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1日14:12 英大金融

  硅谷银行:刀尖上的高手

  专注服务高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硅谷银行无疑是在刀尖上行走。而它了解高科技,通过投资风投机构,充分了解企业,打造了自己的“圈子”,目前来看,硅谷银行在刀尖上走得还挺稳。

  文 | 宋玮 李卓

  世界上众多的银行中,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显得有些另类。

  另类之一在于,它专注服务于高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风险高,似在刀尖上行走。

  另类之二在于,在有抵押才能贷款的商业环境下,它愿意为这些轻资产的初创企业提供债权融资,对想尽力保留股份的企业而言,颇有侠义之举。

  另类之三在于,它的业绩亮眼,自1993年以来,硅谷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高达17.5%,远高于美国银行业12.5%的回报率;风险控制做得不错,2015年年报也显示,其不良贷款率为0.73%,在刀尖上走得还挺稳。

  1983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硅谷银行自带地域特质,崇尚创新,敢于冒险,用做风险投资的思维来做银行,成为支撑硅谷活跃创业活动的重要力量,脸书、推特都曾是其投资对象。

  服务创新与冒险

  除10%投资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酿酒产业外,硅谷银行90%的业务都是针对高科技初创企业的投资。“高科技”、“初创”,这些词汇蕴藏着些许独角兽的色彩,但也暗含失败的可能。与其说硅谷银行服务的是高科技初创期的企业,不如说它服务的是创新与冒险。

  除此之外,硅谷银行还只服务企业客户,不涉及零售业务,个人无法在硅谷银行办理存贷款业务。

  表面上看,这些好像都只能增加银行的风险。“我们专注服务高科技,是因为我们了解”,前CEO魏高思一语道出硅谷银行这样选择的底气。

  硅谷银行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队伍,分阶段分行业地对企业进行专业细分,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在信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网络服务和生命科学等垂直领域,硅谷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并占据该垂直领域相关金融业务60%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选择初创期的企业,硅谷银行也有自己的考虑:萌芽期企业风险太大,银行资金恐不能承受;成熟期企业融资方式较多,贷款利率不高,对银行而言盈利性较差。初创期企业有一定的成长和发展潜力,对资金渴求较大,在保证风控的前提下,可以为银行带来最大的收益,成为硅谷银行的目标。

  风险管控三道关卡

  关于硅谷银行与一般银行的区别,业内有这样一个段子:

  如果你确认拿到了红杉资本400万美元的融资,然后找银行借贷100万美元。一般银行会问你:“红杉是谁?”而硅谷银行会说:“钱已经打到你账户上。”

  硅谷银行基本没有营业部,网上操作程序简单,业务处理很快。从这则段子中,也可以看出,硅谷银行在服务企业方面与风投机构的密切联系。

  仅仅在美国境内,就有数十万家小型科技企业,其中,近90%的企业发展潜力有限,无法扩张成大型企业,另外一万多家科技企业,它们不仅发展速度极快,本身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少,对于经济形势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一万家就是硅谷银行想要投资的企业。

  获得风投机构的投资,是企业发展潜力的一个证明。全美2/3的风险投资企业都与硅谷银行有合作,并与红杉资本等中国风险投资机构往来密切。硅谷银行对各风投机构的投资能力非常清楚,借力风投机构成为硅谷银行甄别企业的第一步,即只向风投机构投资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今年1月,EpiBiome,一家微生物工程企业从几家对冲基金处实现A轮融资600万美元,6月,即从硅谷银行处获得100万美元的债权融资服务。

  在确定一家初创公司是否值得提供信贷服务时,硅谷银行会通过各种途径做详尽调查。经过近三十年的积累,硅谷银行有一套非常复杂的、经过验证的、针对高科技初创公司的风险评估体系,这套体系对传统的审核标准权重不高,更为重视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团队经验与背景、产品体验以及投资人的背书等。在硅谷银行看来,只有做到风险投资级别的尽职调查才能保证投资风险可控,继而保证投资的企业今后有能力偿还贷款。

  在美国,所有风投机构支持的科创公司当中有50%也是硅谷银行的客户。风投机构、初创企业和硅谷银行的尽职调查,三方面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将风险投资降到最低。

