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大经济所课题组:全球滞胀中国之策(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4日 07:11 21世纪经济报道

  世界经济告别“大缓和”的黄金时期

  外部环境将面临短期恶化的危险

  从表层看,美国次贷危机、能源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使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陷入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抬头的困境,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面临短期恶化的危险。

  2008年,美国次贷风波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滞后负面影响已经显现。美国经济从去年的2.7%的增长速度下滑到2008年一季度的0.9%,房地产销售率以及消费增速等实体经济指标处于不断下滑状态,失业率从4月份的5.0%急剧攀升至5.5%;欧元区经济增势拐点已现,一季度的增长速度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而亚洲板块,一季度经济增长回落高达1.4个百分点。所有机构对世界经济和各大经济板块的增长速度的预测都大幅度下调。

  与此同时,受美元贬值、过剩流动性的投机炒作以及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石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国际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延续2003年以来的态势,出现了加速攀升。截至5月底,石油价格上升了26%,达到历史最高点139美元/桶;美国出口小麦价格上涨了17.3%,达到440美元/吨;泰国出口大米价格上涨了54%,达到562美元/吨。

  这些价格的飙升,导致世界CPI和PPI出现普遍大幅度上涨。2008年全世界CPI同比上涨率从1月的3.9%,升至3月的4.1%;美国4月份的PPI从去年的3.8%上升到6.9%,CPI从去年的4.1%上升到4.3%;美国CPI上涨率在4.0%以上,欧元区从1月的3.2%升至4月的3.6%,英国从2.2%升至2.5%;发展中国家CPI平均上涨率从1月的7.6%升至3月8.4%,其中包括越南在内的部分国家通货膨胀率超过了20%。

  在价格飙升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部分国家的失业率出现了恶化的迹象。例如,2008年1月至3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分别减少7.6万、7.6万和8万人,失业率分别为4.9%、4.8%和5.1%,其中3月的非农就业人数降幅创2003年3月以来的新高,失业率创2005年9月以来的新高。

  全球滞胀抬头

  从深层次看,在新技术扩散效应下滑、全球化红利递减、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不平衡难以持续等内在因素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将于2008年告别“大缓和”的黄金阶段,进入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的回落和通货膨胀的抬头将使全球滞胀的威胁加剧。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恶化不是一个短期问题,而是一个中期问题。

  正如大量研究机构所预测的那样,世界经济将在短期出现增长回落和通胀抬头的现象。但是,这种增长的回落和通胀的抬头并不是一种临时的短期现象,而是一种十分深刻的周期性调整。世界经济将由2003-2007年的高涨阶段进入全面下滑的阶段。

  世界近30年的周期变化大约为9-10年,即1982-1991年、1992-2001年、2002-2010年,因此,2008-2010年处于经济周期2002-2010的下行区间,其核心特征就是,经济增长不断下滑和通货膨胀开始抬头,世界滞胀威胁加剧。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下滑与通货膨胀抬头并非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一种十分深刻的周期性调整,其核心原因在于,次贷危机与商品价格上涨只是世界经济增长下滑与通货膨胀抬头的导火索和表象因素,决定世界经济周期的三大核心力量——“新技术扩散效应”、“全球化红利”与“全球经济不平衡”都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

  首先、世界技术创新的周期和扩散效应的作用规律决定了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新技术扩散效应步入下滑期,世界经济将告别“高利润时代”。

  新技术革命是决定世界经济大周期变更的核心力量。上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使世界经济进入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宏观大缓和”时期。但是,这种来自信息技术创新的增长动力在全球化和各行业渗透中开始步入“扩散效应”的衰退期,生产效率增长速度开始下降。这在全球创新的火车头美国反映十分明显。资料显示,新技术革命在1995年发生巨大作用,单位小时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力在1995-2007年都处于不断提升阶段,但是,2006-2007年却出现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各项财务指标在2004-2007年期间开始出现不断恶化迹象。这说明美国经济衰退并非“次贷危机”等表面因素,而是技术创新效应和扩散效应开始处于衰减的阶段。这不仅标志着本轮世界增长根本动力的衰竭,更为重要的是它宣告了世界经济告别了新技术创新与快速渗透阶段,世界经济周期开始进行大幅度调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