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19:59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7年12月14-15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金融本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亿百润CEO虞咏峰出席并发言。

  以下为发言实录:

  虞咏峰:大家好,我是亿百润虞咏峰。首先感谢主办方,今天非常高兴连续第二次受邀参加国际金融论坛。去年我们曾提出2017年将是互金行业的“监管元年”,机遇与挑战共存。最近,争议不断的“现金贷”等模式,便迎来了严厉监管的挑战。我们也想由此展开今天的话题。

  通过对“现金贷”及“消费贷”模式的分析,我们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些对金融科技的思考,其中涉及我们对行业风险的预判,也包括金融科技应该如何助力实体经济。

  大家都在谈金融科技的重要意义,其实不论金融科技发展到怎样的程度,都要先把握好大方向,那就是——“金融科技必须助力实体经济”。

  在如何把握好金融科技发展方向的问题上,我想先从最近备受关注的“现金贷”开始说起。近两年来,“现金贷”及“消费贷”模式作为消费金融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强势崛起,规模迅速扩张。这类快捷灵活的借款方式为民众带来了一定的用款便利,但监管不统一,数据不统一,借贷链条复杂,也滋生出一些乱象,存在一定的风险。

  经过严谨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社会还没有进入到能够大面积普及此类贷款的阶段,“现金贷”及“消费贷”业务,需要有范围、有条件地开展,并警惕潜在的次贷风险。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城市化率较低,信用体系远不够完备。以国家统计数据为依据,我们对中国人口按收入状况进行了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社保、有固定收入的,这部分约有3.4亿人,占全部人口的24.82%;第二类是有相对固定的收入的,这部分约有2.9亿人,占全部人口的21.17%;而剩下的约7.4亿,都属于无固定收入人群,他们占到了全部人口的54.01%。

  由此可见,我国仅有3.4亿人有社会保险,这部分人是信誉度相对良好的人群。而剩下一半以上的人都处于“无固定收入”的状态。如果贷款给这些人,将会造成巨大的风险。要判断一个人的信用状况,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成体系的方法,信用数据库也还在构建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有些平台尚且缺乏基础的风控措施,只是“见身份证就放款”,这样的做法违背金融的基本规律。

  试想一下,如果我国十亿无固定收入的人每人都借1000元钱的话,体量就是一万亿元,而这一万亿,再去10个平台借新还旧,体量就会是十万亿,这将是很大的风险!并且,当前的“现金贷”模式并不管控现金的用途,用户可以随意使用。当从多家平台分别借款汇总为大笔款项时,容易流向房市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或流向其他风险较大市场,更易引发次贷危机。

  在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美国仅有三亿人口,城市化率较高,就业率也较高,而在2008年时都形成了严重的次贷危机,我国如果发生次贷危机,后果只会更可怕!美国当年的危机固然严重,但他能够将其分散到全世界,让全世界来帮他消化、帮他买单。而中国如果出现同样的情况,在外部寻求到的帮助将是很有限的,大部分还是要靠自己内部消化,因而将难以承受次贷危机的重创。十万亿的体量是我们扛不起的,我们没有试错的余地,只能从根源上避免这种风险的产生。

  所以,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开展“现金贷”业务,一定要注意范围和条件,把握好“贷款人适当性”的问题。确实有一部分人群是适合此类业务的,那就是大约有三亿多人的“有稳定工作、有社保”的人群。并且,这类模式绝不能面向无业者、学生及社会闲散人员,尤其是学生。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他们还没有收入,更没有还款能力。当前的“校园贷”业务放款给学生,而后又暴力催收。这样的做法不仅有悖于金融基本规律,也违背道德良知,造成的社会问题严重。我们呼吁叫停此类业务,在制止贷款乱象的同时,保护好学生群体;同时提倡开展低利率或零利率的助学贷款,先借钱给学生完成学业,待其工作后再慢慢还款,而不是像“校园贷”这样借钱给学生去超前消费,比如买最新款的手机。

  总之,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对“贷款人适当性”进行甄别,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来进行管控,就会存在隐患。如果面向十四亿人开展此类业务,或许能解决三亿人临时用款的需求,但也可能毁掉所有人的生活。