  做债权 也做股权

  在服务初创企业方面,硅谷银行有股权和债权两种投资方式。

  高科技初创企业,多为轻资产类型,很难通过资产抵押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初创期企业,股份估值较低,仅通过风投融资,企业发展壮大了,股份也被稀释了的案例也不少。硅谷银行提供债权或者债权加少许股权的融资方式,对初创企业而言,颇有侠义之举。

  在进行债权投资时,硅谷银行有专业人才分行业分阶段追踪企业,并在十几年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自己的信贷风险评级模型,针对初创期企业贷款风险比较高的情况,采用减少对其贷款比例和数额的方法来降低银行风险。银行也会对发展比较成熟的科技企业提供贷款,通过对不同风险暴露程度的企业的组合投资,对银行的风险进行高效的管理。

  硅谷银行投资Quintessent通信公司,就采取了债权投资方式,以较高的贷款利率贷给公司作为信用风险溢价,并在其后对其密切关注,于2001年对其进行第二次投资,提升其借贷便利额度至700万美元。

  在债权投资中,硅谷银行的放贷方式值得一提,它不似传统银行一次放款,然后收息,而是采取信用卡额度授权模式,给予一定的贷款额度,企业在这个额度内时用时销,使用多少资金收取多少利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初创企业的利息负担。

  股权投资多是联合风投机构一起运作。2008年,在对通讯公司OpenCloud进行投资的过程中,硅谷银行联合了Advent、No 8 Ventures和Motorola Ventures三家风险投资企业对其进行了1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在OpenCloud完成第二轮融资后,硅谷银行与风险投资基金一起参与到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并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后续的融资渠道。

  除了直接服务于高科技初创企业,硅谷银行还采取间接的方式,将资金投入创投基金或者风投机构,由风投机构进行投资,并将回报返给银行,其中初创企业不会与银行有投资方面的接触(不包括银行对投资的企业进行的投资以外的银行业务)。

  与其他股权投资的退出方式一样,硅谷银行主要采用公开上市的方法进行股权的退出。其获得股权后,在企业上市后抛售股权,获得利润,而后进行其他投资。对于没有上市的创业企业,硅谷银行还采用收购的方式进行退出,方式有二:一是兼并,又称一般收购;二是其他创业投资介入,也称第二期收购。

  经营“圈子”

  硅谷银行对企业的甄选、投资以及投后管理,更多有赖于多年经营、有意识打造的风投机构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圈子”。

  硅谷银行通过投资风投机构,来间接投资初创企业,主要是通过投资FOF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投资FOF,硅谷银行能够与多家私募基金公司及风投机构建立联系。硅谷银行是200多家风投机构的合伙人,能方便了解到一家风投机构对所投资项目的各种维度的判断,并十分清楚各家风投机构的投资风格和业绩表现。通过这种辐射,硅谷银行可以更多了解到企业信息。

  美国所有的创业企业中有75%被创投基金投资过,而这些被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过的企业中过半数是硅谷银行的客户。

  在贷款放出去之后,硅谷银行对可能出现的坏账可以有充分预警,因为银行投资部的人会经常联系被投的基金了解那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也能及早把钱收回来。

  不仅硅谷银行投资风投机构,风投机构也会投资硅谷银行。全美2/3的风险投资机构都与硅谷银行有合作,这样硅谷银行与创业投资共同编织了一个关系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与投资机构合作,聚焦于科技公司,这一策略看似简单,似乎任何其他商业银行都可以模仿。

  如魏高思所言,“我们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但他依然很自信,“同行要想和我们竞争,都需要花上好几年时间去了解客户,这很难做到。我们了解投资机构中的每个合伙人以及科技公司的每一名CEO,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知道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怎样做得更好。”

  eCollege.com在丹佛的一家在线教育软件服务商,在1995年成立伊始就是硅谷银行的客户,曾经需要一个特别情境下的保证酬金,硅谷银行就为其指定了eCollege、银行、卖主三方的方案。

  今年5月,硅谷银行对合作十多年的ERP云服务商 Intacct提供40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7月,美国最大的远程医疗平台Teladoc也得到硅谷银行5000万美元的债权融资服务,两者的合作关系也有五年之久。

