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28%

2015年05月04日 17:24  中国经济网  收藏本文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4日讯 (记者 陈果静) 渤海银行2014年年报显示,去年全年该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全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0.28%。

  目前各家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陆续披露年报,大多数去年的盈利增速都是个位数。渤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盈利增速保持两位数主要得益于净利息收入及中间业务净收入的大幅增长。

  目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渤海银行现阶段的重要战略,在利率市场化加速与监管政策日益严格的形势下,渤海银行不断理清工作思路、加快业务转型发展,在确保收入合规基础上积极拓宽收入来源。2014年,在债券承销、托管和理财等业务快速发展带动下,渤海银行共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26.37亿元,同比增长7.39亿元,增幅38.94%。同时,通过行内有效考核指标引导,保持中间业务收入稳定性的结算、代理等业务取得长足进步,使得渤海银行中收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从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上看,2014年渤海银行占比达到18.64%,比2013年末提升2.46个百分点,中间业务将逐步成为渤海银行利润新增的重要支柱。

  在资产质量方面,去年大多数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均是“双升”状态。截至2014年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额24.7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0%,较年初上升0.9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关注类贷款比例1.90%大大低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逾期率1.14%、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53.25%,指标均明显优于同业水平,资产质量基本稳定,总体信用风险可控。在此基础上,渤海银行还进一步加大了减值计提力度,2014年当年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和应收账款类投资等资产减值准备合计27.13亿元,比上年增加10.94亿元,以确保渤海银行在经济持续下滑的不利环境下有更强的风险抵补能力,为渤海银行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造成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国内经济受短周期调整和中长期增长阶段转换共同影响,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增加,资金链趋紧,违约风险加大。二是区域性风险突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困境,民间借贷、担保圈风险持续扩散,银行业信贷风险在行业和地区分布上呈蔓延的趋势。

  2014年,渤海银行紧紧围绕“严守风险底线、创新转型发展”的风险管理工作主线,主动应对经营环境变化,持续提升风险管理品质,不断完善和深化独立、垂直、集中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按照“业务全覆盖、管理全流程、过程更精细”的要求,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落实风险防控责任制,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调整资产结构,各类风险管控措施得当、有效,各类风险水平较低,总体风险可控。

  突出重点,严守底线,坚决管住大额授信客户风险。一是深刻认识严峻形势,强化风险管理工作指导和部署。面对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暴露,并在行业、地区和客户分布上持续扩散的严峻形势,渤海银行高度重视、严阵以待,认真落实银监会《关于做好2014年不良贷款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多次召开资产质量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就全行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并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分行进行专项调研。

  二是落实重点分行主体责任,加大风险管理指导力度。明确资产质量管理重点分行,下达专项计划就风险防控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加大对重点分行逾期贷款的风险化解工作,加快高风险客户清收与不良资产处置,有效防控大额客户授信风险。

  三是持续监测重点区域和客户风险信息,防范大额授信风险。对长三角等授信风险多发地区开展重点风险监测,并持续开展重点风险客户专项风险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客户风险信息和现状,针对出现预警信息和潜在风险较高的客户,实行“一户一策”,在风险尚未实质性暴露前,果断采取措施,牢牢守住信用风险底线。

  四是加强总量控制和集中度管理,提升信贷组合整体风险抵御能力。实行信用风险年度限额管理,对重点关注领域设定限额指标,实行总量控制,有效防范大额和集中度风险。并持续监测信用风险限额执行情况,针对超限额情况发布风险提示。另外,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对信用风险限额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信贷资源。

  严把关口,调整结构,强化新增授信准入管理。一是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授信投向结构调整优化。在对利率市场化、融资平台新政等多项国家重点政策,以及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小微企业等多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年度授信指引和电力、港口、物流等9个行业授信指引,修订了小微、理财、保理、保函等多项产品授信管理办法,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房地产、担保圈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特征,制定了更有针对性的授信管理要求。同时,针对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制定差异化的区域行业授信策略,提升授信政策的区域针对性。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切实把好授信客户准入关口。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及行业运行状况,对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等行业提出了具体的客户准入条件和管理要求。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严格执行监管部门最新要求,严控存量客户,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继续采取总量控制和名单制管理模式,并在严格贷款规模管理的同时,对非信贷融资实施并表监控。对房地产行业贷款,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继续实行限额管理、名单制管理,密切关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状况,以及跨行业经营、担保情况,适时采取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确保风险总量可控。对产能过剩行业,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加强授信指导,对船舶、钢铁冶炼和加工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采用名单制管理,不介入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新开工项目相关授信业务采用总行集中审批,对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授信项目实行有扶有控、区别对待的授信原则,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行业系统性风险。

