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调控期还在买卖房子的人

那些调控期还在买卖房子的人
2018年03月05日 11:44 《法人》

  那些调控期还在买卖房子的人

  文 《法人》特约撰稿 老猫

  今年我是因为要换房,才折进了房屋买卖的潮流中,结果躬逢盛世,赶上了大调控,搞得悲喜交加的。

  调控前,中介给我发了一个顺口溜,写道:去年没买房,今年剩首付;今年没买房,明年住车库。大概是说房子涨得太快要我快出快进吧。后来调控,口风就变了,建议我别着急下单,俩月之后,就有便宜可捡了。

  个人的悲喜就不说了,因为每当我跟周边朋友吐槽的时候,大家都兴致勃勃,一些人还挺开心的。隔岸观火嘛,热闹不嫌大,没幸灾乐祸就算好人了。我就说说这小半年一路连滚带爬下来,看见的各种人等。说别人的事,心里可能会更好受点儿。

  2016年3月开始,北京楼市开始调控。当时,最倒霉的就是那些刚签了合同、交了定金和中介费,但还没有网签的买家。难住他们的是贷款额度受到了突发限制,首付增高,一时半会儿拿不出这么多钱,交易眼看着就要黄了。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发文解释,因为调控政策而导致买方无力购房,交易无法进行,买卖双方都不担责,定金要退还。但依旧有卖家拿着定金不放——卖家的担心也不是全无道理:调控了,你突然不买了,我的房子今后再卖,跌价危险增加,我的损失谁担啊?所以,定金我不能还。

  对于突发的调控,中介的表现也千差万别。有的中介是有承诺的,不管原因如何,只要交易不成,服务费全退。也有的中介则拼了命地维持着交易,劝卖房的降点价,劝买房的加点钱,总之是努力把黄了的事情抢救过来。还有的,就和买家讨价还价了,退你一半行不行?不答应就耗着。

  中介好不好,平时怎么吹都没用,关键时刻显本色,老板格局大小,一调控高下立判。当然,买家也不是毫无办法,最简单的是告诉中介,不还服务费就去建委举报。一提建委,中介麻溜就范,一切都好商量———这个办法,是中介自己的业务员告诉我的。有事没事,都怕查。

  别小看中介服务费,当时高的收到交易总价2.7%,一般都2%以上,有的比国家税收都高。跟中介聊天,中介说,昨天有个老爷子在他们店里哭到半夜,原因是老爷子想给儿子买房,用儿子的名字签的合同,为了锁住房子,拿了50万定金。没想到调控了,银行一查贷款记录,儿子多年前在外地贷过几十万的款购房,这下子老爷子算盘落空,贷款下不来了,卖家不退定金,老爷子是真急了,哭天抹泪。

  50万搁老爷子那里不是小钱,值得一哭。

  最后这事怎么解决的,没人告诉我。反正在5月的时候,我和一位专业的房地产律师聊起此事,她说,还真是神奇,受到调控政策影响的“在途合同”不少,真正闹上法院去解决的,比例却很低。大多数买卖双方和中介,都能自行解决问题。看来着急上火是真的,但民间对这种天大的变故,消化能力还真强。

  除了拿着“在途合同”嘬牙花子的芸芸众生外,愁眉苦脸的还有一批想卖大房子的人。什么叫大房子?就是房本面积超过140平方米的住宅,官话叫“非普通住宅”。买这类房子的,大多是“改善型”,活到三四十岁了,想卖掉小房,贷点款,换个舒坦点的大房子。调控新政中,有过贷款记录的人,买这种房子只能贷20%的款,可要是买139平方米的“普通住宅”房,就能贷40%。这么一来,139平方米和140平方米,就有了云泥之别。这段时间,手里捏着大房子想出手的人,想必是心里苦,单价远远比“普通住宅”低了,可还是少人问津。如果倒霉,房子是五六层没电梯的,那就更难卖了。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最惨的是手里有商住房的人。我就见过这么一位——他在东三环有一套商住房,准备卖了,拿钱出国走人。当时调控政策刚开始,许多拿了钱想贷款买大房子的人一把走空,怕钱砸手里,转过头来开始买小房子,那种黄金地带的商住一居一下成了香饽饽。头天有人看房,第二天就想找他签合同,没想这哥们儿灵机一动,觉得何不趁此良机涨上20万呢?于是,那个合同愣是没谈成。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商住也调控,而且控得死死的。不知道这哥们儿房子没出手,出国花什么。

