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详述全新工行:撤并机构8700个 一级分行赢利

2002年01月15日 08:21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

  本报记者温桂胜

  2001年中国工商银行无论在资产质量还是经营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全行也进入了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对一个拥有4万元亿资产,在全球排名前茅的国有大银行来讲,能够实现这样的转变,实在让人惊讶。带着种种好奇,日前,记者专访了这位充满朝气的年轻行长。

  资产质量攻坚成效显著

  记者:2001年是工行历史上效益最好的一年。据统计,全年实现帐面利润5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而实际创造经营效益为340亿元,其中提取呆帐准备金174.6亿元,核销历年各种财务损失106亿元。效益的提高一方面得益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地发展,另一方面就是你们在全行开展了大规模的资产质量攻坚。这场攻坚战是如何取得成效的呢?

  姜建清: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就呈现了逐步上升的势头,一直到1999年,中央实行了债转股和剥离不良资产的政策才出现转机。2000年9月,工行不良贷款增长比例开始下降,到2001年,工行不良贷款的比例和绝对额双双下降,不良贷款绝对数净下降了255.5亿元,其中呆帐贷款就下降了近95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下降了3.6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这种下降主要在于,我们对存量贷款进行了积极的清收,包括运用法律手段催收、协助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债务安排、对实在收不回的贷款进行了核销等等。

  在不良贷款下降的同时,工行的新增贷款质量也保持了较好水平,根据监测,1999年以来发放贷款的不良率为1.1%,2000年以来发放贷款的不良率为0.47%,2001年发放贷款的不良率为0.22%。

  进行大规模资产质量攻坚,最重要的是观念转变,使质量观念和风险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是严格内部管理。比如说,我们自行开发出的一个信贷风险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总行可以监控到每一户企业、每一个机构,对每一笔贷款进行适时监管。

  另外,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信贷结构调整,使贷款的投向更加多元化。其中我们将一部分贷款从生产领域转向了消费领域。去年我们消费信贷增加了800多亿元。消费信贷余额为209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15%。和三四年前比,有了很大变化。消费信贷的不良率仅为0.3%。

  2003年一级分行全部赢利

  记者:最近,几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裁减,工行在这方面的力度也很大,请问目前进展如何?

  姜建清:在银行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对一些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是很正常的。为了适应客户的需要,这两年,我们成立了公司业务部,专门为法人客户提供服务;成立了个人金融业务部,专门为个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还即将成立机构业务部,专门为特殊企业,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提供服务。

  过去商业银行管理有多个层次。比如,我们有30多个省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下面有近400个地市一级分行,下面还有1800多个县一级的分行,再下面还有储蓄所和分理处。

  这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的架构,层层依靠授权,所以授权的链条很长,上下的信息传导容易出现衰减的现象,内部控制也鞭长莫及,时不时出现一些违规现象和事故案件。

  近两年来,我们实行了“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直接对二级分行所有的经营指标进行监管,使管理更加扁平化。对经营出现异动的分行,我们及时给予黄牌或红牌的警告。黄牌就是警告:整顿和暂停;红牌就是退出:撤消机构和裁减人员。

  对于撤消机构和裁减人员,我们的态度是谨慎的。我们的原则是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机构才进行撤消。两年来,工行撤并机构8700个,人员也由55万人减到42.9万人,裁减富余人员近12万人。我们希望到2003年,工行所有一级分行在计提拨备之前实现赢利。

  工银亚洲会成为香港最佳

  记者:2001年工行成功重组在港机构,重组后的工银亚洲经营状况如何?

  姜建清:1999年,工商银行成功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友联银行,更名为“工银亚洲?,当时该行不良资产达31.4%,亏损5.4亿港币,属香港最差的银行之一。

  2001年,工商银行又成功地将香港分行的资产和负债注入工银亚洲,使该行的经营实力和市场形象大为改观。2001年末,工银亚洲的总资产已经达到400多亿港币,不良资产占比下降为7%。目前,它在香港银团市场上排名第一,工银亚洲作为工行两地业务之间的桥梁,我们有信心使它在2002年成为香港赢利能力和成长性最好的银行之一。

  上市要先达到门槛要求

  记者:近两年,有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问题一直在讨论之中。有许多专家学者还提出了分拆上市的种种方案,您是怎么看待这些方案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能在短期内出现突破吗?