  关注客户关系而非交易本身,使得硅谷银行与风投机构、科技企业都有长期的良好的合作,而这种业务合作中不乏个人关系色彩,类似我们的“圈子”。

  与花旗、摩根等相比,硅谷银行体量较小,独辟蹊径专攻高科技领域,将视野转向少有银行问津的初创企业,风险不小,用做风投的思维做信贷,投资风投机构,打造更为紧密的一个圈子。虽与硅谷银行一样的科技银行在美国也有上万家,但能够长期、大量、有效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较低信贷的银行却不多,凭借三十年来探索出的经验方法,加上一些耐心,硅谷银行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家。

  述之评:合作大于竞争

  “没有永久的对手,只有永久的利益”,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这句话,成为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而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全球化的资本市场。

  优质的初创企业,风投机构会争取,硅谷银行业也不想错过,竞争关系不能说不存在。但显然,在风投机构对初创企业调研并做股权投资的基础上,硅谷银行利用自身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其提供信贷支持,无疑是助企业一臂之力。这样初创企业资金充沛,发展速度会更快,于风投机构、硅谷银行而言,都是好事一桩。

  竞争无处不在,资本市场中更不可能有一家独大,适时合作是识时务之举,而合作首要一步是开放心态。

  着眼当下,中国正面临着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的发展思路,科创企业成为驱动力量,而金融则是科创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与硅谷银行股权加债权的投资模式相似,我国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启动银行投贷联动试点,在目前的金融监管与法律框架之下,银行通过与社会各类PE等股权投资机构、基金公司、资管公司等合作,形成“外部机构股权投资+银行信贷支持”联动,是参与方式之一。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已是事实,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开拓新的业务也是必然,投贷联动给了银行转型的契机,放开心态与其他投资机构的合作也为银行向混业经营转型做储备。

  资本全球化的今天,金融机构彼此间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则强,孤则弱,而这“合”也讲究知己知彼。

  与风投机构紧密合作,使得硅谷银行能在客户选择、产品服务、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硅谷银行对与其合作的风投机构十分了解,熟悉其投资风格,明晓其经营业绩,这对硅谷银行初步甄别风投机构投资的初创企业至关重要。

  我国与美国法律环境不同,银行不能直接进行股权投资,所以硅谷银行的模式也不能完全复制到中国。在我国投贷联动试点“投”和“贷”两个法人主体的现实情形下,银行充分了解与之合作的投资机构,成为其控制投贷风险的关键。

  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银行可利用自身的优势,有效融合财政资金、产业资本、创投资金,与创投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租赁机构等金融机构建立广泛稳定的关系,在合作中寻求共赢,进而提高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整体能力和效率。

责任编辑:陈楚潺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相关阅读

中美之间的竞争是比拼“内功”

中美结构性权力的此消彼长并不是以“修昔底德陷阱”所设定的军事冲突模式所进行,而是“谁更能解决好本国国内问题”为轴展开下去。中美之间未来谁更能在全球秩序中拥有话语权,关键不是谁能在两国战争中胜出,而是谁更能创造本国的美好社会。

房价上涨与这四种人脱不了干系

房地产市场的乱象横生,除了复杂的货币信贷因素、土地制度、财税体制外,还有一群与利益集团千丝万缕联系的“专家学者”推波助澜,他们飞来飞去成为“中国特色的串场经济学者”。相当一些人专为一线城市背书。

依赖制度去产能还有发挥空间

2016年中央财政已拨付专项奖补资金276亿元,用于推进全国去产能工作。但当前行业周期性复苏,钢铁产量开始增长,为真实有效推进去产能工作,应该从加强制度性安排入手,禁止地条钢产品和淘汰环保不达标企业,建设长期稳定的法制化去产能环境。

中国是否落入流动性陷阱?

一方面经济不断下滑,另一方面,降准降息的边际效应衰减,M1、M2持续走阔,货币活化,民间投资意愿低下,企业大量储备现金而不愿意进行投资,所以虽然我们的政策利率水平和长端水平离零还尚有差距,但中国面临落入流动性陷阱的挑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