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国学:中国式商道新外衣(2)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 12:24 中国经营报
近一两年,国学热起来了。 “复兴”坐标 国学原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等。而现时的国学含义为何,各界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中国经典形态的学术体系,有的说是与国人生活密切结合的传统文化,还有的认为是上述两说的并列综合。汕头大学终身教授王富仁则提出了“新国学”。 作为建国后培养的第一位文学博士,王富仁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鲁迅研究专家。在他看来,国学不只包括中国学术,还包括我们正在研究的学术。“研究李白、杜甫是国学,研究鲁迅、贾平凹也是国学,还有,中国人研究莎士比亚同样是国学。”换言之,王富仁的“新国学”可涵盖中国学术全部成果,能体现国学的独立性,也能反映整体性,是国学“有源有流”、在原有概念上的新集合。 近现代文化史首倡“国学”的则是章太炎。章的“国学”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各种学术门类,而哲学又包括中国古代儒、释、道和诸子百家的各种不同思想和学说,因此,章之“国学”实际是中国古代学术的总称。 与章的“国学”密切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是洋务派官僚张之洞等提出的“中学”,一是胡适提出的“国故学”。 张之洞的“中学”主要指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是在西方文化输入我国、“西风东渐”之后,为将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即“西学”)区别开来最早提出的概念。胡适提倡的“国故学”,则是他在整理古代文化时强调“国粹”、“国渣”皆要关注而提出的整体性概念。 “国学”与“国故学”不仅名称有异。在方法论上,章太炎以佛学为基础进行研究;而胡适受杜威、赫胥黎的影响,认为文化和学术都是进化的,因而提倡实用主义,良莠并察。 “章太炎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系统整理的第一人。”王富仁认为,“章既是文学家,又是革命家,在民众中影响很大,他的国学概念一提出就深入人心。”在章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一直把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简称为“国学”。 值得注意的是,章太炎在指出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文化基础的同时,是以佛教文化视点进行文化整理、以佛学为基础。是他,率先把先秦诸子学说和佛学放在了一起。由此,佛学第一次成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儒、释、道、法、兵、阴阳六大家的雏型初具。而这也构成了时下国学热潮中的主要内容。 《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认为,时下的国学热有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国学班、北大乾元国学教室和《光明日报》“国学”版开办三大标志事件。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