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课程 > 正文
 

寻找新的支点: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WEP课程(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16:38 新浪财经

  第二篇:成长篇

  火凤凰翱翔在蔚蓝天空,火凤凰拥有新的梦想,同样的光芒会继续把我们照亮,从此的岁月里我们共唱一首歌。

  ——EDP 女性班班歌《凤凰之歌》

  2003 年7 月18 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DP 中心女性管理者课程(首期)开学了。EDP 女性管理者课程是中国第一项专为高层女性管理者开设的管理课程,旨在全面提升中国职业女性精英的管理素养。

  时光荏苒,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课堂中,已经先后有5 期共150 多位女性管理者完成了她们从A到A+,从优秀到卓越的人生跳跃。在这里,她们学习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讨论着如何把企业做强做大,思考着人生的下一步规划;在这里,她们用理性的逻辑思维与北大教授对话“职场,没有女性优先”,用女性独有的感性讨论“现代社会是男人累还是女人累”;在这里,她们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组织——光华女生会,彼此交流心得,相互结为知己,找到自我,回归本原,重新定位着自己。

  2003 年10 月17 日,70 多位女性管理者课程的学员们在结业典礼上收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为她们量身打造的“知识账户”。“知识账户”详细记录了她们所接受的管理培训的类别和强度,从而可以由其本人和培训机构动态地判断她们的知识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知识账户”向女性管理者传递出北大光华的严谨作风和深切勉励——“Life is Learning,Learning is Life!”知识账户成为中国高校中高级管理者教育的一个新的典范,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意义非凡的创新,预示着中国高级管理者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

  “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女性董事占到4%,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比例已经很高了,但我认为比例还是很低。我希望光华的女性管理者课程能够帮助更多的女性,把更多的女性推到高级领导者的位置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如是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勉励女性班学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高瞻远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魅力永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领导别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基业长青。”缺乏持久的学习动力是中国女性管理者的弱点,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持之以恒的理念。

  2.1 学习,学习,再学习

  2003 年7 月18 日,33 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女性管理者汇聚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这是女性管理者课程首期班的成员。她们的到来引来了全国各大媒体的聚光灯,她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组织,民营企业比例稍大,她们中既有民营企业主,也有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她们来到光华,是因为面临着同样的困惑:如何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实现。

  在北大光华的知识殿堂里,学员们沉浸在北大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知识典藏中,学习变成一种享受,知识变成一种追求。在北大光华这个平台上,她们不仅学到了通用的管理学课程,而且学到了很多专门针对女性管理者的课程。在半年的学习过程中,她们不仅提升了管理素养,更陶冶了情操,光华安排的历史、文化、艺术、礼仪、形象塑造等课程让她们受益匪浅。

  在燕园,光华女性班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她们上课时的笑声,她们游园时的天真,她们课间时的欢乐,让整个光华、甚至整个北大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愉快的音符。无疑,在光华的日子是这群可爱的女生最快乐的时光,她们乐观、积极、大胆——聆听教授讲座的时候,她们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女性班首期班的班长祁燕大姐给她们班起了个别号——“折腾”,她们用“不甘于平庸,不断给人生增添色彩”来解释这个“折腾”。

  2004 年3 月18 日,女性班首期学员再一次表现了“折腾”的本领,她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集体决议

  ——集体留级。

  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DP 中心为女性管理者班首期班举办的结业典礼(同时也是第二期班的开学典礼)上,学员们向学院提出经过慎重讨论的集体决定——“我们没学够,我们不想走”——再掏三万元,“留级”再学半年,与第二期的39 名同学一起毕业,请光华为她们再设计半年新的课程。

  “集体留级”,这在中国管理教育史上是件破天荒的事,女性管理者课程首期班学员的这一壮举引来了众多媒体的关注。自愿花费不菲来接受非学位教育,已经表明了她们追求知识的执著,而结业的同时即开学,也证明了北大光华“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植于她们的心中,验证了知识对于女性管理者的重要性以及开设这一课程的必要与成功。就这样,光华的女性班出现了“姐姐班”和“妹妹班”。

  北大光华EDP 在当天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崛起的中国女性管理者"主题论坛。在中国,由一个名牌大学拿出专门时间,召集各路精英,集中分析女性管理者在职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这样的研讨也是第一次。

  一个个强有力的信号像报春花一样绽放。从首批女性管理者精英再次主动接受北大光华课程的洗礼,到“崛起的中国女性管理者论坛”中嘉宾们精彩阐述,从A 到A+,一个中国女性管理者终身学习的时代不容拒绝的来临了。

  2.2 踏上回归女性之路

  “熙凤班”是媒体最早对女性管理者班的称呼,女性管理者班的学员们并不认同这个称呼。首期班学员之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宋牮章女士说:“媒体称我们是‘熙凤班’,我们有抵触情绪。《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五辣:香辣、泼辣、麻辣、辛辣、毒辣。我们不喜欢把她当成我们的代名词,至少我们不毒辣、不辛辣。”

