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稳就业、保民生,看政府工作报告的六大金融关注点

解读 | 稳就业、保民生,看政府工作报告的六大金融关注点
2020年05月24日 16:55 中国银保监会

买银行理财吃亏上当?遇到银行霸王条款?告诉我们帮您解决并赢取1000元现金大奖。

5月22日上午,一系列“硬核”金融支持政策伴随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发行特别国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强化保险保障功能、扩大出口信用保障保险覆盖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稳就业、保民生,反映出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是为了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与金融相关的内容也大多体现了这一重点。”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

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

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明确,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可给予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罚息。对于少数受疫情影响严重、恢复周期较长且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微企业,如果企业有更长期限的贷款延期还本需求,银行可与企业协商确定另外的延期安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持续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提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这意义非常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认为,“主要是为了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目前来说,疫情冲击影响下,小微企业受影响最大,经营也是最困难的,小微企业又承担着就业特征。保就业、保民生,首先就是要保市场主体。”

记者今日从银保监会获悉,截至4月15日,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实行延期。银保监会还同时督促和引导银行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针对性、优惠性的金融服务,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出台一系列政策围绕突出点面结合、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截至5月8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信贷支持超过2.96万亿元。

鼓励银行为企业合理让利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银保监会此前就加大监管考核力度,督促银行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稳定信贷供给,努力实现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户数不低于上年的“两增”目标。要求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0年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力争不低于30%。努力提高信用贷款和续贷业务占比。

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这一表述相较于以往“敢贷、愿贷、能贷”的表述更着重强调了“降价”。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设定了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的指标,并提出了银行合理让利的建议。这也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特别表述、新的安排。”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说,“在货币政策基本上相对宽松的基础上,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政策力度,并适当削减融资成本,真正做到让利于企。”

对于“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的表述,温彬在解读时也强调,金融机构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持续深化LPR改革,让利银行点差,有效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行,扩大信贷支持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

记者了解到,银保监会正进一步引导银行机构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疫情发生以来,多家银行均下调了湖北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利率0.35-0.5个百分点。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解读特别国债时表示:“应该不是直接把钱给企业,而是应该把发行特别国债融到的资金用来注资于一些需要补充资本金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一些城商行、农商行等,也包括国有大行,适度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只有通过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才能让它们更有能力去给企业贷款、支持实体,才能‘四两拨千斤’。”

在李稻葵看来,特别国债的用途主要两方面:一是直接交给地方政府,经过地方政府马上给那些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失业人群,包括短期找不到工作、需要帮扶的外来务工人员。但这些救助实际上需要花费的资金有限,人均发到上万人民币,总量几百亿的规模已经是非常多了,因此量是有限;另一个用途就是注资金融机构。而这也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相符。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政府工作报告在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中提到,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分析认为,从短期因素看,这些不利因素仍会对下半年经济产生影响。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具有超强的弹性和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持续释放强劲的需求拉动力,从发展空间看,我国地区发展结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发展梯度效应明显,各地区发展潜力在不断释放;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生产体系完备、产业链完整,应对疫情冲击的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很强;以创新研发为基础的日益成熟的产业体系,持续打造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还有,2020年以来,中国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将充分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进一步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也在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中提到,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对此,刘伟充满信心。他说:“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反周期和危机管控能力很强。一是中国特色的宏观政策体系,能够将短期波动与中长期增长合理布局起来;二是中国政策空间很大,对于一揽子扩张计划的规模,完全有能力与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冲击的深度来匹配;三是中国政策协调能力很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投资、消费、价格政策协调配合,能够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具体到银行业保险业,银保监会也在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的同时,持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提升风险抵御能力。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抵御风险的“弹药”较为充足:银行业贷款拨备总额达到6万多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8.5%,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5%,高出最低资本监管要求6.5个百分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银保监会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增提拨备、补充资本等措施,进一步加高加固应对风险的“堤坝”。

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尽管货币政策着墨不多,并且强调是灵活适度,但是关于‘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的表述,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要综合化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货币投放的力度,预计今年的M2增速会围绕两位的增速浮动。”李建军分析表示。

对于“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新提法,温彬建议,央行可以采取扩大抵押品范围、适度提高抵押率等方式,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可能将围绕再贷款设计,这将直接带动国有大行进一步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完成《报告》设定的“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的目标——2019年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53.1%,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35个百分点,均超额完成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透露,下一步,央行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在确保总量力度足够、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向中小微企业倾斜三方面进一步发力,对冲疫情影响,服务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局。

1

总量力度足够。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逆周期调节,把握好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实现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应对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2

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继续通过央行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LPR进一步下行、加强利率定价自律管理、银行让利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行。

3

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在继续发挥好前期出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的基础上,抓紧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刚刚宣布的稳企业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至明年3月底,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聚焦民生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政府工作报告在“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提出,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这句话虽然只有八个字,但是含金量非常高。”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强化保障功能就要坚定地让保险回归保障本源,同时创新保险产品,改进服务方式,特别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提供保障,这也是国家对保险业提出的新要求。

事实上,保险保障功能在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提到,从2018年的“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到2019年的“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再到2020年的“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表示,保险保障功能被多次提及,这是国家交给保险业的任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未取得全面胜利,国民经济也要恢复,这些都需要保险给予一定的支撑,保险业要通过保障功能让百姓受益,让中小企业受益。

在周延礼看来,强化保险保障功能,保险业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切入,一是以科技为支撑,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稳就业、保民生”,聚焦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三是聚焦国家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主动对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新型保险,同时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提升服务效率。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民生相关的内容也与保险保障功能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在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方面,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做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

“保险业应该从中看到机会,积极参与民生保障,发挥一定的保障补充作用。”周延礼表示,保险机构可以开发一些针对不同群体的,尤其是弱势群体的保险产品,使他们能够享受更加全面的保障。

扩大出口信用保障保险覆盖面

政府工作报告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中指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这也是出口信用保险连续第六年被提及,凸显了其在助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保险业积极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服务保障作用,全力支持外经贸企业复工复产。根据中国信保提供的数据,2020年一季度,该公司支持我国企业出口和投资1353.2亿美元,同比增长9%;向企业支付赔款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服务支持小微企业近8万家。

张琳表示,目前全球疫情爆发的情况下,我国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发挥增信的作用,在企业遭受损失时候的经济补偿也是雪中送炭。因此,我国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保险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外需稳定,支持企业发展,让企业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困难时期,能够走得更稳。

内容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记者:李林鸾 朱艳霞

编辑:韩业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银保监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7 松井股份 688157 --
  • 05-27 博汇股份 300839 --
  • 05-27 浙江力诺 300838 --
  • 05-27 燕麦科技 688312 --
  • 05-26 浙矿股份 300837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