  姜建清:我认为最近几年不可能有一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上市。有人担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规模特别大,证券市场的吸纳能力有限。我想这个问题好解决。一方面是证券市场在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我们已经有海外上市的先例。我认为难解决的是如何达到上市门槛的条件。比如,我们在资产质量的提高、经营效益的改善、内控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机构改革、人员结构调整、财务整顿等方面还要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

  工商银行这几年的改革方向就是要把一家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逐步转变成一个股份制商业银行,或者具备条件以后,把它转变为一家上市银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目标创造条件,以达到上市门槛的要求。

  至于有专家学者提出的分拆上市的建议,我们也做过研究。我们认为,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各有利弊。比如说分拆上市后,续留部分的问题解决难度就会很大。

  另外,由于银行内部的资金往来与一般企业是不同的,企业具有独立性,而银行机构之间往来非常密切,如果把其中的某一部分分拆出去上市,那么他们之间的关联交易披露会非常多。这与一般企业是不同的。

  从国外来看,按地区分拆不同的子公司上市的情况还没有,只有单个产品分拆上市的案例。但是,单个产品分拆上市又面临着不好注资和扩张前景有限的问题。

  入世挑战来自自身

  记者:有机构调查,中国银行业是入世之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您是怎么看待这种冲击的?工行做为排名世界前十的大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在未来的竞争中,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姜建清:中国工商银行去年在全球按一级资本排列为全球第七,去年年末的总资产为43000亿人民币,约合5000多亿美元。我们预计5年时间可以达到6万亿人民币,大概为7000多亿美元,将进入世界前五名。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经济体,所以中国的银行规模也非常大。如果十年、二十年以后,世界前十家银行有几家是中国的银行,我一点都不怀疑。

  问题是,银行不仅要大,而且要优。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想使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屹立于世界银行[微博]之列的一家优秀的大银行。

  在和外资银行的比较中,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产品创新能力比较强、具有综合经营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非常明显的本土化、非常广泛的机构网点、强大的资金实力、客户的资源和网络,包括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计算机网络。这些方面都不是外资银行在一年两年或几年内所能撼动的。

  所以加入世贸组织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讲,是一种渐变,而不是一种突变。如果自己不把国有商业银行搞好,就会在今后的发展中,一点一点地衰弱,失去你的优质客户、减少你的市场份额。所以,我一直说,挑战不是来自于外资银行,而是来自于自身。

  说实在话,外资银行看到我们也是很怕的。特别在沿海开放城市,我们这些银行的分支机构都是非常强大的。比如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它的不良贷款率只有6.5%,利润38亿元,而且科技水平很高,他们根本就不怕外资银行。相反,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就会远远大于我们。所以,我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们就可以迎接各种挑战。

  扶持中小企业不看成分

  记者:根据已经公布的数字,工商银行的客户结构中有50%以上是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并不代表民营企业。在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商银行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有没有一些举措?

  姜建清:在信贷政策方面,我们是坚持两个不分的:一是不分企业大小,二是不分所有制成分。为了支持中小企业,我们去年对贷款评估条件做了一些修订。过去的评估条件对规模大的企业有利。很多中小企业规模虽小,但成长性非常好。调整之后,很多中小企业都符合了我们的贷款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民营企业也给予了很多支持。

  现在很多民营企业抱怨得不到贷款支持,我想主要是银行贷款需要某些抵押品或某些担保。而某些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存在困难,使他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个问题现在全社会都比较关注。有些地方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这些都是很好的解决方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温家宝:过去5年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 体育NBA-热火15连胜 中国赛确定湖人VS勇士
  • 娱乐已故宋汶霏已婚孩子一岁 拍戏养家瞒病
  • 财经南京购房登记大涨7倍 离婚率是平时两倍
  • 科技张朝阳精神危机:什么都有 居然这么痛苦
  • 博客两会代表委员博客 成龙首次发言说了什么
  •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邓小平时代>居首
  • 教育2013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清华北大进前50
  • 育儿人大代表:取消强制查环查孕制度
  • 张茉楠:中国特色货币供给机制面临大改革
  • 郑风田:奶粉代购被掐困局如何破解
  • 杨涛:哪些因素影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
  • 郭士英:新型城镇化的资源与要点分析
  • 张五常:交易费用与市场分离
  • 黄凡:为何楼市调控总成空调
  • 陈杰:房地产交易环节税的国际比较
  • 金岩石:开征房产税会导致房价下降吗
  • 刘远举:从大逃港到奶粉限带令
  • 杨涛:地方投资冲动的背后有何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