  把《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当作女性管理者的代名词,足以说明世俗的一种惯性——在历史上鲜有杰出的女性管理者,偶然出现的女性管理者必然是强悍、辛辣、凶猛,具有某些男性的性格色彩。用这样的代名词理解女性管理者,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曾几何时,人们一想到女性管理者,会很自然地套之以“女强人”的称谓,在这个称谓的背后还有很多潜台词,女强人必然是做事雷厉风行、说话大声大气的男人版女性,女强人必然伴随着家庭的不睦或者持久单身,女强人意味着必然不可爱不漂亮。这些对女性管理者的刻板印象长时间地停留于人们的脑海中。

  女性就是女性,从生理、心理和管理风格上,女性和男性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女性班,完全是女性的天下,女性掌握话语权,但是她们并没有盲目自喜,她们提倡女性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回归女性意识。“在光华一年多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除了管理知识外,就是女性意识的回归。

  在与这么多优秀女性耳濡目染、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我抛掉了以前的钢铁气,找回了女人味。”首期班班长祁燕女士如是说。

  为了让女性管理者们全面提升自己,EDP 为女性管理者课程班请来著名的商务形象顾问讲解穿衣打扮,学习着装形象。许多女性管理者为事业与家庭间的不可调和苦恼,EDP 为她们专门举办了“女性管理者如何处理事业和家庭间的矛盾”的讨论课程,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互相学习借鉴。

  叱咤职场很多年,当女性管理者们开始寻找丢掉的自我、原本的性别意识时,很多事情也豁然开朗。

  女性管理者与男性管理者差别究竟在什么地方,有些差别是根深蒂固的,有些差别是可以注意弥补的,有些差别则是女性独有的优势,女性认清自我的过程、发现自我的过程、定位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

  回归女性本身,重新建立新女性意识,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女性班课程设计时的独特之处,让女性影响女性,发挥榜样的力量,虽然没有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没有教授来讲授什么是幸福,但同学间的互相影响,使得大家在谈笑间竟顿悟了其中的奥妙。

  2.3 慈善,只因心中有爱

  母性特有的关爱之心使得大多数女性都更乐于帮助别人,在北大光华,每一期的女性班学员们都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有所善举,她们希望用行动召唤更多的人,用爱心感动更多的人,用无私帮助更多的人。

  2003 年11 月,EDP 女性管理者课程首期班的学员得知,有好几位光华的学弟学妹们因为家庭贫困而缴纳不起学费,生活拮据,她们迅速召开了班会,大家在班长的组织之下,根据各自的情况广伸援助之手,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同学们就凑齐了8 万元钱,全部无偿地提供给光华的贫困学生。

  当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善利教授接过这代表着浓浓同学情谊的捐款后,他深情地说:“像这样的仪式,我在光华管理学院还是第一次参加,心里非常激动。爱心是不可能用价钱来估算的,我看到这八万元人民币的时候,它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无价的数字,它更代表了女企业家们对同在屋檐下的同学们的深深关怀。”

  2004 年8 月7 日,这个夏天里规模最大的慈善晚宴在北京饭店大宴会厅举办,这次活动由著名慈善活动家李春平先生发起,旨在为

艾滋病儿童和贫困中学生提供帮助。这台名为“爱心助飞梦想”的慈善晚宴,希望用大家的爱心,让这些困苦的儿童实现自己的梦想。北大光华女性管理者课程二期班的30 多名学员是最早加入这一爱心慈善晚宴活动的集体之一。

  这次捐款很偶然,班里的一名同学把为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北京贫困中学生举办慈善晚宴的消息带回了班上,立刻得到了全班人热情响应。晚会当天,有的同学专程从外地不远千里赶来参加,有的同学放弃了重要的商务谈判。晚会上,由全部身着白色长裙的北大光华女性班二期学员集体演唱的一曲“爱的奉献”,把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女性班的同学们绝大多数都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已经为人妻、为人母,艾滋病母亲和儿童的痛苦和无助深深地烙刻在她们心上,她们选择了艾滋病母亲和她们产下的艾滋婴儿作为最直接的帮助对象。同学们专程向医学专家请教,了解被艾滋病毒感染的母亲住院生产的过程,了解新生婴儿如果不用母乳喂养对减少母婴感染的几率,在请教的过程中,同学们有了更具体的想法,她们集体捐款,为艾滋病母婴赠送最好的奶粉、为更多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母亲提供入院生产的机会。

  母爱是女性天生的秉赋,在面对贫困学生、艾滋儿童时,她们的母爱之光在闪耀。女性班二期班长李莹女士在2004 年12 月被评为“第六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当选杰出青年,不仅因为李莹在事业上的突出成绩,更因为她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她规定自己的企业每卖出一辆

宝马车,都要拿出相应的善款投入她所创立的“盈之宝儿童艺术基金”,用于给农村孩子送艺术、培养农村孩子学习艺术。

  慈善活动虽不在光华的课程安排之内,但却在光华的意料之中。正像女性管理者课程的创立者吕峰博士所言,“光华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汇聚精英;光华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展现风采;光华提供了一个塔台,这个塔台凝聚爱心。光华将每一位优秀女性管理者的爱心汇聚,让这些关爱更加集中,更加具体。北大光华女性班的成功,女性班品牌的树立,也要感谢这些可爱的女生,因为她们持续不断的努力,光华女性班才会越走越远,才会赢得更多人的信赖和关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