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10:11 新浪财经
唯众传媒创始人兼总裁、《开讲啦》与《波士堂》创办人杨晖 唯众传媒创始人兼总裁、《开讲啦》与《波士堂》创办人杨晖

  新浪财经讯 由《中外管理》杂志社主办的“第26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于2017年11月15-17日在北京举行。唯众传媒创始人兼总裁、《开讲啦》与《波士堂》创办人杨晖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晖: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我们今天来谈管理,管理至少来自于两个象限,一个象限是硬管理,还有一种是软性的,我们今天要说的企业家精神就属于软性的层面。

  “企业家精神”是在2017年第一次写入政府报告的,我想不仅仅是因为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也不仅仅是因为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以来,中国企业家有了自己的企业家精神,更重要的是也提出了很多要求。我给今天的分享起了一个题目叫“70后身上的企业家精神”。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前有狼、后有虎的环境。前,有马云、李彦宏、雷军、潘石屹这些60后的企业家杰出代表。后,大家可以看到胡玮炜、张旭豪、程维等等,他们生于80年代,另外一位戴威更厉害,生于90年代。

  最近某个政府网站上有一个关于中老年篮球赛的通知,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时间节点——生于1982年12月31号之前的人可以参加。什么意思呢?在这个时间以后生的人算青年,1982年12月31号以前生的35岁到45岁算中年,45岁以后算老年。也就是说我们好像还没有好好年轻过的时候,就已经被老年了。这就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机会,也是很残酷的时代。

  既然70后如此不被关注,是不是70后就注定要平庸呢?我们没有60后企业家实业报国的豪情,我们也缺乏80后、90后身上惟我独尊的霸气,我们有什么呢?

  如果说转折点是一个因变量的话,那么70后就是自变量,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本身是自变量,所以我们引起了一个因变量,当我们生在一个新个人主义和新物质主义形成的时期,我们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体制转型而成长的时候,我们自己就注定是个拐点。

  有点尴尬,我经常觉得自己有一点“三明治”的感觉,因为我们承上启下,我们可能真的没有60后那么老成,也没有80后、90后那么大胆,我们生活在很听父母的话,很守纪律的环境当中。同时我们又接触到当下最幸福的时代,我们见得多,看得多,但是我们往往手没有80后、90后那么快,我说我们是“拧巴的一代”。

  拧巴体现在以下部分:我们经常在规则和个性之间游走,我们是特别守纪律的一代,任何场合70后一定不是那个最张扬的,但我们并不是没有个性,我们有底线,很多时候守规矩重于自己对外的张扬。还有,我们很承认现实,非常非常认可物质的必要性,但是骨子里的精神偏好和情怀,经常让我们放不下。这个时候我们内心会有着对精神和物质的强烈的双重追求。我们经常说这个时代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是在70后身上这点会稍微好一点,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看的。

  还有一点,就是谨慎和突破,一方面对自己要求非常苛刻,要求完美,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可能就养成了沉着、谨慎的作风,有很浓的责任意识。同时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富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所以经常我们是在谨慎和突破之间做抉择。这个时候就会造成这样一种景象,我们很纠结,有的时候没有那么霸气,看到一个机会可能不会像狼一样利马扑上去,这可能是我们的问题。

  作为70后企业家,我们眼中的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坦率地讲,在去年去日本之前,我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去年冬天我作为大商学院的导师,带领企业家弟子们到日本东京游学,去了东京大学和松下先生创办的商业讲习所,回来也给没有去游学的一些弟子们做了微课堂分享。其实就在那次,我在想我身上,我特别认同的和我需要的,而且我已经做到的,我必须今后坚持,没有做到的,我总结了大概五点。

  第一点,我想作为一个媒体人,一个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断创造视频产品的人,我觉得匠人精神是首当其冲的,而且也是我在日本每个行业,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给人感觉非常深刻的一点。我把匠人精神做了十六个字的解读,第一是锁定目标,第二是保持专注,第三是做到极致,第四是懂得取舍。其实在你开始创业的时候,在你开始企业管理之旅的时候,你是很清楚的,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要做什么。但随着社会,随着周边的人的不断变化,你的目标感会渐渐迷失,你开始想我的选择是不是错了?人家能做那么多东西,为什么我不可以?所以你开始渐渐偏离那个初心,开始有点摇摆,你很难保持专注,尤其在这样的时代真的非常难,我自己也是一样。

