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书福:输在何处福在何处(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13:57 《中国商人》杂志
还能扛多久? 李书福在汽车产业死“扛”到底,并最终坚持了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生产冰箱的启示。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李书福进入冰箱生产领域。当时中国冰箱市场严重供不应求,这为做冰箱配件的李书福带来了机会。“当时冰箱配件厂生意很火,只要产品送到冰箱厂,对方就直接用现金收购。”李书福说。 时间一长,李书福也看到了制造冰箱“并不复杂”,更看到了里面蕴藏的巨大“钱”景。决定改行,不做配件,直接组装冰箱。“冰箱并不难,除了‘蒸发器’之外所有的冰箱配件,我都了解。”谈起当年,李书福很自豪。1986年,李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正式生产冰箱。一经面世,供不应求,几度脱销。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北极花冰箱质量一般,甚至还有些粗糙,但市场能够消化,的确是一个奇迹。 多年后,李书福决定进入汽车产业,正是看到了汽车市场的“钱”途远大,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冰箱一样,“只要你敢生产,就有人敢买”。 这样的好日子,很快就过去了。 如果不是国家实行冰箱定点生产,打乱了李书福的阵脚,也许李书福至今还在浙江黄岩某个地方生产他的冰箱。1989年6月,国家电冰箱突然实行定点生产,民营背景、戴着乡镇企业“红顶商人”的北极花电冰箱厂,自然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这意味着“北极花”将要关门。哭也没用!李书福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垂头丧气地关掉了“北极花电冰箱厂”的大门。 事后,每谈及此事,李书福总是痛心不已。当时国内许多电冰箱企业都没有列入定点名单,包括现在的美的、科龙等,同样处在“地下”之列,但是这些企业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并最终取得国家认可。 从这件事中,李书福认识到,有些“红灯”只是暂时的,只要死“扛”到底,还是有希望起死回生的。但是,现在的吉利汽车面对内忧外患,李书福还能“死”扛多久呢? 海南炒房,血本无归 关门之后的李书福,深知“要办一流的企业,须有一流的管理”,特别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一番之后,才想起“没有知识是干不成大事的”。想到自己高中才毕业,急需充电,于是有了南下深圳大学学习的机会。 其实,这一次学习并不成功,用他自己的话说“读大学是活受罪”,好在一个宿舍里的几个自修生都有些背景,花了一笔钱多认识了几个人而矣。 此时,李书福打听到市场上一种装饰材料俏销,尤其是铝镁板材紧俏。他又回到浙江加入到生产阵营中,直到今天,装潢材料仍然是吉利重要的利润源之一。 1992年,在深圳大学作了短暂逗留之后的李书福,来到了海南。在这里,他遭遇了自己经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失败。 当时,正是海南房地产疯狂的鼎盛时期。李书福急于求成,加上对这一行不熟悉,基本上是陌生的,只有上当受骗的份儿,最终落得个血本无归。事后,连李书福自己也承认:“钱赔光了,人都回不来了。” 李书福在海南,前后只呆了1年多,但到底做了些什么项目,现在已无从考证,他也很少向人谈起,甚至都不愿去回忆,很多关于李书福的成长记录中,这一段基本被省略。但这一次海南经营的失败,给了李书福一个千金难买的教训,终于认识到:“做实业才是自己的惟一出路。” 从组装摩托到组装汽车 折腾是检验人才的惟一标准。 在海南铩羽而归的李书福,听说市面上摩托车又成了热销产品。这一次,他决定回头找岸。在与一家大型国有摩托车谈判供应配件之后,才发现国企对民企的歧视还是很深的。 据说,他当时想为这家企业供应摩托车车轮的钢圈配件,对方老总在听了李书福的自我介绍后大笑:“这种技术含量很高的配件不是你能生产的。” 李书福听了之后自然大受打击,回到家就决心自己生产摩托车,还跑到国家机械部去要“摩托车生产许可证”,他自然是没有要到,甚至机械部的大门都没有让他进,李只好隔着门跟里面的一个在扫地的人询问了一些情况,才回到浙江。 碰了一鼻子灰的李书福回到了台州,想起自己生产北极花冰箱时没能坚持“地下”作战的教训,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学精了的李书福选择了——贴牌。 很快,李书福找到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签了个“协作生产”的协议,所谓的协作生产实际上就是“借腹产子”,说白了就是贴牌:李书福每生产一辆摩托车就得给对方几百块钱的抽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98年,国家机械部才在吉利兼并一家倒闭国企之后,才放行“绿灯”。 从组装一台简单的照相机开始,李书福已经经历了许多领域。开照相馆、生产冰箱、装饰材料、炒房地产、摩托车等都进行了尝试,形成了“跨行业”作战的经验与教训。但是,真正让李书福拥抱财富的却是——汽车。 李书福说:“我一直就很喜欢汽车。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在我们四兄弟的床下,就有用泥巴做成的汽车模型,高兴的时候还用绳子牵着它满地跑。”看来,有些缘分是命中注定的。 在正式进入汽车产业之前,李书福与汽车还有个一次亲密接触。那是1989年,在深圳学习的李书福为了显示身份与富有,花6万元买了一辆深圳产中华轿车,“我看了一下,里面并没有多少东西。”李书福说。 就在生产摩托车时,李书福就悄悄地从香港买来了包括奔驰在内的世界名车配件,继续套用“照相机组装原理”,进行拼装复原。尤其是到了1997年,有了装潢材料和摩托车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作为后盾,李书福终于开始放飞自己的汽车梦想了。 第一站,理所当然是杀入了家用轿车领域。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