  加强排查,有效预警,加大存量风险监测力度。一是持续开展风险排查。组织对十家分行实施了信贷大检查,重点对煤炭相关行业、产能过剩行业、民营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供应链融资、保理融资业务等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对煤炭、化工、贸易、钢结构、金属冶炼、建筑及产能过剩等潜在风险突出行业开展风险监测分析,强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风险排查,组织开展了担保圈贷款及大宗商品融资业务风险排查。

  二是强化风险提示和预警客户管理。对信贷产品风险、行业风险、产业政策风险及单一客户风险及时进行甄别和风险提示。并开发建设了“信贷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测和预警管理,通过落实重点监测和预警客户的风险缓释方案,切实控制实质性风险,促进资产质量持续稳定。

  三是建立新增逾期情况调查制度,强化风险分类管理工作。组织分行对客户逾期、欠息原因逐户深入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分类管理,指导分行及时化解风险。并在总结九级分类制度实施经验、研究借鉴他行分类政策的基础上,对本行信贷资产分类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将九级分类进一步细化为十级,完善了风险分类标准与分类流程,进一步提高风险分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坚持依法合规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手段,通过债务重组、诉讼清收、现金清收、以物抵债等多种形式,开展不良贷款化解处置工作。2014年,渤海银行共完成不良资产核销0.51亿元,有效化解了存量风险。

  一是持续坚持全面、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总监、分行风险管理部和信贷监控部总经理实行总行派驻制。坚持总行集中、统一授权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部分分行存量重点优质客户实施因客授权。同时,按照垂直、独立考核原则,不断优化分行资产质量考核机制,强化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二是落实银监会建立健全“双线”风险防控责任制的要求,建立渤海银行全面风险防控责任制,有针对性地安排总行各类风险相关管理部门和一级分行完善与自身业务管理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成立了上海、北京、广州三个风险巡视组,使其成为渤海银行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有益补充,对全行经营决策发挥重要参考作用。

  2014年,渤海银行按照审慎性原则所做出的调整,将确保渤海银行在经济持续下滑的不利环境下有更强的风险抵补能力,为渤海银行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全行健康转型发展。但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依旧不容乐观、监管政策日趋严格、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等因素影响,银行经营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2015年,渤海银行的风险管理将围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主题,把握“保利润、求发展、控风险”的主线,坚持底线思维,把“全覆盖、全流程、责任制、合规文化”贯穿于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的全过程,继续坚持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调整优化风险管理政策,高度重视交易后风险管理,主动缓释潜在风险,稳妥处置不良资产,努力做到质量稳定和效率提升兼顾、守住底线与促进发展兼顾,确保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目标控制在年初水平,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文章关键词: 渤海银行年报净利润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天津女大学生因乙肝歧视自杀(图)
  • 体育NBA-水花40分勇士1-0 英超-切尔西夺冠
  • 娱乐Baby黄晓明破分手谣言 网曝两人已领证
  • 财经世卫组织:孟山都草甘膦或对人类致癌
  • 科技中央2015首轮巡视移动电信均有高管被查
  • 博客刘姝威:股指上涨的推动力和股市风险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中国734所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李光斗:装逼经济学酝酿出无限商机
  • 叶檀:倾听楼继伟中等收入陷阱的警告
  • 金岩石:牛市正高歌猛进 沪指上万点
  • 钮文新:中央希望股市健康
  • 宋清辉:人民币国际化时代来临
  • 杨德龙:稳增长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 刘姝威:明年沪指涨到万点 没大调整
  • 冉学东:央行降息的压力没有那么紧迫
  • 水皮:创业板泡沫不会自己破
  • 余丰慧:用注册制圆李彦宏们的回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