  当我十三年前从湖南卫视作为第一个走出体制创业的电视人,我觉得两眼一抹黑,都不知道我离开了电视台,我做的节目,我所有的创意交给谁,卖给谁,谁会买单?完全搞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知道我要什么,我知道我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而且我也知道我缺什么。所以我出来之后没有立即创业,首先去北师大读了传媒学的博士,其次,我在全球最专业的财经电视台CNBC工作了两年。在2004年到2005年的两年,可以说我是双城记,导师知道我是一个全职学生,特别开恩,因材施教,能够让我在周一、周二在北京念书,周三、周四、周五到上海工作。在那段时间里,我自己内心有一个想法,特别想做我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电视产品,所以我知道我缺什么,如果真的要创业,我觉得我在湖南台待了十一年,充其量学了很多的专业技能,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电视节目,比如柴净是我发现的,比如说我是汪涵的第一个制片人,比如说我是第一个邀请何炅来做湖南卫视做晚会主持人的人,还有一些节目是我创办的。

  当湖南台全盘娱乐之后,我发现离我的想法特别远,我的目标不见了,所以我准备为自己重新锁定目标,为自己重新去创造条件,但充其量就是个土鳖,你就懂一点电视的专业技能,你并不知道什么是管理。所以我想进入CNBC其实不仅是因为它的高薪水,更重要的是我能在那里学到境外媒体的管理经验。

  因此,我所能够肯定的是,我从体制出来以后没有被这个花花世界所迷惑,也没有被大上海所吓倒,虽然白手起家很不容易,虽然在上海滩要闯出一片天地也很不容易,但是当我从湖南,从长沙来到上海,坐上那班飞机,我看到一个中国最美丽的城市夜景,万家灯火,舱门一打开,我下飞机的时候,在心里想,上海我来了,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我的上海,我这样想的时候觉得我的目标和专注度都没有变,我的自信来自于我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还能吸收更多的东西。

  关于做到极致这一点,我想波士堂虽然在上海地面频道,但是能够成为今天最受企业家欢迎的财经访谈类脱口秀之一,我想本身就说明我们做的比较好,因为已经有十一年了,跟这个公司一样长。

  另外大家看到中央电视台撒贝宁主持《开讲啦》,大家没有看到朗读者之前,很难想象一个文化类节目要怎么坚持,要怎么保持冷静,我觉得也特别简单。当你做了一年下来,你发现这个节目影响了很多人,你发现这个节目给很多人满满的正能量,你真的改变了他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节目的价值,于是你想你有了很多坚持的理由。所以五年下来,在今年《开讲啦》被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为最佳周播电视节目,能够给大家带来不断的信心和收获。

  大家都知道综艺节目挣钱,综艺节目有影响,所有讲的爆款都跟综艺节目相关。但是在我内心,我对爆款的理解不是这样,我觉得真正的爆款要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要经得起时间的洗刷,真正的爆款是真正要给大家最大的价值。只有意思,没有意义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点,不易流行。熟悉日本文化的,尤其刚刚松下的前总裁中文说的特别好,如果熟悉日本文化的人知道,不易流行是两个词,并不是一个成语。不易和流行是分开的,易就是顾问叫移动,改变的意思,不易就是不流动、不改变、不移动、不变化的意思。流行当然就是变化,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词。就是在变和不变之间,我们怎么求得一个平衡,创新不能够没有根基,不能是我们建立在沙子的基础上的一个创新,是肯定不能长久的。

  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想,这个时代瞬息万变,我们真的是来不及,还没有学习,它就迭代过去了。我的朋友罗振宇靠知识付费,最开始是求包养,到今天他养大家,因为他源源不断提供知识,你给他付费,解决更多的问题。