  要开展这类贷款,确实需要国家层面利用大数据做好管控,控制好其规模及贷款额度,防止贷款规模盲目扩张,防止信用过度透支。

  “现金贷”的扩张速度为什么那么快?——其中一个原因是新客户都来自别的平台,只是在其他平台已经“借够了”,自己还不上,就去新的平台再借一笔,来还之前的债。甚至,有些平台的销售人员,都会怂恿客户去别的平台借钱来还本平台的债。所以,表面上看用户增速很快,实际上却让风险像滚雪球一样,越累积越大。

  并且,一个人从别的平台借钱,还上这家平台的贷款,有借有还后,在这家平台的信用度就会提高,于是就能提高贷款额度。其实这样的信用都是“刷出来”的,最终导致了“空无信用,却越借越多”的恶性循环。

  以这种“借东家,还西家”的做法,就可以一直反复循环下去,将潜在的风险推移到未来。

  举例来说,我国目前约有2000余家平台,在每个平台贷款可贷两周,如果向一个平台借1000元,到期了就去另一家平台再借1000元来还之前的债,如此反复的话,借遍2000余家平台,就意味着最多连续借上十年都不用还钱。。如果中途随着淘汰关掉了1000家平台,这1000元也足足能够维持5年不用还。以上仅是借贷一笔的情况,如果贷款两笔,时间就会减少一半,那么就不是5年,而是两年半后,就可能发生次贷危机。

  由此可见,这种“一人多贷”现象可能造成长期性、社会性的财富透支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层面同样需要借助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予以管控,治理“连环贷”的乱象。

  而我们也看到,监管层已经在行动,现金贷模式已经迎来了严厉的监管。我们也呼吁监管层落实整治,制止信用规模盲目扩大,控制风险。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上来,要让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

  什么是实体经济呢?凡是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均是实体经济,也就是说从服装、农业、房地产,到家电、汽车、高端制造,均是实体经济。不同行业间存在联动,例如,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钢铁、水泥、装修、家纺、家电等一系列相关行业。

  而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做好企业,就能够解决就业问题。先让企业活起来,百姓和企业也都会向国家纳税,支援到国家的建设,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让更多人得到稳定的工作,还有助于增加我国“有固定收入、有社保”的人数。当这一人群的基数扩大,城市化率就会随之提高,城市化的进程也会加快。

  前面已经说过,我国目前的状况还不具备大搞“现金贷,消费贷”的条件,信用的扩张不能“超速”。那么怎样把握这一进度呢?信用扩张的速度要与有固定收人群规模的扩张速度相匹配。随着这一群体的壮大,相应扩大这类贷款的规模。

  当前,我国大力鼓励民众消费,发展消费金融,这种导向能够促进经济的滚动,有助于繁荣经济。“大消费”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但也应警惕“过度消费”带来的弊端。

  过度消费、先行透支消费不仅会成为引发次贷危机的隐患,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加剧环境污染。且民众的集中消费、突击消费,也会造成商家制假造假、哄抬物价等一系列乱象。更为严重的是,提前进入“消费大国”,并不能带动百姓的富裕,反而使穷人的钱源源不断地向富人阶层转移,加剧贫富差距。

  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之下,开展消费金融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过度贷款,借出的钱与个人收入、还款能力不相匹配,造成过度透支消费,也会导致很大的风险。在政策导向下,我国已形成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状态,消费金融、信用贷款可以面向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人来开展。而尚无固定收入的那部分人群,收入难以维持基于“信用”的超前消费。

  为民众提供便捷有效的理财途径,引导他们合理理财,才是符合当下情况的、更为理性的做法。

  借助科技的力量为百姓构筑有效的理财途径,优化国民的理财环境,就是亿百润一直以来所专注的事情。

  我们一方面优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助力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过科技的力量,来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智能风控与智能投顾,真正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实现。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监管层已经联手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共同打造统一的贷款数据库。未来我们的贷款数据都可以接入这一数据中心,使贷款监管更加有效。我们认为确实需要一套有效的贷款登记制度,平台贷款必须得到数据中心的批准方可放款。

  综上所述,在这个时代中,金融需要扛起支持实体经济振兴的重任,金融科技的相关研发,更要助力主体经济的发展。我们也呼吁行业同仁共同努力,挖掘新模式,研发新科技,齐心协力推进“普惠金融”的实现。让广大民众拥有一个良性的投资理财环境,利用健康的理财方式,使财富稳健增值,既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分享到社会发展的红利!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