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职业发展 > 正文
 

求职者谨防智力陷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 10:22 北京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杨学聪) 见多了职介乱收费、用人单位延长试用期之类的“把戏”,不少求职者都自信不会再上当了。可如果有单位要求求职者交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你会想到这可能是“智力陷阱”吗?智联招聘进行的招聘陷阱调查发现,55%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被“坑”过。在求职者遇到的各种招聘陷阱中,“智力陷阱”以23%的比例上升到第三位,排名仅在“高收费”和“试用期陷阱”之后。

  所谓“智力陷阱”,是指以考试为名无偿占有应聘者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与“传统”的方式不同,“智力陷阱”更隐蔽、更冠冕堂皇,也更无耻。以考核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性质也更为恶劣。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个别大型企业都利用求职者在应聘考试中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将公司内接下的项目作为考试题目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骗取应聘者劳动成果。

  专家特别提醒广大求职者,由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企业、劳务中介公司都在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进行欺骗。在求职者遇到的各种招聘陷阱中,收取费用的情况最多,占了27%;其次是“试用期陷阱”,有25%;“智力陷阱”以23%排名第三。面对种种招聘陷阱,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切不可因为求职心切而为骗子所利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