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15:35 新浪财经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吴欣望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吴欣望

  新浪财经讯 8月10日消息,中国新财税主义论坛日前召开,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吴欣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吴欣望对高连奎提出的增加税收总量的观点提出了一些疑问,她表示,我们在GDP大蛋糕里面增加税收,虽然可以为进一步的政府支出提供资金来源,但同时肯定会从总量上挤占一部分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中国的消费支出在世界上偏低,如果挤占的话那么GDP的结构是否会不合理。我们国家目前民间投资下滑很厉害,如果征税这部分投资支出是不是进一步下行。  

  吴欣望表示,高连奎的论文是一次勇敢的创新,我们国家的财税改革肯定是要改的,进入改革的正轨之前任何勇敢的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对于高连奎的文章,吴欣望也提出了一些疑问。

  第一个问题,主张对税收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有增有减。尽管有增有减,但是税收的总量会增加,税收总量增加肯定会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宏观经济学里面有基本的常识,GDP大蛋糕是由4亿块组成,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国外进出口的支出是推动GDP增长的四驾马车。我们在GDP大蛋糕里面增加税收,虽然可以为进一步的政府支出提供资金来源,但同时肯定会从总量上挤占一部分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中国的消费支出在世界上偏低,如果挤占的话那么GDP的结构是否会不合理。我们国家目前民间投资下滑很厉害,如果征税这部分投资支出是不是进一步下行。随着税收总量的增加,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是下降,进出口减少,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是税收的增加导致四驾马车中的三架跑不动,如果提出增加税收总量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构调整,总量增加会不会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风险。

  第二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的人感受到发展的红利。基础医疗和基础教育,基础社保等基础公共开支是有必要的,把它建设好。公共开支的钱是不是一定来自征税。前面几位老师说来源不一定是来自征税,发货币,政府借债和发展慈善都可以解决公共开支的问题。可以从政府的其它收入中挪过一部分钱用于公共服务的建设,现在有一些政府的支出效益非常低,可以砍掉用来搞公共服务。可以从国有企业的收入里面拿出一部分搞公共建设,即便提供公共开支加大政府支出,是不是一定要征税,这需要进一步论证。

  吴欣望认为,税收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文章中有一些被夸大,经济增长现在很多人的共识就是来自生产与创新和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这是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好的财税政策就把经济拯救,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主流的宏观经济学的教科书里面把财税政策,政府收钱用来开支买东西,认为这个作用是不敢改变经济增长的,只是影响当时短暂时期的社会总开支以及经济增长,只是引起了波动而已。如果要把税收政策的作用说成是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很大的作用,甚至拉动经济走出危机,是不是需要多一些论证。

  对于吴欣望提出的疑问,高连奎进行了回应,他说,为什么减税反而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只有加税才能促进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好问题。中国减税和美国减税是两种方法,中国是比例税,根本不需要减税,中国的税主要就是企业交的,本身就是按照比例交的,企业效益不好不需要交税。你有亏损交什么所得税,中国经济效益好的时候才能交税,倒闭的企业不需要交所得税。美国减个人所得税,中国本身就是有自减税的机制,税种机制自动减税的,没有必要再人为的搞减税,不减税已经减税。

  高连奎表示,为什么要增加税收才会使经济增长呢,中间有很多的问题。政府生产和私人生产,私人生产永远是属于过剩状态,政府生产永远处于短缺状态。政府修路很多照样堵车,因为公共产品永远是短缺的状态。高铁修了半天还是满足不了需求,高速公路修了半天还是满足不了需求,没有说闲置的时候。市内的公路永远都是堵车的状态,一修路老百姓增长的需求很快,修一点经济增长量点,老百姓的需求扩大三点,永远赶不上老百姓的需求。但是私人企业扩张这是成倍的扩张,政府扩张是有约束的,这是一点点的扩张,扩张不了很多。公共产品一旦增加了以后,跟私人产品会达到一种平衡,经济危机可以避免,就可以达到交换的平衡。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