  我们在十一年里头一直在想,我只要清楚我为谁服务,我所有的东西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从当年的新青年,再到波士堂,《开讲啦》要给大家的价值观从来没有变,唯一变的是新青年是作为70后看的,波士堂是做给80后看的,开讲啦是做给90后看的,当你知道你要什么的时候,你还要懂得这个时代本身的变化,你要特别特别的敏感,要能够知道每个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你能在表达方式上做改变,能够顺应,其实很多时候是很容易的,创新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

  先义后利。当我在东京大学听到他们的教授讲这个词的时候,坦率地说我非常惭愧,为什么?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先义后利这个词出自于荀子,在荀子的文章里面有这个词,他说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的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但问题是,我们只是比你们做的好一点,我们只是比你们一直在强调这件事情而已,我觉得所有的人,无论是导师还是弟子们,真的完全坐不住,脸上挂不住,脸红发热。

  其实换成今天的词,就是社会责任感,我们强调企业对于社会的回馈,对于这个社会的贡献,强调企业对于社会的价值,但是不是今天才会有社会责任感这个词。就用刚刚的话束来讲,当年古人说先义后利,今天我们说社会责任感。我想表达的是,社会责任感跟你有多少钱没有必然的关系,其实我们的企业能走多远,我们的企业能做多大,是跟你的格局相关,跟你的眼光相关,并不是跟你现在口袋里有多少钱,银行里有多少钱,是多少负债,你是不是有银行贷款,这些东西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内心的价值观是什么,你的精神内核是什么,这个特别重要,如果你知道了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价值,秉承这样不变的理念。

  2008年时,我的公司才成立两年,2007年就有很多人蜂拥而至,要投你。我一开始就拒绝投资,有一个很著名的投资人就说,杨晖我都追了你六年,花都谢了,你什么时候说同意,其实作为一个现代企业,资本的力量没有人敢忽视,但是为什么不急着要呢?特别简单,作为一个精神产品也好,作为物质产品也好,从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以吃。当你拿到钱以后,接下来是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他给你钱是为了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必须要做一些变形的动作,怎么尽快能把那个钱在原来速度加快,一加快,速度会变形,一加快,有可能失去了义字,做到了利字。

  接下来,这是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一句话,非常通俗,叫慢就是快。我从来拒绝短期的飞速发展,赚快钱,赚急钱。我说的一定不是不发展,而是怎么做深度发展。我自己认为做强做实比做大更加重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日本在全球有25321家百年企业,美国只有1.1万多家,排名第三的是德国,日本最多。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我们不过是沧海一束,绝大多数企业也是如此,我们要选择一下,你是做今天的马云,还是做明天的梵高,在我看来企业就像一件艺术品,不一定是说你做CEO的时候它市值最高,而是你做了一个铺路石,能够把这个企业很好传承下去,难道不好吗?我没有跟梵高对过话,我想他并没有因为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拿到大笔现金后悔,他死的以后他的艺术品那么值钱。我觉得人的生命是物理的长度,我希望企业的生命能够比人的生命更加长,如果你真的这样想,我觉得慢就是快,一定是很适合你的。

  最后是非常朴素的话,就是持续发展。大家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觉得你做电视节目高大上,我卖杯子,我做一个螺丝,这个事情显得非常没有意思,不是这样的。怎么样在深厚的精神底蕴和文化根基下传承发展,提供强大的意志力量,让我们找到持续发展的源泉,找到这样一个动力,因为持续发展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持续发展一定是我们的眼光不仅仅盯在产品上,内部的管理整个系统的建立,可能苦练内功这件事情一定比做任何事情都来得更好更快。

  最后有一句话送给大家,也是我自己特别喜欢,也是希望跟大家共勉的一句话。我认为做企业就是一场马拉松,与其我们在意他是否跑得快,不如在意你是否能跑得更远。如果想跑得更远,我也想把我刚刚说的匠人精神、不易流行、先义后利、慢就是快、持续发展这样几个在我这个70后眼中的企业家精神一起送给大家,与大家公民。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