  其实,我挺佩服那些在调控之后还出手卖房的。这时候还卖房的是两种人,头一种,就是觉得调控不调控和自己没啥关系。另外一种,就是有急事非得用钱的。我们这边,北五环和六环之间,前些日子出了一套139平方米的三居室(多好的面积),三层(不错的楼层),满五唯一,标价510万元,但有个条件,买方必须先支付80万给他应急。中介问我买不买,我算了一下,手头现金不够,就说450万我能拿。没想到几天之后,中介真的告诉我,价格已经谈到475万了。当时把我给馋坏了,可最终还是因为账算不过来,没能下手。我只想说明,至少现在几个月,砍价容易多了。

  还遇到的一处房子,是在三环边上的一个一居室,我去看了,小区特别安静,楼道里也没有小广告。房间朝南带电梯,满五年的老公房,推开窗子,外面一片花园绿地,小桥流水,没有遮挡,属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房主标价是390万元,因为着急,很快谈到370万了。这在几个月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很多成交的房子几乎没有谈价钱的空间,能磨下个一万两万就很不错了。中介跟我聊天的时候说起了窍门:你现在想买二手房的话,就买那些调控后新挂牌的。不急着用钱,谁现在卖房啊?价格不高,杀价也容易。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依旧沉溺于旧有思路,脑子转不过弯儿的人。我就遇上过一位卖家,房子不错,也挂牌销售了,买家看中,想和他商量价钱签约,那位却拒绝见面,理由是:我们要换房,必须先买到合意的房子再卖。

  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搁调控前,这个思路没错,因为房价在涨。先买后卖的连环交易合理,若是先卖了再去买,没准买的房子就涨价了,容易亏。可现在调控了啊,交易萧条,现金为王,卖了房子再去买房,手里有现金,砍价都硬气。晚几天,可能对方的房子就能掉个十几二十万的。怎么这个账算不过来呢?气得中介把这个房子下了架,房主进了他们的“黑名单”,算作“无诚意出售”一类。

  出台调控政策,打击炒房族,我非常支持。炒房那帮人,在市场上也不太受待见。对炒房族,是有识别标准的。你看那房子,去年刚交易过今年就拿出来卖的,十之八九是炒房的,反正税费是买家出,他们也吃不了什么亏,这是做短线的;还有就是房子捏在手里好多年,拿出来还是个毛坯房,除了价格翻了番啥都没变,这基本可算作做长线的。另外一种,一会儿想卖一会儿不卖,昨天谈了价格今天又想变卦的,则是炒房族中最低级一类——手里没什么钱,哥儿几个凑钱炒房,结果在出手的时候意见不统一,才导致来回变卦。这几种房子,最好少碰,就让他们先憋屈着吧。

  不过话说回来,谁变成蝎子都蜇人。我就常想,要是20年前,我手里有笔钱,我能忍得住不炒房吗?恐怕不能。我没炒房,肯定不是因为德高望重,就是因为没钱,所以就没挂那根弦。房子这事特别勾人,也真上瘾。再说了,那时候炒房又不犯规,凭什么不炒啊?很多事不是道德问题,是本能问题。这事儿,真没高尚可言。

  当然啦,也有里外里都装好人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怎么都占理怎么都不吃亏的。

  比如那些写公众号的。只要房地产一有风吹草动,这帮人就特兴奋,一天好几篇儿往外撩,一会儿说楼市拐点到,有房赶紧抛;一会儿说现在该抄底,房子以后还会涨。没有准态度,一天一个样儿,还个个都跟先知似的,居高临下,振振有词,那口气,好像不信他就死定了。你是发改委有内线还是住建委有内线啊?其实,楼市到没到拐点,有没有泡沫,今后是跌是涨,市场说了都不算,你们说了就更不算了。建议大家别信这些口吐莲花的,房子只要自己住,跌涨由它去,清风过山岗。如果还有靠房子挣点钱的心,也别看那些公众号,最该看的是新华社消息,然后,自求多福吧。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