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11:21 新浪财经
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唐睿思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唐睿思

  新浪财经讯 2017年11月16日-18日,“第十九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深圳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聚焦创新驱动、提升供给质量”。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唐睿思先生出席并发言。他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这也是很多西方世界人并未完全意识到的,在过去的十年以及未来中国投入研发的投资真的是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

  以下为会议发言实录:

  唐睿思: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代表麦肯锡公司来参加活动,两个星期以前我准备在这里讲中文,但是我的秘书他告诉我,老板,你的口音非常不好。今天我要讲英文,可能明年我可以再来讲中文。

  今天我也想就在创新这个领域分享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我不会讲太多技术的细节,因为各位都是技术大咖,我在这里可能从咨询的角度一个从上往下的角度来分享。

  首先我强调三点,我们会关注三点,麦肯锡所关注的第一点就是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这也是很多西方世界人并未完全意识到的,在过去的十年以及未来中国投入研发的投资真的是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中国不断地在增加它的研发方面的投入,中国要真的能够完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未来这个数字会14%到20%。背后每个企业大家都在为中国研发投入的增加进行贡献,也包括跨国企业,他们不断地增加他们的投入和投资,而且甚至在翻倍,我们能够看到在中国有20%的研发贡献都是来自于研发,他们也是把中国视作他们研发中心。

  风险投资在过去的十年还是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是在过去五到七年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在VC的行业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多的投资让我们感到很震惊,但是的确是这样,很多风投都进入高科技企业,中国在全球主要的资本投资我相信也在全球排名前三,包括金融、应用科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风投的目标点。

  我们在中国接触到很多全球化的VC和国内VC业的青睐,我们现在看到中国是一个研发的大国,而且我觉得要赢得走向未来的竞争大战的战场,创新也越来越难,因为标准已经被提高。很多提到AI提到物联网、无人驾驶,所有这一切不仅是传统IT行业本身创新,你不能在一个层面上进行创新取得成功来赚钱,因为这代表着是一组新的创新的规则,如果你想要在这些技术背后成为成功的引领者驱动者,要在这样的充满竞争的创新市场上要保持中国在创新和高科技方面成为全球的领导者,我们要如何致胜?有六大法则。

  技术致胜,我们关注是创新体系,不仅关注公司本身,而且这个代表着我们每个人是不是有能力去影响整个生态,而且你对于生态的影响要比过去更重要。而且要强调人才,中国真的是要有人才的宽度也要人才的深度,这中间也是有不少的挑战,另外也是需要产学研之间进行紧密的合作,并且把实验室的产品带到企业,这也是我过在斯坦福大学所经历到很多,也是我们成功的秘诀,最后要有耐心,因为这需要长期的投资来实现架构上根本上的改变,这些技术能够致胜。要在一个长跑当中获胜是要有耐心。

  我做的有点简单,因为我做的是咨询工作,不是做技术深挖的,计算机行业、手机行业可能会有人提供硬件、一些具体材料、部件核心技术,也许你在其中一环做好就赢,现在整个行业的架构很成熟,现在我们进入到一系列的所谓并行的技术转移,转移到云上,迁移到IOT,有些甚至没有办法深入了解的。对于我们整个产业行业而言,最后要赢得这场转型的旅程要实现系统层面的变化,对于在座的各位我讲的有点简单,我会强调要在整个技术战上都能够实现卓越,包括不仅每个人;其实这背后代表的就是这一场战争大家都要在这中间,谁赢得平台谁赢得战争,我们知道很多人都在打造各自的平台。

  这也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也许对于中国一直说有IP,有黑客,可能发现如果大家去算一下,作为中国的企业,如果能够在世界上其他的90%的一些地方获得成功,很多研发中心把他们的研发重点放在中国,希望利用中国的人才把他们的贡献输出到世界其他地方,但是不容易,中国也要考虑未来是不是能够有效地去证明他在创新领域,包括在这部分的IP等等的领域能力成为领先者。

  我们也是找了世界上100个高管总监,他们回答的时候我们会问你们的应用AI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他们说缺乏人才和知识,政府对于中国2025的推动力度很大,是希望能够支撑转移转型的过程中的基石,包括政府也提到我们发现有一个三千万的缺口,这是在这个行业里面工程师很大的缺口,这是我们需要去填补的,在这里面工程的人才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从学校毕业,背后也是需要本身已经非常有经验的人才能够继续在这个阶梯上走,人才需要不断的发展,队伍需要不断地扩大,当我们遇到成本优势已经不再是中国的最大优势,中国技术的成本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同样是采访了很多在中国管理研发中心的人,他们也管理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也会问他们在这两个团队中他们的生产力的差别,他们认为工程生产力差不多,可能中国的一些人才成本更低,但是我们预计他的成本会一年会有5%到10%的提高,中国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渴望很大,如果是管理中国的研发中心,管理一家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人才的问题或者潜在的问题。

  这里不仅只是代表打造人才库存,也代表着需要足够的耐心,不仅是找到年轻的人才,背后也要有突破性的想法,甚至要花上20年的时间和经验才能思考从来没有发生的事情,这是非常简单的例子,是来自人工智能促进协会,也是包括李开复所推动的,我们从全球的角度也看,人工智能中国只有两个,其他的是有287个,要走向创新金字塔之颠中国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是我还是很乐观。这是中国研究人员对于前一百种人工智能期刊的贡献百分比,100家期刊有大有小,但是它所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的研究人员在这样的新技术领域里面所做出的投稿量和贡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

  我之前在硅谷投了半导体设备知名的设计师,当时他告诉我,我们在中国希望能够打造研发中心,但是完成之后还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所谓的基于物理特性的检测算法,所以我再次会强调就是耐心以及耐心资本,可能我们花了这个钱很难接受20年之后才出效果。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投资回报的周期往往都不短,中国的移动游戏、手游投资回报期之短超乎我们的想象,如果你开发电动汽车的电池,如果要做一个半导体的工艺流程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才能够收回投资,这背后也代表着资本分配,也包括人才的分配。

  我是非常乐观,但是整个游戏标准的水平,都是在短暂的提高。

  第三,在一个全球化的浪潮当中,我们感受到高科技的从业者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我们都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括从全球的角度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消费群的主力,我们也能够看到有一些衡量全球化扩张的传统指标走向停滞,这个图有一些证明,我们也看到一些地缘政治是最大的风险因素。我们再讲一下自动化,对于中国来说相关度很高,现在的工作岗位很多都能进入无人化,将会影响四亿人的工作岗位,在最右边的最小的气泡就是在中国的成千上万家技术公司里面,在零售行业里面在制造行业里面,分别是这些可以被取代的工作岗位的数字,你可以看到这些气泡就是这里面的工作岗位都会被一些无人技术或者一些自动化或者机器人所取代,我们这个行业是崇尚技术发展的。

  我的确想说,我们还是保持乐观,尽管现在出现了这么多的新的浪潮,我们调查了两百家中国公司,然后让他们选选他们希望跟谁合作,他们希望都是跟全球的巨头合作,这就是在国际之间进行协作,我们能够在整个行业看到这个趋势,能够为不同的行业提高基础,谢谢这就是我的介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王嘉源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