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 > 正文
 

政协委员称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远低于国际标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00:00 新浪财经

  原标题:给民族品牌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李冬妮

  随着国内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的实施,银行卡业受到了责难。部分人在不完全了解银行卡业行业特点和商业模式的情况下,不断质疑、挑战、甚至“叫停”。

  四年前,国内银行卡仍基本处于互不联通的状态,持卡人办一笔业务,要跑多家银行,十分不便。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致力于银行卡的联网通用,带动了国内银行卡产业的飞速发展,给广大持卡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价值。特别是近两年,随着银联卡受理网络迅速扩展至全球十九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持卡人 “一卡在手,走遍全球”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得到实现。

  在此过程中,银联作为跨行转接网络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并不向持卡人和消费者收取任何费用,只是向成员银行收取一定的网络使用费用。

  成员银行向银联交纳网络使用费,其性质是银行与银联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是银行使用了银联的网络必须支付的成本。而且在此次的跨行查询业务中,银行向银联交付的1角钱仅仅弥补了少量的使用成本,远低于实际成本。这笔费用大大低于国际卡组织的同类收费标准。例如,Visa和MasterCard在中国境内发行的

银行卡,在跨行查询业务中,对银行收取的费用分别接近人民币5角和1元,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收取;而银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免费的,目前也仅收取1角。

  建设和运营一个庞大的银行卡交易信息转接网络,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起步比银联早数十年、资产是银联数百倍、并已经寡头垄断全球绝大部分市场的国际银行卡组织,仍然向成员机构收取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其收费项目多达20多种。相比之下,仅有四年历史、还处于艰苦创业期的银联不仅收费项目少,收费标准低,而且还免费向各家成员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增值创新服务,如:跨行汇款、跨行电话支付、跨行手机支付等等。

  相比银联,长期以来国际跨国公司的收费一直未受到舆论的质疑,而银联在提供服务的前提下收取了一点费用却饱受指责,殊不知这种差异使得诸如银联这样的民族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Visa等国际法卡组织的雄厚财力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收费,利用这些可以斥巨资签明星、投广告,而银联这样的国内公司却受困于财力只能望洋兴叹。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连一点远低于运营成本、并远低于国际卡组织收费标准的费用,银联都不能收的话,在即将全面开放的市场态势下,刚刚起步的、还很脆弱的民族品牌,将会被置于严重的不公平竞争的劣势,使得民族产业很难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作者介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筹)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2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