屑一顾,因为这样的贷款的审批程序与百万、千万元的大客户贷款没有什么区别。” 而今,无论商业银行是否定位于零售银行,都非常重视循环贷款。毕竟循环贷款是建立在个人住房抵押的基础上,风险较容易控制。对于像住房商业贷款那样低坏账率的业务,商业银行也没有理由不重视。因此,典当行“狭路”遭遇了商业银行这一“冤家”,而典当行在信誉、客户资源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在资金成本上,商业银行的优势更加明显。典当行的出路就在于或调低融资费率,或着力于差异化竞争。 从某种程度上说,“两虎”相争得益的将是有短期融资需求的客户,其能既省时又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