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1日09:34 新浪财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森

  新浪财经讯 “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于2017年7月20日-21日在成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森出席并演讲。

  毫无疑问,我国正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据推算,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7.35%,城镇人口总量7.9亿人,是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各类城市657个,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谈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时,彭森表示,这是中国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让居民充分享受到了红利——收入增长了,物资丰富了,条件改善了。然而,由于存在发展认识上的局限、发展理念上的偏差等问题,中国城市发展过度依赖于要素资源的投入,城市人口增加多了,但是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更快。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了36%,而城镇人口仅仅增加了8.5%——经济增长了但是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占比更大,2015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为15%,但是能源消耗比达到了23%,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耗的增多,由此带来的城市病也愈发突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城市面临的关键和挑战。

  彭森认为,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城市发展依赖大量外来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结束,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对未来城市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依赖能源、资源、要素投入的城市发展道路已经走不通了,从全球范围来看,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城市应对挑战赢得未来的新举措。未来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度加大,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还会涌现出更多的新需求,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能,也为世界各国和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在谈到“一带一路”倡议之下的国际合作空间时,彭森认为,在城镇化发展领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共同的基础和一定的互补性。“我国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是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特别注重解决社会事业发展问题,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我国一些社会事业的发展指标要高于经济发展的总水平,这些方面的经验对于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意义”。

  在彭森看来,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设施的建设让更多偏远地区的人口摆脱了贫困,交通先行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经验,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在全球是领先的,拥有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具有强大的建设能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据此,彭森建议,第一,在“一带一路”的实践中,将城市作为合作的主体,通过城市间的合作带动企业间、机构间和个人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自城市间的互补性、差异性和共同目标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谋划和推动合作项目的落地。第二,拓展城市合作的领域,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不断优化城市的外部条件,以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手段夯实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强化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改善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推动智慧城市应用技术和实践经验的交流合作,推动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治理和建设方面的应用,鼓励节能环保绿色的新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倡导低碳节约的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紧凑型的城市建设,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第四,打造城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城镇化国际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围绕城镇化合作重点领域制定合作战略,打造城市的咨询机构、智库、媒体等多方参与的城镇化交流合作平台,提供信息平台,务实推动城镇化合作深入发展。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