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6日14:37 新浪财经
张晓波教授做客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 张晓波教授做客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

  12月3日晚,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第二十一期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报告厅举行。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作题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未来改革发展”的报告。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主持。

  海闻教授首先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态势。他指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5年低于8%,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长期趋势,即经济体经过较长时期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后,其增速自然会回落;二是2008年之后的全球经济周期对中国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2009年出台的4万亿刺激计划使得情况更加恶化;三是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随后,海闻教授探讨了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硬着陆”是指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并出现大量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大量资本外流等现象。海闻教授强调,由于中国经济仍处于“起飞阶段”,同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的调控能力相对较强,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向好,“硬着陆”不会出现。

  海闻教授进一步从改革视角分析了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第一,需要促进市场发展的改革。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特别地,目前面临的产能过剩不完全是经济因素造成的,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是改革的重点;针对产能过剩问题,还要兼并重组和淘汰“僵尸企业”,控制对过剩产业的贷款投资;同时,对于短缺产业,要放松限制、降低成本,并加大力度增加稀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应强调市场发挥基础作用,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财政改革。地方政府税收制度是导致中国企业小而全的重要原因, 75%的地方税收来自于生产领域,地方政府必须招商引资,这导致各个地方政府重复建设,因而通过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改革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势在必行。

  第二,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改革。户籍及相关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制约着城镇化。要促进城镇化,土地应该流转起来,户籍制度也应当放开。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住房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带动传统行业发展,新城市建设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城市化带动消费上升。城镇化必然伴随着农业人口的下降,因此户籍相关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都亟需改革。

  第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改革。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产业结构将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再转向服务业经济。服务业一方面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另一方面为产品生产提供服务,使得产品的附加值大大增加。医疗产业和文化产业将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两大服务产业,医疗行业一定要加快开放,文化产业要减少管制,教育体制更要改革。而对制造业而言,研发和技术创新依然是主要问题,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是制造业走出困境的一剂良方。

  主讲嘉宾简介:

  海闻,经济学教授,现任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1991年获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国际化城市建设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欧美同学会会长。曾获中国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北京大学十佳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终身成就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通讯员 毛海欧 朱紫雯 殷锦炎 张玉琦)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任琳贤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